浙江省杭州市五校联盟2016届高三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给予(gi)叱咤(cha)长篙(go)挥斥方遒(qi B、憎恶(zeng)冰屑(xie)谒见(ye)忸怩不安(ni) C、骨髓(sui)青苔(tai)淬火(cui)芳草菲菲(fei) D、颓圮(pi)沉淀(ding)消散(sn)溯流而上(si)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17岁青年李某年少气盛乱讲意气,为朋友之事,在某溜冰场伙同其他人员致 王某重伤,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 B.林木森森之中,掩映着飞檐斗拱、飞彩镏金的千年古寺一玉台寺,玉台寺 的钟声一次次地抚平圭峰山的寂廖 C.昨天,科技部向媒体通报雾霾治理科技工作情况时表示,十年来的硏究结果 表明,京津冀雾霾天气是内外因叠加的结果 D.这里流传着一个凄惋的爱情故事:妻子攀登天梯失足跌落,长眠于此;丈夫 悼念心上人,出资修建木头台阶 爱情阶梯”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坚持韬光养晦的战略不应该被放弃;同时,由于国内政治背景、中外力 量对比、国际政治形势的新变化,中国外交需要在战术层面更有所作为。 B.我常常挤在人群中,静静地看着炫目的盐花盛放,那一朵朵尽情绽放的烟花 美轮美奂,就像人们脸上收不回的幸福笑容,美丽动人,充满活力 C.从道德上讲,路见不平应该施以援手,看到摔到老人应该扶一把,鼎力相助。 “老人跌倒该不该扶”贝莱不该是一个需要公众思考和辩论的话题 D.自从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开放二胎的政策公布后,人们说得头头是道, 反响很强烈。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市以确保生鲜乳质量安全这一核心,以转变奶业生产方式、提高养殖效益为 目标,全面开展了奶源基地建设、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等专项工作。 B.张骞之后的汉土与西域的相互贸易,在唐朝达到高潮,纷至沓来的外国商队不 但促进了西域庭院植物的栽培,也带来了很多新奇古怪的奢侈品。 C.华夏幸福俱乐部宣布,由李铁担任球队主教练;他从幕后走到前台只用了一个 月时间,他能否在短时间内凝聚全队的战斗力,关键在于他的能力。 D.对于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国务院事故调查组查明事故性质 和责任,对相关责任人提出处理,给党和人民一个负责任的交待。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一如胡应麟所说“独钓寒江雪,五字极闹”,这个“闹”字很刁,一下子点化了 柳宗元《江雪》一诗中的昂扬活力。所谓的枯寂,不过是一种表象。,,。或 许 那片苍茫的空阔,并非一无所有,而是如国画中留出的空白 意味深远。 ①诱人的芭蕉正在雪天里挺立②只有雪野的空旷 ③君不见,恍若轻绸的溪泉正在冰雪下面漾动④才能凸显生命的充实 ⑤方能反衬人心的温热⑥只有雪天的凄冷 ⑦江上小舟,亦正在无声中悠然地划行 A.①⑦③②④⑥⑤B.③①⑦②④⑥⑤C.①⑦③⑥⑤②④D.③①⑦⑥⑤②④
浙江省杭州市五校联盟 2016 届高三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4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给予(gěi) 叱咤(chà) 长篙(gāo) 挥斥方遒(qiú) B、憎恶 ( zèng) 冰屑(xiè) 谒见(yè) 忸怩不安(nì) C、骨髓 (suǐ) 青苔(tái) 淬火(cuì) 芳草菲菲(fēi) D、颓圮 (pǐ) 沉淀(dìng) 消散(sàn) 溯流而上(sù) 2.下列各 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17 岁青年李某年少气盛乱讲意气,为朋友之事,在某溜冰场伙同其他人员致 王某重伤,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 3 年,缓刑 4 年。 B.林木森森之中,掩映着飞檐斗拱、飞彩镏金的千年古寺——玉台寺,玉台寺 的钟声一次次地抚平圭峰山的寂廖。 C.昨天,科技部向媒体通报雾霾治理科技工作情况时表示,十年来的研究结果 表明,京津冀雾霾天气是内外因叠加的结果。 D.这里流传着一个凄惋的爱情故事:妻子攀登天梯失足跌落,长眠于此;丈夫 悼念心上人,出资修建木头台阶——“爱情阶梯”。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国坚持韬光养晦的战略不应该被放弃;同时,由于国内政治背景、中外力 量对比、国际政治形势的新变化,中国外交需要在战术层面更有所作为。 B.我常常挤在人群中,静静地看着炫目的盐花盛放,那一朵朵尽情绽放的烟花 美轮美奂,就像人们脸上收不回的幸福笑容,美丽动人,充满活力。 C.从道德上讲,路见不平应该施以援手,看到摔到老人应该扶一把,鼎力相助。 “老人跌倒该不该扶”贝莱不该是一个需要公众思考和辩论的话题。 D.自从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开放二胎的政策公布后,人们说得头头是道, 反响很强烈。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我市以确保生鲜乳质量安全这一核心,以转变奶业生产方式、提高养殖效益为 目标,全面开展了奶源基地建设、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等专项工作。 B.张骞之后的汉土与西域的相互贸易,在唐朝达到高潮,纷至沓来的外国商队不 但促进了西域庭院植物的栽培,也带来了很多新奇古怪的奢侈品。 C.华夏幸福俱乐部宣布,由李铁担任球队主教练;他从幕后走到前台只用了一个 月时间,他能否在短时间内凝聚全队的战斗力,关键在于他的能力。 D.对于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国务院事故调查组查明事故性质 和责任,对相关责任人提出处理,给党和人民一个负责任的交待。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一如胡应麟所说“独钓寒江雪,五字极闹”,这个“闹”字很刁,一下子点化了 柳宗元《江雪》一诗中的昂扬活力。所谓的枯寂,不过是一种表象。 ,, 。或 许, , ; , 。那片苍茫的空阔,并非一无所有,而是如国画中留出的空白, 意味深远。 ①诱人的芭蕉正在雪天里挺立 ②只 有雪野的空旷 ③君不见,恍若轻绸的溪泉正在冰雪下面漾动 ④才能凸显生命的充实 ⑤方能反衬人心的温热 ⑥只有雪天的凄冷 ⑦江上小舟,亦正在无声中悠然地划行 A.①⑦③②④⑥⑤ B.③①⑦②④⑥⑤ C.①⑦③⑥⑤②④ D.③①⑦⑥⑤②④
6.请给下面的新闻拟写标题。(4分) 北京时间2005年1月18日3时16分,中国第21次南极冰盖昆仑科学考察队 12名队员成功抵达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地飘扬在海拔 4093米的蓝天之下。这是人类首次登陆南极内陆冰盖之巅 标题:。 7.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说明“审美移情”的三种情形。(不超过12字)(5 分)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两者不可截然分 割,说的都是“情”和“景”的关系,而“雁”意象群的发掘,能较好地说明这 问题。在中国古代咏雁诗词中,既有侧重“写景(物)”的诗词,也有侧重“抒 情(言志)”的诗句,但数量最多的还是写景(物)与抒情(言志)有机结合、 互为渗透的诗词。中国美学中“审美移情”的情形在中国古代咏雁诗中均能找到 例证。 审美移情”的情形指的是: 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8-10题。(9分) 明清诗论中对王维“名大家”的特殊定位不仅是介乎“大家”和“名家”之间 的调和性观点,更是王维诗歌的独特成就在传统诗学批评标准之下的特殊境遇之 写照 中国历代诗学在评定一流大诗人的具体标准上存在着一些细微差异,但基本要求 致,即人格高尚、才大力雄、超越时代、泽被后世。其中,道德标准是成为伟 大作家的首要条件,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伟大”不仅取决于文学艺术作品本身 所表现出的审美价值和思想意义,还取决于作家本人在为人行事方面的崇高和磊 落。杜甫得到“诗圣”的桂冠和普遍的尊奉主要就出于这种观念,所谓“论诗者 观其大节而己”。同样,王维被主流诗学排除在“大家”之外的首要原因也就是 其气节人格不够符合儒家正统思想。王维笃信佛教,不是“醇儒”,所谓“耽禅 味而忘诗教,此《三百篇》之罪人矣”。“陷贼”事件又于大节有亏,宋人对王 维的指摘就是典型论调。而王维的拥护者为了提升王维的地位,首先做的就是强 化王维诗歌的伦理道德色彩。如推尊王维为唐诗正宗的赵殿成在《王右丞诗笺 注·序》中努力为王维“陷贼”事件辩护,强调王维的立身大节以及其诗中“有 得于古者诗教之旨”和“温柔敦厚”的一面,都是为了确立王维一流“大家”的 诗歌地位。 兼容并蓄,富于学力,气骨沉雄,也是取得“大家”资格的必备条件。这从宋人 以杜甫的“集大成”作为“入圣”的重要条件亦可见出,明代诗学的“格调派 也是以此推尊李、杜为“大家”。王维之所以“大家不足”,主要是其诗歌表现 出的自然情韵与主流诗学倡导的学养和骨力之间的差距。由于重学力格调,轻自 然情韵的思想在诗学传统中长期居于主导地位,代表王维诗歌艺术特色的山水短 章向来被视为诗歌正统之外的“一偏”,以至于清初王士祯为了抬高王维的地 位,也要强调王维诗歌中的“沉着痛快” 清中叶以后,以翁方纲“肌理说”为代表的崇尚学力的“宗宋派”更是逐渐占据 上风,对唐诗质实的一面的重视远胜于对其情韵的关注。在这种诗学背景下,王 维显然是难以位列“大家”的,即使有王士祯倡导“神韵说”而独尊王维,仍无 力颠覆诗学传统中的“大家”观念。在这里,王士祯明确指出以杜甫、苏轼为代 表的“长江大河”是“大家”之境,以谢朓、何逊、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为代
6.请给下面的新闻拟写标题。(4 分) 北京时间 2005 年 1 月 18 日 3 时 16 分,中国第 21 次南极冰盖昆仑科学考察队 12 名队员成功抵达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地飘扬在海拔 4093 米的蓝天之下。这是人类首次登陆南极内陆冰盖之巅。 标题: 。 7.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说明“审美移情”的三种情形。(不超过 12 字)(5 分)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两者不可截然分 割,说的都是“情”和“景”的关系,而“雁”意象群的发掘,能较好地说明这 一问题。在中国古代咏雁诗词中,既有侧重“写景(物)”的诗词,也有侧重“抒 情(言志)”的诗句,但数量最多的还是写景(物)与抒情(言志)有机结合、 互为渗透的诗词。中国美学中“审美移情”的情形在中国古代咏雁诗中均能找到 例证。 “审美移情”的情形指的是: 。 二、现代文阅读(共 29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 完成 8—10 题。(9 分) 明清诗论中对王维“名大家”的特殊定位不仅是介乎“大家”和“名家”之间 的调和性观点,更是王维诗歌的独特成就在传统诗学批评标准之下的特殊境遇之 写照。 中国历代诗学在评定一流大诗人的具体标准上存在着一些细微差异,但基本要求 一致,即人格高尚、才大力雄、超越时代、泽被后世。其中,道德标准是成为伟 大作家的首要条件,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伟大”不仅取决于文学艺术作品本身 所表现出的审美价值和思想意义,还取决于作家本人在为人行事方面的崇高和磊 落。杜甫得到“诗圣”的桂冠和普遍的尊奉主要就出于这种观念,所谓“论诗者 观其大节而已”。同样,王维被主流诗学排除在“大家”之外的首要原因也就是 其气节人格不够符合儒家正统思想。王维笃信佛教,不是“醇儒”,所谓“耽禅 味而忘诗教,此《三百篇》之罪人矣”。“陷贼”事件又于大节有亏,宋人对王 维的指摘就是典型论调。而王维的拥护者为了提升王维的地位,首先做的就是强 化王维诗歌的伦理道德色彩。如推尊王维为唐诗正宗的赵殿成在《王右丞诗笺 注·序》中努力为王维“陷贼”事件辩护,强调王维的立身大节以及其诗中“有 得于古者诗教之旨”和“温柔敦厚”的一面,都是为了确立王维一流“大家”的 诗歌地位。 兼容并蓄,富于学力,气骨沉雄,也是取得“大家”资格的必备条件。这从宋人 以杜甫的“集大成”作为“入圣”的重要条件亦可见出,明代诗学的“格调派” 也是以此推尊李、杜为“大家”。王维之所以“大家不足”,主要是其诗歌表现 出的自然情韵与主流诗学倡导的学养和骨力之间的差距。由于重学力格调,轻自 然情韵的思想在诗学传统中长期居于主导地位,代表王维诗歌艺术特色的山水短 章向来被视为诗歌正统之外的“一偏”,以至于清初王士祯为了抬高王维的地 位,也要强调王维诗歌中的“沉着痛快”。 清中叶以后,以翁方纲“肌理说”为代表的崇尚学力的“宗宋派”更是逐渐占据 上风,对唐诗质实的一面的重视远胜于对其情韵的关注。在这种诗学背景下,王 维显然是难以位列“大家”的,即使有王士祯倡导“神韵说”而独尊王维,仍无 力颠覆诗学传统中的“大家”观念。在这里,王士祯明确指出以杜甫、苏轼为代 表的“长江大河”是“大家”之境,以谢朓、何逊、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为代
表的“澄泽灵沼”之境是“名家”之境。然而,论者也普遍感到,与诸“名家” 相比,王维有不少接近于“大家”标准的地方,因此,仅以“名家”目之似不太 切当:一方面“唐人诸体诗都臻工妙者,惟王摩诘一人”;另一方面,王维在“学 问”“才力”方面都超出侪辈。(有删改) 8.下列对“大家”这一概念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家”必须符合传统诗学批评的标准,这些标准的基本要求历代没有变化。 B.成为“大家”的首要条件是道德标准要高,即人格的高尚。 C.成为“大家”不仅要在为人行事方面崇高和磊落,更主要的还是要有优秀的 文学作品。 D.兼容并蓄,富于学历,气骨沉雄,也是取得“大家”资格的必备条件。 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王维被明清诗学批评家称为“名大家”,是因为王维的文学才华介于”大家” 和“名家”之间。 B.赵殿成推尊王维为唐诗正宗,并说王维诗“温柔敦厚”,都是为了确立王维 一流“大家”的诗歌地位。 C.王维被认为“大家不足”,主要原因是其诗歌表现的自然神韵与主流诗学倡 导的内容有区别。 D.客观地说,王维在很多方面是符合“大家”标准的,比如其“学问”“才力 等都超过了当时的许多诗人。 10.联系全文,概括王维被排除在“大家”之外的原因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山村弦歌①宋利萍 (1)家有一盆文竹,要长到窗外了,教师节得的,学生特意全体起立唱《感恩》, 百零八支花朵一百单八杯红酒,我那天臭美得四处得瑟 (②)窗外秋玫瑰开得正好,我的记忆跨山跨水一直通到故乡,村庄小学课堂上。 那时我们也给老师送花,五月初山丹丹开成焰火,我们都是采花大盜,家里,老 师的办公室桌上,教室里的水桶也栽满了,香气汩汩穿流,我们就是一株株快乐 的植物,老师俨然是护佑的“树头”,还必带一束花回家,给他病瘫的老婆看 (3)他疼爱那个病怏怏的女人,尽力让她活得舒服,每晚为她擦洗躺下,才去批 作业。女人不想拖累他和孩子,偷喝了农药,恰好他有事赶回家救了命。他严肃 地哄她:“为啥你得稳稳地坐着动不了,你是树根,树头的主心骨,你没了我们 活不好。”女人便高兴得做起了树根。 (4)贫困,劳累,睡眠不足,他的脸像松树那样常青着,又永远地穿草绿的衣裤, 背草绿的挎包。早起去田间劳动,奔回家做饭侍弄老婆孩子,拿了饽饽路上啃, 小跑三五里到学校,用现在的话叫深圳速度。校长吹口哨了,他衣衫整齐,及时 站在了课堂上,看他的虾兵蟹将闯进来,细长的眼睛荡起得意的笑。 (5)树头脾气好,但对男生犯错误不客气,脑绷子弹得铮铮响,一脚踹屁股从讲 台踹到门外去。乡间的孩子太野,课间也跑到树林里转一圈打一两只麻雀,拔光 毛用纸包起来,就地挖坑烧烤,吃得嘴边黑漆漆。要么截水抓鱼,顺便拎几只青 蛙水线虫回来捉弄说话咬舌的女生。 (6)树头对女生就宽容多了。课间休息时间长,我和女伴也上山了。男生摘杏女 生坐在树下吃。吃完把水泡泡的嫩瓤冷不丁地挤到别人的脸上玩闹,牙酸倒了, 方想起还上课中,妈呀一声跑回去
表的“澄泽灵沼”之境是“名家”之境。然而,论者也普遍感到,与诸“名家” 相比,王维有不少接近于“大家”标准的地方,因此,仅以“名家”目之似不太 切当:一方面“唐人诸体诗都臻工妙者,惟王摩诘一人”;另一方面,王维在“学 问”“才力”方面都超出侪辈。(有删改) 8.下列对“大家”这一概念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家”必须符合传统诗学批评的标准,这些标准的基本要求历代没有变化。 B.成为“大家”的首要条件是道德标准要高,即人格的高尚。 C.成为“大家”不仅要在为人行事方面崇高和磊落,更主要的还是要有优秀的 文学作品。 D.兼容并蓄,富于学历,气骨沉雄,也是取得“大家”资格的必备条件。 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王维被明清诗学批评家称为“名大家”,是因为王维的文学才华介于”大家” 和“名家”之间。 B.赵殿成推尊王维为唐诗正宗,并说王维诗“温柔敦厚”,都是为了确立王维 一流“大家”的诗歌地位。 C.王维被认为“大家不足”,主要原因是其诗歌表现的自然神韵与主流诗学倡 导的内容有区别。 D.客观地说,王维在很多方面是符合“大家”标准的,比如其“学问”“才力” 等都超过了当时的许多诗人。 10.联系全文,概括王维被排除在“大家”之外的原因。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5 题。(20 分) 山村弦歌① 宋利萍 (1)家有一盆文竹,要长到窗外了,教师节得的,学生特意全体起立唱《感恩》, 一百零八支花朵一百单八杯红酒,我那天臭美得四处得瑟。 (2)窗外秋玫瑰开得正好,我的记忆跨山跨水一直通到故乡,村庄小学课堂上。 那时我们也给老师送花,五月初山丹丹开成焰火,我们都是采花大盗,家里,老 师的办公室桌上,教室里的水桶也栽满了,香气汩汩穿流,我们就是一株株快乐 的植物,老师俨然是护佑的“树头”,还必带一束花回家,给他病瘫的老婆看。 (3)他疼爱那个病怏怏的女人,尽力让她活得舒服,每晚为她擦洗躺下,才去批 作业。女人不想拖累他和孩子,偷喝了农药,恰好他有事赶回家救了命。他严肃 地哄她:“为啥你得稳稳地坐着动不了,你是树根,树头的主心骨,你没了我们 活不好。”女人便高兴得做起了树根。 (4)贫困,劳累,睡眠不足,他的脸像松树那样常青着,又永远地穿草绿的衣裤, 背草绿的挎包。早起去田间劳动,奔回家做饭侍弄老婆孩子,拿了饽饽路上啃, 小跑三五里到学校,用现在的话叫深圳速度。校长吹口哨了,他衣衫整齐,及时 站在了课堂上,看他的虾兵蟹将闯进来,细长的眼睛荡起得意的笑。 (5)树头脾气好,但对男生犯错误不客气,脑绷子弹得铮铮响,一脚踹屁股从讲 台踹到门外去。乡间的孩子太野,课间也跑到树林里转一圈打一两只麻雀,拔光 毛用纸包起来,就地挖坑烧烤,吃得嘴边黑漆漆。要么截水抓鱼,顺便拎几只青 蛙水线虫回来捉弄说话咬舌的女生。 (6)树头对女生就宽容多了。课间休息时间长,我和女伴也上山了。男生摘杏女 生坐在树下吃。吃完把水泡泡的嫩瓤冷不丁地挤到别人的脸上玩闹,牙酸倒了, 方想起还上课中,妈呀一声跑回去
(7)树头的眼光似立秋的剑,穿透几个女生冷而不滴血,“下次注意!”转到男生 处立刻霜降了,全部面壁,一屁股一脚,写三篇深刻检查。一篇班上念,一篇拿 回家,一篇留底,敬待期末表现。 (8)树头作文课上格外活泼,声音敲大缸似的,震得土墙都掉渣,总算换了白背 心,讲出汗了便撩开去挠挠肚皮。小学老师很累,两个年级同上复式班,要变幻 多种角色教所有的课程,我是觉得好的,早早做完作业听高年级课文,趣味得紧, (⑨)蛤蟆骨朵儿在黑板上游来游去,音乐课上,他摆弄五线谱,想给榆木脑袋们 开开仙窍。我们这些笨拙的牻牛儿苗,针,没一个走得准,干脆画小人描张飞赵 云去了。老师看情形不对,立刻又张开大嗓门:“啊,牡丹,百花丛中最鲜艳。” 声震林樾,一群亢奋的鸟呼拉拉扑过来。他的青黄的脸也变红了,像年轻的没有 任何压力的男孩,在田野小径上自由地奔跑。忽而眼睛湿了,他转身出门。我们 着吼“你把美丽带给人 (10)黄昏,我们值日锁门,听到幽怨的二泉映月,树头老师坐在台阶上拉二胡 专注,颓废,忧郁,满目悲伤的水汽。地雷花静静开着落着。空旷的校园,后面 萧条的秋草坡。是整个小学时光最寂寥的一瞬 (11)我们不懂他的忧伤 (12)不久小学撤了,给钱少又拖欠,没有老师来,几岁的娃就得过山过梁找学上 封山育林了,拖拉机种地,牛群也没了。孩子老早不念书,打工嫁人去,山丹丹 花开了,艳也无人采。树头老师和他的老婆孩子怎样了,我不知道 (13)有时路过他们村庄,白墙红顶都是新房子,他大概早脱贫了。也老了。还能 拉得动二胡不?(选自2012年10月《美文》上半月刊,有删改) 注:①弦歌:用琴瑟等伴奏歌唱。古代传授《诗》学,均配以弦乐歌咏,故称“弦 歌”。后指礼乐教化、学习诵读为“弦歌”。②牻(mang)牛儿苗:别名太阳花 11.文章开头写学生“唱《感恩》”有什么作用?(3分) 12.文章第⑩段波浪线句子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13.简要赏析文中画横线的语句。(4分) (1)我们就是一株株快乐的植物,老师俨然是护佑的“树头”。 (2)我们仍扯着吼“你把美丽带给人间”。 14.概括树头老师的形象。(6分) 15.这篇散文以“山村弦歌”为题,联系全文和注解,谈谈其中的含义。(4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醉书斋记 清·郑日奎 于堂左洁一室,为书斋,明窗素壁,泊如也。设几二,一陈笔墨,一置香炉茗碗 之属。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书架书筒各四,古今籍在焉。琴磬尘 尾诸什物,亦杂置左右。 甫晨起,即科头,拂案上尘,注水砚中,研墨及丹铅,饱饮墨以俟。随意抽书 帙,据坐批阅之。顷至会心处,则朱墨淋漓渍纸上,字大半为之隐。有时或歌 或叹,或笑或泣,或怒骂,或闷欲绝,或大叫称快,或咄咄诧异,或卧而思、起 而狂走。家人瞤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婢子 送酒茗来,都不省取,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而责,后乃不复持至。逾时或 犹未食,无敢前请者。惟内子时映帘窥余,得间始进,曰:“日午矣,可以饭乎? 余应诺。内子出,复忘之矣。羹炙皆寒,更温以俟者数四。及就食,仍夹一册与
(7)树头的眼光似立秋的剑,穿透几个女生冷而不滴血,“下次注意!”转到男生 处立刻霜降了,全部面壁,一屁股一脚,写三篇深刻检查。一篇班上念,一篇拿 回家,一篇留底,敬待期末表现。 (8)树头作文课上格外活泼,声音敲大缸似的,震得土墙都掉渣,总算换了白背 心,讲出汗了便撩开去挠挠肚皮。小学老师很累,两个年级同上复式班,要变幻 多种角色教所有的课程,我是觉得好的,早早做完作业听高年级课文,趣味得紧。 (9)蛤蟆骨朵儿在黑板上游来游去,音乐课上,他摆弄五线谱,想给榆木脑袋们 开开仙窍。我们这些笨拙的牻牛儿苗‚针,没一个走得准,干脆画小人描张飞赵 云去了。老师看情形不对,立刻又张开大嗓门:“啊,牡丹,百花丛中最鲜艳。” 声震林樾,一群亢奋的鸟呼拉拉扑过来。他的青黄的脸也变红了,像年轻的没有 任何压力的男孩,在田野小径上自由地奔跑。忽而眼睛湿了,他转身出门。我们 仍扯着吼“你把美丽带给人间”。 (10)黄昏,我们值日锁门,听到幽怨的二泉映月,树头老师坐在台阶上拉二胡, 专注,颓废,忧郁,满目悲伤的水汽。地雷花静静开着落着。空旷的校园,后面 萧条的秋草坡。是整个小学时光最寂寥的一瞬。 (11)我们不懂他的忧伤。 (12)不久小学撤了,给钱少又拖欠,没有老师来,几岁的娃就得过山过梁找学上。 封山育林了,拖拉机种地,牛群也没了。孩子老早不念书,打工嫁人去,山丹丹 花开了,艳也无人采。树头老师和他的老婆孩子怎样了,我不知道。 (13)有时路过他们村庄,白墙红顶都是新房子,他大概早脱贫了。也老了。还能 拉得动二胡不? (选自 2012 年 10 月《美文》上半月刊,有删改) 注:①弦歌:用琴瑟等伴奏歌唱。古代传授《诗》学,均配以弦乐歌咏,故称“弦 歌”。后指礼乐教化、学习诵读为“弦歌”。②牻(máng)牛儿苗:别名太阳花。 11.文章开头写学生“唱《感恩》”有什么作用?(3 分) 12.文章第⑽段波浪线句子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3 分) 13.简要赏析文中画横线的语句。(4 分) (1)我们就是一株株快乐的植物,老师俨然是护佑的“树头”。 (2)我们仍扯着吼“你把美丽带给人间”。 14.概括树头老师的形象。(6 分) 15.这篇散文以“山村弦歌”为题,联系全文和注解,谈谈其中的含义。(4 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37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6—20 题。(19 分) 醉书斋记 清·郑日奎 于堂左洁一室,为书斋,明窗素壁,泊如也。设几二,一陈笔墨,一置香炉茗碗 之属。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书架书筒各四,古今籍在焉。琴磬尘 尾诸什物,亦杂置左右。 甫晨起,即科头①,拂案上尘,注水砚中,研墨及丹铅,饱饮墨以俟。随意抽书 一帙,据坐批阅之。顷至会心处,则朱墨淋漓渍纸上,字大半为之隐。有时或歌 或叹,或笑或泣,或怒骂,或闷欲绝,或大叫称快,或咄咄诧异,或卧而思、起 而狂走。家人瞷②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婢子 送酒茗来,都不省取,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而责,后乃不复持至。逾时或 犹未食,无敢前请者。惟内子时映帘窥余,得间始进,曰:“日午矣,可以饭乎?” 余应诺。内子出,复忘之矣。羹炙皆寒,更温以俟者数四。及就食,仍夹一册与
俱,且啖且阅,羹炙虽寒,或且变味,亦不觉也。至或误以双箸乱点所阅书,良 久,始悟非笔,而内子及婢辈罔不窃笑者。夜坐漏常午,顾童侍,无人在侧,俄 而鼾震左右,起视之,皆烂漫睡地上矣。 客或访余者,刺已入,值余方校书,不遽见。客伺久,辄大怒诟,或索取原刺, 余亦不知也。盖余性既严急家中人启事不以时即叱出而事之急缓不更问以故仓卒 不得白而家中盐米诸琐物皆内子主之颇有序。余是以无所顾虑,而嗜益僻。 他日忽自悔,谋立誓戒之,商于内子,内子笑曰:“君无效刘伶断饮法,只赚 余酒脯,补五脏劳耶?吾亦惟坐视君沉湎耳,不能赞成君谋。”余怅然久之,因 思余于书,诚不异伶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且为文字饮,不犹愈于红裙耶?遂 笑应之曰:“如卿言,亦复佳。”乃不复立戒,而采其语意,以名吾斋曰“醉书”。 (选自《续古文观止》,有删改) 【注】①科头:不戴帽子。②瞤(jiωn):窥视。③刺:名帖。④刘伶断饮:刘 伶戒酒,《管书·刘伶传》载,刘伶曾求其妻具酒肉立誓戒酒,誓后依然嗜酒如 故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甫晨起,即科头甫:刚刚 B.惟内子时映帘窥余,得间始进间:缝隙 C.客伺久,辄大怒诟诟:责骂 D.吾亦惟坐视君沉湎耳,不能赞成君谋赞:帮助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而内子及婢辈罔不窃笑者客有吹洞箫者 B.竹床一,坐以之退论书策以舒其愤 C.且为文字饮,不犹愈于红裙耶?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余怅然久之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描绘了书斋主人为了读书常常置酒茶、饭食、睡眠和家人、宾客于脑后 等痴醉的状 态,展示了一个嗜书如命的书痴形象,表现了作者自得其乐、自我陶醉的心态 B.作者夫人主持家务,井然有序,客观上“纵容”了丈夫的“醉书”习性:当 作者对这种 习性悔而思改时,她幽默地表示反对,可见她对丈夫的“醉书”也持几分赞赏的 态度 C.作者本打算戒除“醉书”的习性,考虑到积习难改,最终还是找了个借口自 我安慰,顺 其自然了。 D.作者不仅嗜书,而且嗜酒,后来他本想戒酒,但妻子认为他和刘伶一样根本 无法将酒戒 掉,于是他打消了戒酒之念,并且将书斋命名为“醉书”。 19.用斜线(/)给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盖余性既严急家中人启事不以时即叱出而事之急缓不 更问以故仓卒不得白而家中盐米诸琐物皆内子主之颇有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4分)
俱,且啖且阅,羹炙虽寒,或且变味,亦不觉也。至或误以双箸乱点所阅书,良 久,始悟非笔,而内子及婢辈罔不窃笑者。夜坐漏常午,顾童侍,无人在侧,俄 而鼾震左右,起视之,皆烂漫睡地上矣。 客或访余者,刺③已入,值余方校书,不遽见。客伺久,辄大怒诟,或索取原刺, 余亦不知也。盖余性既严急家中人启事不以时即叱出而事之急缓不更问以故仓卒 不得白而家中盐米诸琐物皆内子主之颇有序。余是以无所顾虑,而嗜益僻。 他日忽自悔,谋立誓戒之,商于内子,内子笑曰:“君无效刘伶断饮法④,只赚 余酒脯,补五脏劳耶?吾亦惟坐视君沉湎耳,不能赞成君谋。”余怅然久之,因 思余于书,诚不异伶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且为文字饮,不犹愈于红裙耶?遂 笑应之曰:“如卿言,亦复佳。”乃不复立戒,而采其语意,以名吾斋曰“醉书”。 (选自《续古文观止》,有删改) 【注】①科头:不戴帽子。②瞷(jiàn):窥视。③刺:名帖。④刘伶断饮:刘 伶戒酒,《管书•刘伶传》载,刘伶曾求其妻具酒肉立誓戒酒,誓后依然嗜酒如 故。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甫晨起,即 科头 甫:刚刚 B.惟内子时映帘窥余,得间始进 间:缝隙 C. 客伺久,辄大怒诟 诟:责骂 D.吾亦惟坐视君沉湎耳,不能赞成君谋 赞:帮助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而内子及婢辈罔不窃笑者 客有吹洞箫者 B. 竹床一,坐以之 退论书策以舒其愤 C. 且为文字饮,不犹愈于红裙耶?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D. 余怅然久之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1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描绘了书斋主人为了读书 常常置酒茶、饭食、睡眠和家人、宾客于脑后 等痴醉的状 态,展示了一个嗜书如命的书痴形象,表现了作者自得其乐、自我陶醉的心态。 B.作者夫人主持家务,井然有序,客观上“纵容”了丈夫的“醉书”习性:当 作者对这种 习性悔而思改时,她幽默地表示反对,可见她对丈夫的“醉书”也持几分赞赏的 态度。 C. 作者本打算戒除“醉书”的习性,考虑到积习难改,最终还是找了个借口自 我安慰,顺 其自然了。 D.作者不仅嗜书,而且嗜酒,后来他本想戒酒,但妻子认为他和刘伶一样根本 无法将酒戒 掉,于是他打消了戒酒之念,并且将书斋命名为“醉书”。 19.用斜线(/)给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 分) 盖 余 性 既 严 急 家 中 人 启 事 不 以 时 即 叱 出 而 事 之 急缓 不 更 问 以 故 仓 卒 不 得 白 而 家中盐 米 诸 琐 物 皆 内 子 主 之 颇 有 序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 语。(7 分) ①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4 分)
②因思余于书,诚不异伶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3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21-22题。(7分) 唐杜甫 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日长惟鸟雀,春远独柴荆 数有关中乱,何曾剑外清。故乡归不得,地入亚夫营。 注释:此诗是永泰元年春杜甫在浣花溪作①肃肃,花落的声音。②菲菲,花落 的样子。 ③亚夫营,指戒备森严的军营。 21.颈联和尾联中,诗人凭借关中数乱、剑外未清和(1分)三件典型事例寄托 深切的。(2分) 22.前人评价此诗前四句写景,说,“写有景之景,诗人类能之。写无景之景, 惟杜独擅场(指 超出众人)”。请结合颔联评析杜甫写无景之景的独特之处。(4分) (三)阅读下面材料,完成23-24题。(5分) “夫凡人之性,见利莫能勿就,见害莫能勿避。其商人通贾,倍道兼行,夜以继 日,千里而 不远者,利在前也。渔人之入海,海深万仞,就彼逆流,乘危百里,宿夜不出者, 利在水也。故 利之所在,虽千仞之山,无所不上;深渊之下,无所不入焉。”(《管子·禁藏》 23.从材料的“夫凡人之性,见利莫能勿就,见害莫能勿避”中可以概括出来的 个成语 是 (1分) 24.概括并评析材料中传递的主要思想。(4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6分)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 (3)不违农时 ,鱼鳖不可胜食也。 (4),,赢得仓皇北顾。 (5)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四、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随着改革的深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物质富裕的同时,人们开始追求 高品质有品位的生活。有人喜欢“至尊”“华贵”“顶级”“奢华”之类的词 眼,把豪宅、名车、身价、权力、金钱等各种外在的东西看成是高贵的符号,作 为追逐的目标 作为中学生,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 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试卷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1.C【给予j叱咤zha憎恶zeng忸怩不安ni沉淀dian】 2.C
②因思余于书,诚不异伶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3 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21—22 题。(7 分) 春远 唐 杜甫 肃肃①花絮晚,菲菲②红素轻。日长惟鸟雀,春远独柴荆。 数有关中乱,何曾剑外清。故乡归不得,地入亚夫营③。 注释:此诗是永泰元年春杜甫在浣花溪作 ①肃肃,花落的声音。②菲菲,花落 的样子。 ③亚夫营,指戒备森严的军营。 21.颈联和尾联中,诗人凭借关中数乱、剑外未清和 (1 分)三件典型事例寄托 深切的 。(2 分) 22.前人评价此诗前四句写景,说,“写有景之景,诗人类能之。写无景之景, 惟杜独擅场(指 超出众人)”。请结合颔联评析杜甫写无景之景的独特之处。(4 分) (三)阅读下面材料,完成 23—24 题。(5 分) “夫凡人之性,见利莫能勿就,见害莫能勿避。其商人通贾,倍道兼行,夜以继 日,千里而 不远者,利在前也。渔人之入海,海深万仞,就彼逆流,乘危百里,宿夜不出者, 利在水也。故 利之所在,虽千仞之山,无所不上;深渊之下,无所不入焉。”(《管子·禁藏》) 23.从材料的“夫凡人之性,见利莫能勿就,见害莫能勿避”中可以概括出来的 一个成语 是______________。(1 分) 24.概括并评析材料中传递的主要思想。(4 分) (四)古诗文默写(6 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 3 小题)(6 分) (1) ,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 ,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 。 (3)不违农时, ; ,鱼鳖不可胜食也。 (4) , ,赢得仓皇北顾。 (5)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 。 四、作文(60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随着改革的深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物质富裕的同时,人们开始追求 高品质有品位的生活。有人喜欢“至尊”“华贵”“顶级”“奢华”之类的词 眼,把豪宅、名车、身价、权力、金钱等各种外在的东西看成是高贵的符号,作 为追逐的目标。 作为中学生,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 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议论文。 试卷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1.C【给予 jǐ 叱咤 zhà 憎恶 zēng 忸怩不安 ní 沉淀 diàn】 2.C
3.A 4.C【A介词搭配不当。B逻辑顺序不当。D成分残缺。】 5.D【③中“君不见”统领①⑦,③①句写景,⑦句由景写到人,语意深化;且 由⑦中“亦”可知,①应在③⑦中间,这三句顺序应为③①⑦。⑥中的“凄冷” 与⑤中的“温热”,②中“空旷”与④中“充实”,语意相对,且结尾处“那 片苍茫的空阔”与②中“空旷”相承衔接,故顺序应为⑥⑤②④。】 6.“中国科考队抵达南极内陆冰盖至高点”或“五星红旗飘扬在南极内陆冰盖 至高点”(“中国科考队”或“五星红旗”1分,“南极内陆”1分,“冰盖制 高点”2分) 7.偏重景,偏重情,情景互生(意同即可)(写对一个给1分,两个3分,三个 满分) 8.C【C项根据文中“道德标准是成为伟大作家的首要条件”和“‘伟大’不仅 取决于文学艺术作品…还取决于作家本人在为人行事方面的崇高和磊落”,可知 是故意曲解原意】 9.A【A项“文学才华介于‘大家’和‘名家’之间不正确】 10.①王维在气节、人格上不符合儒家的正统思想。②王维诗歌表现出的自然情 韵与主流诗学倡导的学养和骨力之间有差距。③清中叶以后,崇尚学力的“宗宋 派”对唐诗质实的一面的重视远胜于对其情韵的关注,而王维的田园山水诗作更 重情韵。 11.(3分)①引出下文对树头老师的回忆。②与下文的音乐课和树头老师“拉 二胡”等内容呼应。③暗扣主题,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感恩。(每点1分) 12.(3分)①描写了校园及周边环境的寂静、空旷、萧条(或答“寂寥)的特 点。②烘托了二胡乐曲的幽怨。③烘托了树头老师内心世界的忧伤。(每点 分) 13.(4分)(1)运用比喻手法(1分),形象生动地表现我们生活的快乐,歌 颂树头老师对学生的保护和帮助(1分)。(2)运用双关手法(1分)。委婉含 蓄地表达了对老师的感激和赞美(1分) 14.(6分)外观形象:①生活贫困、忙碌、劳累(1分);②生活朴素,注意 自身仪表(1分)。内在品格:③热爱教育工作,在艰难的环境中仍尽忠职守 (2分)④注意教育方法,既严格要求又能宽严相济。(2分)⑤关爱家人和学 生,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2分)⑥因为生活和工作条件所迫,内心充满热 情又略带哀伤。(2分)(共6分,“内在品质”,答对任意两点即可。) 15.(4分)①浅层含义:指树头老师在音乐课上教我们唱歌和在黄昏时坐在台 阶上拉二胡。(2分)②深层含义:化用“弦歌”的文化内涵,赞美树头老师对 乡村学生的教育。(1分)通过“弦歌”深入树头老师的内心深处,揭示乡村教 师的不幸和哀伤。(1分) 16.B【这里的“间”,解释为“机会,时机”】 17.C【A.助词,表陈述语气/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B.介词,用/连词,表目 的,来。C.均作连词,况且。D.音节助词,无义/代词,我。】 18.D【作者并没有嗜酒,只是个书痴】 9.盖余性既严急/家中人启事不以时/即叱出/而事之急 缓不更问/一以故仓卒不得白/而家中盐米诸琐物皆内子主 之/颇有序(3分) 20.(1)都感到害怕惊讶,猜不出我是什么意思,于是偷偷地议论,等到我渐渐
3.A 4.C【A 介词搭配不当。B 逻辑顺序不当。D 成分残缺。】 5.D【③中“君不见”统领①⑦,③①句写景,⑦句由景写到人,语意深化;且 由⑦中“亦”可知,①应在③⑦中间,这三句顺序应为③①⑦。⑥ 中的“凄冷” 与⑤ 中的“温热”,②中“空旷”与④中“ 充实”,语意相对,且结尾处“那 片苍茫的空阔”与②中“空旷”相承衔接,故顺序应为⑥⑤②④。】 6.“中国科考队抵达南极内陆冰盖至高点”或“五星红旗飘扬在南极内陆冰盖 至高点”(“中国科考队”或“五星红旗”1 分,“南极内陆”1 分,“冰盖制 高点”2 分) 7.偏重景,偏重情,情景互生(意同即可)(写对一个给 1 分,两个 3 分,三个 满分) 8.C【C 项根据文中“道德标准是成为伟大作家的首要条件”和“‘伟大’不仅 取决于文学艺术作品…还取决于作家本人在为人行事方面的崇高和磊落”,可知 是故意曲解原意】 9.A【A 项“文学才华介于‘大家’和‘名家’之间不正确】 10.①王维在气节、人格上不符合儒家的正统思想。②王维诗歌表现出的自然情 韵与主流诗学倡导的学养和骨力之间有差距。③清中叶以后,崇尚学力的“宗宋 派”对唐诗质实的一面的重视远胜于对其情韵的关注,而王维的田园山水诗作更 重情韵。 11.(3 分)①引出下文对树头老师的回忆。②与下文的音乐课和树头老师“拉 二胡”等内容呼应。③暗扣主题,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感恩。(每点 1 分) 12.(3 分)①描写了校园及周边环境的寂静、空旷、萧条(或答“寂寥)的特 点。②烘托了二胡乐曲的幽怨。③烘托了树头老师内心世界的忧伤。(每点 1 分) 13.(4 分)(l)运用比喻手法(1 分),形象生动地表现我们生活的快乐,歌 颂树头老师对学生的保护和帮助(1 分)。(2)运用双关手法(1 分)。委婉含 蓄地表达了对老师的感激和赞美(1 分)。 14.(6 分)外观形象:①生活贫困、忙碌、劳累(1 分);②生活朴素,注意 自身仪表(1 分)。内在品格:③热爱教育工作,在艰难的环境中仍尽忠职守。 (2 分)④注意教育方法,既严格要求又能宽严相济。(2 分)⑤关爱家人和学 生,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2 分)⑥因为生活和工作条件所迫,内心充满热 情又略带哀伤。(2 分)(共 6 分,“内在品质”,答对任意两点即可。) 15.(4 分)①浅层含义:指树头老师在音乐课上教我们唱歌和在黄昏时坐在台 阶上拉二胡。(2 分)②深层含义:化用“弦歌”的文化内涵,赞美树头老师对 乡村学生的教育。(1 分)通过“弦歌”深入树头老师的内心深处,揭示乡村教 师的不幸和哀伤。(1 分) 16.B【这里的“间”,解释为“机会,时机”】 17.C 【A.助词,表陈述语气/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B.介词,用/连词,表目 的,来。C.均作连词,况且。D.音节助词,无义/代词,我。】 18.D 【作者并没有嗜酒,只是个书痴】 19.盖 余 性 既 严 急/ 家 中人 启 事 不 以 时/ 即 叱 出 /而 事 之 急 缓 不更 问/ 一以故 仓 卒 不得白/ 而 家 中 盐 米 诸琐 物 皆 内 子 主 之/ 颇 有 序(3 分) 20.(1)都感到害怕惊讶,猜不出我是什么意思,于是偷偷地议论,等到我渐渐
平静下来,才散开离去。(共4分,采分点:悉、罔、所指、窃、俟、始) (2)于是想到我对书,确实同刘伶对酒没有差别,正担心刚发誓随即就要违背 (共3分,采分点:因、诚、旋、畔) 21.(3分)故乡有军营(或故乡不得归)(1分),家国之思(或忧国思乡之情)(2分)。 22.(4分)杜甫善于从别人看来无景可取之处寻找到独特的景致,赋予它们独特 的主观情意,使“无景”之处有独特意蕴。颔联诗人选取“鸟雀”“柴荆”两个 最寻常也无美感的意象,可谓“无景”。但着以“惟”“独”两字,有独特意蕴, “惟鸟雀”,可见过客之稀,“独柴荆”,可见村居之僻,暗合诗人孤独悲苦的 心境。 23.趋利避害(1分) 24.荀子认为好利恶害、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人们为了追求利益,可以不惜 切代价。荀子的这种利害观迎合了当时社会许多人的想法,有其代表性。但是这 种观点过于狭隘,它 过分强调了人对“利”的追求,忽视了人也有不求名利无私奉献的一面。【概括 出观点,得2分;分析评价2分。】 25.(6分)(1)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2)商人重利轻别离绕船月明江水寒(3)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 (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5)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26.本题开放度很大,就“高贵”论述即可,可以反思“高贵的内涵”,也可以 反对符号下的高贵,或由此思考“怎样做到高贵”“怎样才是高品质有品位”, 等。(评分标准同高考)
平静下来,才散开离去。(共 4 分,采分点:悉、罔、所指、窃、俟、始) (2)于是想到我对书,确实同刘伶对酒没有差别,正担心刚发誓随即就要违背 (共 3 分,采分点:因、诚、旋、畔) 21.(3 分)故乡有军营(或故乡不得归)(1 分),家国之思(或忧国思乡之情)(2 分)。 22. (4 分)杜甫善于从别人看来无景可取之处寻找到独特的景致,赋予它们独特 的主观情意,使“无景”之处有独特意蕴。颔联诗人选取“鸟雀”“柴荆”两个 最寻常也无美感的意象,可谓“无景”。但着以“惟”“独”两字,有独特意蕴, “惟鸟雀”,可见过客之稀,“独柴荆”,可见村居之僻,暗合诗人孤独悲苦的 心境。 23.趋利避害(1 分) 24.荀子认为好利恶害、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人们为了追求利益,可以不惜一 切代价。荀子的这种利害观迎合了当时社会许多人的想法,有其代表性。但是这 种观点过于狭隘,它 过分强调了人对“利”的追求,忽视了人也有不求名利无私奉献的一面。【概括 出观点,得 2 分;分析评价 2 分。】 25.(6 分) (1) 雕阑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2) 商人重利轻别离 绕船月明江水寒 (3) 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 (4) 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5)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26.本题开放度很大,就“高贵”论述即可,可以反思“高贵的内涵”,也可以 反对符号下的高贵,或由此思考“怎样做到高贵”“怎样才是高品质有品位”, 等。(评分标准同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