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2018学年高三第一次科目教学质量检测 、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安全生产问题,不可麻痹(bi)大意、心存侥幸,更不能敷衍(yan)搪 塞、推卸责任,而应该积极防犯,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B.嫉(j)恶如仇、自命不凡而又滑稽可笑的堂吉诃德,模仿真正的骑士锄强 扶弱,虽然以失败告终,其形象却至今熠(yi)熠生辉。 C.有着混(hun)凝土式防守的意大利队倒在了世界杯大门口,让球迷潸然泪下, 但相信有着深厚底蕴的“亚平宁雄鹰”终究会涅槃(pan)重生。 D.春风和煦,绿树成荫,树上栖着几只雀儿,湖上掠过一群白鹭,年轻恋人湖 边徜( chang)徉,白发伴侣相偎小憩(qi),这份悠闲正是西湖迷人之处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査字音和字形辨析。A项,防犯一一防范(防备, 戒备);C项,混(hin)凝土—hun;D项,小憩(q)—q,是一个动词, 指小小的休息一会儿;稍作休息。近义词为休息,歇息,瞌睡,打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后小题 【甲】美学的基本概念、词汇很多来自日常语言,不免弃在着多义性、隐喻性 含混性。美学和文艺理论中的许多争论,主要就由此引发。【乙】例如前些年土 分热闹的关于形象思维的讨论便相当典型,争论了半天,“形象思维”这个词究 竟是什么意思?它包含哪几种不同含义?却并 【丙】但另一方面,也不必因噎废食,不必因语词概念的多义含混而取消美学的 生存;正如并不因为审美艺术领域内突出的个性差异和主观自由,便根本否认研 究它的可能一样。事实上,尽管一直有各种怀疑和反对,迄今为止,并没有一种 理论能够严格证实传统意义上的美学不能成立或不存在。相反,从古到今,关于 美、审美和艺术哲学性的探索、讨谂和研究始终不绝如缕,许多时候还相当兴盛。 2.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免 B.引发 C.因噎废食 D.不绝如缕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甲 B.乙 C.丙 【答案】2.D3.B 【解析 2.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査词语的正确运用。需要联系上下文内容,结合语境 分析。不绝如缕:意思是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语境为形容“关于美、 审美和艺术哲学性的探索、讨论和研究”不断,适用对象错误 3.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形象思维'这个词究竟是 什么意思?它包含哪几种不同含义?却并没弄清楚”,“意思”“含义”不应该 用问号,在句子中陈述,应该用逗号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号称“全球首家共享书店”的新华书店合肥三孝口店开启共享模式,初衷是 降低阅读成本,提高阅读频次,从而提升大众阅读素养。 B.频频发生的虐童事件,不断突破人们心理承受的底线,暴露了幼儿教育存在 的诸多问题,有关幼儿保护的法律法规尚未落到实处。 C.考古学家对两千多年前在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木椟、金器及印章等文物 进行了
浙江省杭州市 2018 学年高三第一次科目教学质量检测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0 分) 1.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面对安全生产问题,不可麻痹(bì)大意、心存侥幸,更不能敷衍(yǎn)搪 塞、推卸责任,而应该积极防犯,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B. 嫉(jí)恶如仇、自命不凡而又滑稽可笑的堂吉诃德,模仿真正的骑士锄强 扶弱,虽然以失败告终,其形象却至今熠(yì)熠生辉。 C. 有着混(hǔn)凝土式防守的意大利队倒在了世界杯大门口,让球迷潸然泪下, 但相信有着深厚底蕴的“亚平宁雄鹰”终究会涅槃(pán)重生。 D. 春风和煦,绿树成荫,树上栖着几只雀儿,湖上掠过一群白鹭,年轻恋人湖 边徜(cháng)徉,白发伴侣相偎小憩(qī),这份悠闲正是西湖迷人之处。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字音和字形辨析。A 项,防犯——防范(防备, 戒备);C 项,混(hǔn)凝土——hùn;D 项,小憩(qī)——qì,是一个动词, 指小小的休息一会儿;稍作休息。近义词为休息,歇息,瞌睡,打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后小题。 【甲】美学的基本概念、词汇很多来自日常语言,不免存在着多义性、隐喻性、 含混性。美学和文艺理论中的许多争论,主要就由此引发。【乙】例如前些年十 分热闹的关于形象思维的讨论便相当典型,争论了半天,“形象思维”这个词究 竟是什么意思?它包含哪几种不同含义?却并没弄清楚。 【丙】但另一方面,也不必因噎废食,不必因语词概念的多义含混而取消美学的 生存;正如并不因为审美艺术领域内突出的个性差异和主观自由,便根本否认研 究它的可能一样。事实上,尽管一直有各种怀疑和反对,迄今为止,并没有一种 理论能够严格证实传统意义上的美学不能成立或不存在。相反,从古到今,关于 美、审美和艺术哲学性的探索、讨论和研究始终不绝如缕,许多时候还相当兴盛。 2. 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不免 B. 引发 C. 因噎废食 D. 不绝如缕 3.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 甲 B. 乙 C. 丙 【答案】2. D 3. B 【解析】 2.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词语的正确运用。需要联系上下文内容,结合语境 分析。不绝如缕:意思是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语境为形容“关于美、 审美和艺术哲学性的探索、讨论和研究”不断,适用对象错误。 3.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形象思维’这个词究竟是 什么意思?它包含哪几种不同含义?却并没弄清楚”,“意思”“含义”不应该 用问号,在句子中陈述,应该用逗号。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号称“全球首家共享书店”的新华书店合肥三孝口店开启共享模式,初衷是 降低阅读成本,提高阅读频次,从而提升大众阅读素养。 B. 频频发生的虐童事件,不断突破人们心理承受的底线,暴露了幼儿教育存在 的诸多问题,有关幼儿保护的法律法规尚未落到实处。 C. 考古学家对两千多年前在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木椟、金器及印章等文物 进行了
多方面的研究,最终确认了墓主人的身份。 D.《见字如面》凭借丰厚的内容和全新的传播策略,从众多综艺节目中脱颖而 出,激发了人们对书信文化、诵读艺术的广泛讨论和认识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査病句辨析。B项,中途易辄,“虐童事件”不 能作为“有关幼儿保护的法律法规尚未落到实处”的主语。C项,语序不当,“两 千多年前”放在“木椟、金器及印章”前面。D项,搭配不当,“激发”和“认 识”不搭配。 5.下图是“孔子学院”的标识,请指出标识的主要元素,并揭示其意义。 【答案】要素:简体中文“汉”字的变体,融合昂首髙飞的和平鸽和地球两种国 案。含义:既充分体现中国传统的语言文化,又体现了中国希望发展与世界各 国的和平友好关系的愿望。 【解析】试题分析:解答图文转换类题目,应在感知图文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 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语意逻辑等来分析推理。简体中文“汉” 字的变体,融合昂首高飞的和平鸽和地球两种国案。对于图文,要宏观把握其外 形特点,说明画面内容时,画面中的要素要全,不能偏颇或漏掉。既充分体现中 国传统的语言文化,结合“和平鸽和地球”分析,体现了中国希望发展与世界各 国的和平友好关系的愿望。 6.在高三年级“成人仪式”上,一位母亲分享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并对同学提 出希望,接着将由学生代表发表成人感言。如果你是主持人,如何串起两人的发 言?请拟写一段120字左右的串词。要求:①引用古诗文名句;②运用比喻的修 辞手法;③语言连贯、得体,感情真挚 【答案】示例:这位妈妈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成长是艰难而又幸福的,充满了 泪水和欢笑,您对我的恳切希望就像一盏明灯,指引前进的方向,鼓励我们走好 人生每一步。“少年心事当拿云”,在这神圣时刻,我们同学又有什么想说的呢? 让我们一起来听所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一位母亲分享了自己的成长经历, 接着将由学生代表发表成人感言,如何串起两人的发言,围绕一个主题选择编排 的,这样串词就容易围绕主题进行。串词,抒情重于叙述多排比、重复句、注重 音节。串词要求语言优美,它必须追求朗朗上口、铿锵有力,讲究抑扬顿挫,因 而,串词语言注意章节美。主题为高三年级“成人仪式”,还需要注意题干要求, 引用古诗文名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与儒家对琴艺相对严苛的道德要求不同,汉代道家更重视情感表现的真诚以及 由此昭示的一种自然化生活。像《淮南子·诠言训》,极力反对艺术活动中“无 有根心”的“不得已而歌”,就是将情感的真诚作为艺术的核心标准,当然也是 琴艺的标准。以此为基础,汉代道家推崇基于自然生活理想的琴道。《淮南子·诠 言训》讲:“舜弹五弦之琴,而歌《南风》之诗,以治天下。”这显然是以琴道 隐喻黄老道家的自然无为之治。东汉《太平经·天谶支干相配法》也认为,最美 好的政治是一种纯任性情的自然政治,即“令人君常垂拱而治,无复有忧。但常 当响琴瑟,作乐而游,安若天地也
多方面的研究,最终确认了墓主人的身份。 D. 《见字如面》凭借丰厚的内容和全新的传播策略,从众多综艺节目中脱颖而 出,激发了人们对书信文化、诵读艺术的广泛讨论和认识。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病句辨析。B 项,中途易辄,“虐童事件”不 能作为“有关幼儿保护的法律法规尚未落到实处”的主语。C 项,语序不当,“两 千多年前”放在“木椟、金器及印章”前面。D 项,搭配不当,“激发”和“认 识”不搭配。 5. 下图是“孔子学院”的标识,请指出标识的主要元素,并揭示其意义。 【答案】要素:简体中文“汉”字的变体,融合昂首高飞的和平鸽和地球两种国 案。含义: 既充分体现中国传统的语言文化,又体现了中国希望发展与世界各 国的和平友好关系的愿望。 【解析】试题分析:解答图文转换类题目,应在感知图文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 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语意逻辑等来分析推理。简体中文“汉” 字的变体,融合昂首高飞的和平鸽和地球两种国案。对于图文,要宏观把握其外 形特点,说明画面内容时,画面中的要素要全,不能偏颇或漏掉。既充分体现中 国传统的语言文化,结合“和平鸽和地球”分析,体现了中国希望发展与世界各 国的和平友好关系的愿望。 6. 在高三年级“成人仪式”上,一位母亲分享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并对同学提 出希望,接着将由学生代表发表成人感言。如果你是主持人,如何串起两人的发 言?请拟写一段 120 字左右的串词。要求:①引用古诗文名句;②运用比喻的修 辞手法;③语言连贯、得体,感情真挚。 【答案】示例:这位妈妈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成长是艰难而又幸福的,充满了 泪水和欢笑,您对我的恳切希望就像一盏明灯,指引前进的方向,鼓励我们走好 人生每一步。“少年心事当拿云”,在这神圣时刻,我们同学又有什么想说的呢? 让我们一起来听所。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一位母亲分享了自己的成长经历, 接着将由学生代表发表成人感言,如何串起两人的发言,围绕一个主题选择编排 的,这样串词就容易围绕主题进行。串词,抒情重于叙述多排比、重复句、注重 音节。串词要求语言优美,它必须追求朗朗上口、铿锵有力,讲究抑扬顿挫,因 而,串词语言注意章节美。主题为高三年级“成人仪式”,还需要注意题干要求, 引用古诗文名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二、现代文阅读(共 29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与儒家对琴艺相对严苛的道德要求不同,汉代道家更重视情感表现的真诚以及 由此昭示的一种自然化生活。像《淮南子·诠言训》,极力反对艺术活动中“无 有根心”的“不得已而歌”,就是将情感的真诚作为艺术的核心标准,当然也是 琴艺的标准。以此为基础,汉代道家推崇基于自然生活理想的琴道。《淮南子·诠 言训》讲:“舜弹五弦之琴,而歌《南风》之诗,以治天下。”这显然是以琴道 隐喻黄老道家的自然无为之治。东汉《太平经·天谶支干相配法》也认为,最美 好的政治是一种纯任性情的自然政治,即“令人君常垂拱而治,无复有忧。但常 当响琴瑟,作乐而游,安若天地也
与政治领域的纯任性情相一致,在个人生活领域,琴则总是与隐士相伴随,代表 一种简静、安然的自然化生活方式。如在《后汉书·逸民列传》等文献中,写到 许多隐士“弹琴自娱”或“琴书自娱”,正是这种生活理想的写照。东汉末年蔡 邕制作的“焦尾琴”,则一方面暗喻士人乱世生存际遇的千疮百孔,另一方面也 说明了高蹈的精神往往寓于日常化的物用之中。 到魏晋时期,嵇康“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则是两汉琴 与隐一体关系的延展。当然,自汉魏至六朝,受道家思想影响的士人之所以认为 琴与隐具有一体性,关键还在于这种乐器与自然之道的暗通。如在《淮南子·山 林训》中,记“瓠巴鼓瑟,而淫鱼出听;伯牙鼓琴,驷马仰秣”,这虽然神化了 琴瑟的感染力,但却是对当时琴通自然观念的形象表达。以此为背景,琴不仅通 达自然,而且在最终必然与道冥合,而道则是“大音希声”或以无声作为最伟大 的音声。这样,原本就以简静为本的琴最终必然要实现超越,以对道之无声本性 的揭示作为琴艺的最髙境界。东晋时期,陶渊明常备一张无弦之琴,认为“但识 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这正是从两汉至魏晋的琴艺观念,日益道家化、也日益 哲学化的反映。 要而言之,自两汉至魏晋,无论士人以琴艺通达自然,还是以其作为隐居生活的 伴侣,均意味着这种艺术形式与士人追求精神自由的目标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就 汉代士人赋予琴的诸种功能而言,无论琴以合天、琴以修德还是琴以宣悲、琴以 挑欲,均具有价值的偏至性。唯有以琴娱情,才能代表这门艺术能带给人的纯粹 审美体验。就此而言,在汉代,虽然道家一派对琴艺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它却为 后世文人对琴艺的雅赏开辟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是一条情致化的道路,琴以它 特有的清幽逸远、古朴淡雅的风格,醇化了中国文人数千年来的情感生活。 (刘成纪《古琴在中国早期艺术中的定位和价值面向》 7.下列对两汉至魏晋时期琴与隐关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弹琴自娱”“琴书自娱”,是隐士简静、安然的自然化生活方式的具体表 现。 B.自汉魏至六朝,琴之所以受到道家的青睐,是因为它与自然之道有内在的相 通性。 C.从两汉隐士单纯以琴自娱发展到魏晋时期以琴喻道,是琴艺观念发展的主要 趋势。 D.对生命自由的追求与琴这种艺术形式有内在一致性,故隐士常将琴作为生活 伴侣 8.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不同于儒家对琴艺严苛的道德要求,汉代道家特别注重情感表现的真诚,将 情感表现的真诚作为艺术的重要标准 B.文中用“舜弹五弦之琴”的典故是为了说明舜有一种纯任性情的自然精神, 他实行的 是无为而治的自然政治 C.隐士“弹琴自娱”和蔡邕制作“焦尾琴”,皆将髙蹈的精神寄寓于日常化的 物用之中,暗喻了士人在乱世不幸的生存遭遇 D.陶渊明“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的诗句,反映了魏晋时期道家化、哲学 化的琴艺观:琴通达自然,最终必然与道冥合。 9.请简要概述两汉至魏晋道家对琴艺发展的贡献。 【答案】7.C8.C
与政治领域的纯任性情相一致,在个人生活领域,琴则总是与隐士相伴随,代表 一种简静、安然的自然化生活方式。如在《后汉书·逸民列传》等文献中,写到 许多隐士“弹琴自娱”或“琴书自娱”,正是这种生活理想的写照。东汉末年蔡 邕制作的“焦尾琴”,则一方面暗喻士人乱世生存际遇的千疮百孔,另一方面也 说明了高蹈的精神往往寓于日常化的物用之中。 到魏晋时期,嵇康“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则是两汉琴 与隐一体关系的延展。当然,自汉魏至六朝,受道家思想影响的士人之所以认为 琴与隐具有一体性,关键还在于这种乐器与自然之道的暗通。如在《淮南子·山 林训》中,记“瓠巴鼓瑟,而淫鱼出听;伯牙鼓琴,驷马仰秣”,这虽然神化了 琴瑟的感染力,但却是对当时琴通自然观念的形象表达。以此为背景,琴不仅通 达自然,而且在最终必然与道冥合,而道则是“大音希声”或以无声作为最伟大 的音声。这样,原本就以简静为本的琴最终必然要实现超越,以对道之无声本性 的揭示作为琴艺的最高境界。东晋时期,陶渊明常备一张无弦之琴,认为“但识 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这正是从两汉至魏晋的琴艺观念,日益道家化、也日益 哲学化的反映。 要而言之,自两汉至魏晋,无论士人以琴艺通达自然,还是以其作为隐居生活的 伴侣,均意味着这种艺术形式与士人追求精神自由的目标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就 汉代士人赋予琴的诸种功能而言,无论琴以合天、琴以修德还是琴以宣悲、琴以 挑欲,均具有价值的偏至性。唯有以琴娱情,才能代表这门艺术能带给人的纯粹 审美体验。就此而言,在汉代,虽然道家一派对琴艺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它却为 后世文人对琴艺的雅赏开辟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是一条情致化的道路,琴以它 特有的清幽逸远、古朴淡雅的风格,醇化了中国文人数千年来的情感生活。 (刘成纪《古琴在中国早期艺术中的定位和价值面向》) 7. 下列对两汉至魏晋时期琴与隐关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弹琴自娱”“琴书自娱”,是隐士简静、安然的自然化生活方式的具体表 现。 B. 自汉魏至六朝,琴之所以受到道家的青睐,是因为它与自然之道有内在的相 通性。 C. 从两汉隐士单纯以琴自娱发展到魏晋时期以琴喻道,是琴艺观念发展的主要 趋势。 D. 对生命自由的追求与琴这种艺术形式有内在一致性,故隐士常将琴作为生活 伴侣。 8.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不同于儒家对琴艺严苛的道德要求,汉代道家特别注重情感表现的真诚,将 情感表现的真诚作为艺术的重要标准。 B. 文中用“舜弹五弦之琴”的典故是为了说明舜有一种纯任性情的自然精神, 他实行的 是无为而治的自然政治。 C. 隐士“弹琴自娱”和蔡邕制作“焦尾琴”,皆将高蹈的精神寄寓于日常化的 物用之中,暗喻了士人在乱世不幸的生存遭遇。 D. 陶渊明“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的诗句,反映了魏晋时期道家化、哲学 化的琴艺观:琴通达自然,最终必然与道冥合。 9. 请简要概述两汉至魏晋道家对琴艺发展的贡献。 【答案】7. C 8. C
9.①将艺术形式(琴)与追求精神自由结合。②将真诚的情感作为琴艺标准,给 人纯粹审美体验,③为后世文人对琴艺的雅赏开辟正确的路。 【解析】 7.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分析。对两汉至魏晋时期琴与隐关系的理 解,C项,结合文本内容“许多隐士‘弹琴自娱ˆ或‘琴书自娱,正是这种生活理 想的写照”及最后一段内容分析,“单纯以琴自娱”错误,“是琴艺观念发展的 主要趋势”分析不当。 8.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 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 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C项,结合文本 内容“琴则总是与隐士相伴随,代表一种简静、安然的自然化生活方式写到许 多隐士‘弹琴自娱'或‘琴书自娱ˆ,正是这种生活理想的写照ˆ~喑喻士人乱世生存 际遇的千疮百孔,另一方面也说明了高蹈的精神往往寓于日常化的物用之中”等 分析可知,“暗喻了士人在乱世不幸的生存遭遇”分析不当。 9.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査文本内容分析、概括。概述两汉至魏晋道家对琴艺 发展的贡献,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汉代道家推崇基于自然生活理想的琴道”受 道家思想影响的士人之所以认为琴与隐具有一体性,关键还在于这种乐器与自然 之道的暗通”’将艺术形式(琴)与追求精神自由结合;“原本就以简静为本的琴最 终必然要实现超越,以对道之无声本性的揭示作为琴艺的最高境界”,给人纯粹 审美体验:;“虽然道家一派对琴艺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它却为后世文人对琴艺的 雅赏开辟了一条正确的道路”,为后世文人对琴艺的雅赏开辟正确的路。 点睛:通过分析题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综合信 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 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 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析,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的老师伍叔傥先生 钱谷融 我经常深切怀念着我的老师伍叔傥先生,他是我一生中给我影响最大的一个人。 伍先生是蔡元培先生当校长时的北大学生,与傅斯年、罗家伦等同时。1938年 我考入了当时内迁到重庆的中央大学,读的是新成立的师范学院国文系。一年级 时不但没有本系的教师,连系主任都没有,只能与文学院中文系的学生合在一起 听课。到二年级时,当时任中央大学校长的罗家伦才请了伍先生来担任我们的系 主任。伍先生很开明,颇能继承蔡元培先生兼收并蓄的精神。他自己是爱好汉魏 六朝文学的,戏说他治的是“衰”文(苏东坡曾称韩愈“文起八代之衰”),尤其 善写五古。可他请教员,却能尽量罗致各方面的人才。先后在我系任教的有罗根 泽、孙世扬、顾颉刚、乔大壮、朱东润等人。更其难得的是,中央大学中文系 向是比较守旧的,只讲古典文学,不讲新文学。新文学和新文学作家,是很难进 入这座学府的讲堂的。可伍先生完全不管这一套,我还在校的时候,他就请了曹 禺等人来教课,请了老舍来演讲。我离校以后,他又请了杨晦、吴组缃、吴世昌 等人来任教。伍先生曾在中山大学与鲁迅同过事,一向很敬佩鲁迅先生。听说他 离开大陆后,一度曾去日本教书,教的课程中就有鲁迅。他懂英文,有时去他房 间,看到他手里拿着正在读的往往是英文小说。还知道他常通过日本的丸善书店 从国外购买书籍。他与外文系的楼光来、范存忠、俞大缜等先生时相过从,与历
9. ①将艺术形式(琴)与追求精神自由结合。②将真诚的情感作为琴艺标准,给 人纯粹审美体验,③为后世文人对琴艺的雅赏开辟正确的路。 【解析】 7.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分析。对两汉至魏晋时期琴与隐关系的理 解,C 项,结合文本内容“许多隐士‘弹琴自娱’或‘琴书自娱’,正是这种生活理 想的写照”及最后一段内容分析,“单纯以琴自娱”错误,“是琴艺观念发展的 主要趋势”分析不当。 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 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 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C 项,结合文本 内容“琴则总是与隐士相伴随,代表一种简静、安然的自然化生活方式”“写到许 多隐士‘弹琴自娱’或‘琴书自娱’,正是这种生活理想的写照”“暗喻士人乱世生存 际遇的千疮百孔,另一方面也说明了高蹈的精神往往寓于日常化的物用之中”等 分析可知,“暗喻了士人在乱世不幸的生存遭遇”分析不当。 9.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分析、概括。概述两汉至魏晋道家对琴艺 发展的贡献,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汉代道家推崇基于自然生活理想的琴道”“受 道家思想影响的士人之所以认为琴与隐具有一体性,关键还在于这种乐器与自然 之道的暗通”,将艺术形式(琴)与追求精神自由结合;“原本就以简静为本的琴最 终必然要实现超越,以对道之无声本性的揭示作为琴艺的最高境界”,给人纯粹 审美体验;“虽然道家一派对琴艺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它却为后世文人对琴艺的 雅赏开辟了一条正确的道路”,为后世文人对琴艺的雅赏开辟正确的路。 点睛: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综合信 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 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 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析,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的老师伍叔傥先生 钱谷融① 我经常深切怀念着我的老师伍叔傥先生,他是我一生中给我影响最大的一个人。 伍先生是蔡元培先生当校长时的北大学生,与傅斯年、罗家伦等同时。1938 年 我考入了当时内迁到重庆的中央大学,读的是新成立的师范学院国文系。一年级 时不但没有本系的教师,连系主任都没有,只能与文学院中文系的学生合在—起 听课。到二年级时,当时任中央大学校长的罗家伦才请了伍先生来担任我们的系 主任。伍先生很开明,颇能继承蔡元培先生兼收并蓄的精神。他自己是爱好汉魏 六朝文学的,戏说他治的是“衰”文(苏东坡曾称韩愈“文起八代之衰”),尤其 善写五古。可他请教员,却能尽量罗致各方面的人才。先后在我系任教的有罗根 泽、孙世扬、顾颉刚、乔大壮、朱东润等人。更其难得的是,中央大学中文系— 向是比较守旧的,只讲古典文学,不讲新文学。新文学和新文学作家,是很难进 入这座学府的讲堂的。可伍先生完全不管这一套,我还在校的时候,他就请了曹 禺等人来教课,请了老舍来演讲。我离校以后,他又请了杨晦、吴组缃、吴世昌 等人来任教。伍先生曾在中山大学与鲁迅同过事,一向很敬佩鲁迅先生。听说他 离开大陆后,一度曾去日本教书,教的课程中就有鲁迅。他懂英文,有时去他房 间,看到他手里拿着正在读的往往是英文小说。还知道他常通过日本的丸善书店 从国外购买书籍。他与外文系的楼光来、范存忠、俞大缜等先生时相过从,与历
史系的沈刚伯,哲学系的方东美、宗白华等教授,往来尤其密切。平日跟我们闲 谈,也常常是古今中外,出入文史哲各个领域,真是海阔天空,鱼跃鸢飞,其乐 无穷。完全没有那个时代一些教古典文学的中文系教授那种严肃古板、道貌岸然 他那时孤身一人,住在一间十分简陋的教员宿舍里。他不愿吃包饭,一日三餐 都是在馆子里吃的。好在那时教授的工资高,他又除了有时候要寄些钱给外地的 两个孩子以外,没有什么别的负担。有时他上馆子吃饭的时候,也常拉我陪他 起吃,而且常常一同喝些酒。他喝酒不多,主要是为了助兴开胃。吃饭时,当然 也是无所不谈,但他都只是即兴式的,随随便便地想到哪里就谈到哪里,从来没 有预先存心要对我进行什么教育,更绝不摆老师的架子;甚至他连他是先生我是 学生这样的观念也十分淡薄。他真率、自然,一切都是任情适性而行。他不耐拘 束,厌恶虚伪。有时讥评起国民党的达官贵人和一些喜欢装腔作势,沽名钓誉的 学者教授来,真是妙语如珠,穷形尽相,人木三分。师范学院国文系有一门必修 课叫语文教学法,也许是因为一时请不到合适的人来教,也许是在他的心底里根 本瞧不起教学法之类的课程,他就自己来开这门课。他在这门课上讲什么呢?讲 《文心雕龙》,正正经经地讲《文心雕龙》。决不因为这门课程的名称是语文教 学法,就生拉硬扯地在每堂课的开头或结束的时候搭上一点有关教学法的话头或 事例,去装门面骗人,应付学校。他仰慕魏晋风度,却从不把魏晋风度挂在嘴上, 可平日举止,确乎能比较地脱落形骸、适性而行。尽管所谓魏晋风度,即便是当 年的竹林名士以及稍后的清谈胜流,在显幽烛隐的“科学的”解剖刀下,也难免 会露出些不堪入目的本相来。伍先生自然也未必真能超然物外,胸无纤尘。但在 那举世滔滔、满目尘嚣的黑暗年代,确有一些读书人能够耿介白守,不肯同流合 污,为社会保存一点正气,这不也是大可令人欣慰的事吗?伍先生就是这些读书 人中的一个。所以,他在学生们的心目中,不但十分可敬,而且是可亲可爱的 我作为伍叔傥先生的弟子,由于年龄差距太大,我当时在各方面都太幼稚,无论 对于他的学问,对于他的精神境界,都有些莫测高深,不能了解其万一。不过他 潇洒的风度,豁达的襟怀,淡于名利、不屑与人争胜的飘然不群的气貌,却使我 无限心醉。我别的没有学到,独独对他的懒散,对于他的随随便便、不以世务经 心的无所作为的态度,却深印脑海,刻骨铭心,终于成了我根深蒂固的难以破除 的积习,成了我不可改变的性格的一部分了! 【注释】①钱谷融(1919-2017),曾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文学研究所所长。 现当代文艺理论家,长期从事文学理论和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与教学。 0.文章第一段提到了众多文化名人,有何作用? 11.本文语言自然而雅致,整散结合,请举两例作赏析。 12.伍先生为什么在学生心目中“可敬”“可亲可爱”?请结合全文分析 13.探究文章结尾段画线句的意蕴 【答案】10.①烘托先生形象:开明包容,罗致各方人才;豁达与博学,交往的 学者涉及众多领域。②交代时代环境:身逢乱世,在艰苦条件下,学术氛围浓厚, 大师辈出。③丰富文章内涵:文章主要表达对老师的敬仰和怀念,也隐含着对逝 去的一代大师们的怀念,表达了作者对他们高深的学间、卓尔不群的精神气度的 追怀与向往。 11.例子准确,赏析到位即可
史系的沈刚伯,哲学系的方东美、宗白华等教授,往来尤其密切。平日跟我们闲 谈,也常常是古今中外,出入文史哲各个领域,真是海阔天空,鱼跃鸢飞,其乐 无穷。完全没有那个时代一些教古典文学的中文系教授那种严肃古板、道貌岸然 的神气。 他那时孤身一人,住在一间十分简陋的教员宿舍里。他不愿吃包饭,一日三餐, 都是在馆子里吃的。好在那时教授的工资高,他又除了有时候要寄些钱给外地的 两个孩子以外,没有什么别的负担。有时他上馆子吃饭的时候,也常拉我陪他一 起吃,而且常常一同喝些酒。他喝酒不多,主要是为了助兴开胃。吃饭时,当然 也是无所不谈,但他都只是即兴式的,随随便便地想到哪里就谈到哪里,从来没 有预先存心要对我进行什么教育,更绝不摆老师的架子;甚至他连他是先生我是 学生这样的观念也十分淡薄。他真率、自然,一切都是任情适性而行。他不耐拘 束,厌恶虚伪。有时讥评起国民党的达官贵人和一些喜欢装腔作势,沽名钓誉的 学者教授来,真是妙语如珠,穷形尽相,人木三分。师范学院国文系有一门必修 课叫语文教学法,也许是因为一时请不到合适的人来教,也许是在他的心底里根 本瞧不起教学法之类的课程,他就自己来开这门课。他在这门课上讲什么呢?讲 《文心雕龙》,正正经经地讲《文心雕龙》。决不因为这门课程的名称是语文教 学法,就生拉硬扯地在每堂课的开头或结束的时候搭上一点有关教学法的话头或 事例,去装门面骗人,应付学校。他仰慕魏晋风度,却从不把魏晋风度挂在嘴上, 可平日举止,确乎能比较地脱落形骸、适性而行。尽管所谓魏晋风度,即便是当 年的竹林名士以及稍后的清谈胜流,在显幽烛隐的“科学的”解剖刀下,也难免 会露出些不堪入目的本相来。伍先生自然也未必真能超然物外,胸无纤尘。但在 那举世滔滔、满目尘嚣的黑暗年代,确有一些读书人能够耿介白守,不肯同流合 污,为社会保存一点正气,这不也是大可令人欣慰的事吗?伍先生就是这些读书 人中的一个。所以,他在学生们的心目中,不但十分可敬,而且是可亲可爱的。 我作为伍叔傥先生的弟子,由于年龄差距太大,我当时在各方面都太幼稚,无论 对于他的学问,对于他的精神境界,都有些莫测高深,不能了解其万一。不过他 潇洒的风度,豁达的襟怀,淡于名利、不屑与人争胜的飘然不群的气貌,却使我 无限心醉。我别的没有学到,独独对他的懒散,对于他的随随便便、不以世务经 心的无所作为的态度,却深印脑海,刻骨铭心,终于成了我根深蒂固的难以破除 的积习,成了我不可改变的性格的一部分了! 【注释】①钱谷融(1919-2017),曾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文学研究所所长。 现当代文艺理论家,长期从事文学理论和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与教学。 10. 文章第一段提到了众多文化名人,有何作用? 11. 本文语言自然而雅致,整散结合,请举两例作赏析。 12. 伍先生为什么在学生心目中“可敬”“可亲可爱”?请结合全文分析。 13. 探究文章结尾段画线句的意蕴。 【答案】10. ①烘托先生形象:开明包容,罗致各方人才;豁达与博学,交往的 学者涉及众多领域。②交代时代环境:身逢乱世,在艰苦条件下,学术氛围浓厚, 大师辈出。③丰富文章内涵;文章主要表达对老师的敬仰和怀念,也隐含着对逝 去的一代大师们的怀念,表达了作者对他们高深的学间、卓尔不群的精神气度的 追怀与向往。 11. 例子准确,赏析到位即可
12.要点:学问深厚,口才很好;治学上开明,对不同流派的学问包容并蓄;他 率真自然,淡泊名利,具有魏人风骨;生活上不拘小节;平易近人,和学生关系 融洽 13.似贬实褒,突出了伍先生的不求名利,随性率真的人生态度,以及对我的深 远影响,表达了对伍先生崇髙人格的赞美和敬仰之情:表面自谦,实是自豪,说 明自己继承了伍先生不管世务专心治学的人生态度;同时曲折地表达出对当今追 逐功利的浮躁之风的批评。 【解析】 10.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作用分析。文章第一段提到了众多文化名人的作用, 结合文本内容“可他请教员,却能尽量罗致各方面的人才”“可伍先生完全不管这 一套,我还在校的时候,他就请了曹禺等人来教课,请了老舍来演讲。我离校以 后,他又请了杨晦、吴组缃、吴世昌等人来任教ˆ平日跟我们闲谈,也常常是古 今中外,出入文史哲各个领域,真是海阔天空,鱼跃鸢飞,其乐无穷”分析可知 烘托先生形象;“读的是新成立的师范学院国文系。一年级时不但没有本系的教 师,连系主任都没有,只能与文学院中文系的学生合在一起听课”,交代时代背 景;提到了众多文化名人,丰富文章内涵 1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査语句内容赏析。题干提示“语言自然而雅致,整散 结合,请举两例作赏析”,需要抓住整散结合的特点分析。如“吃饭时,当然也 是无所不谈,但他都只是即兴式的,随随便便地想到哪里就谈到哪里,从来没有 预先存心要对我进行什么教育,更绝不摆老师的架子;甚至他连他是先生我是学 生这样的观念也十分淡薄”,通过写先生和学生吃饭时的言谈举止,表现他的真 率、自然,一切都是任情适性而行。其他选取合适的语段,结合人物形象分析 语言特点、情感表达等即可 12.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分析、概括。伍先生在学生心目中“可 敬”“可亲可爱”的原因,结合文本内容分析。结合文本内容“平日跟我们闲谈, 也常常是古今中外,出入文史哲各个领域,真是海阔天空,鱼跃鸢飞,其乐无穷 完全没有那个时代一些教古典文学的中文系教授那种严肃古板、道貌岸然的神 气”“他仰慕魏晋风度,却从不把魏晋风度挂在嘴上,可平日举止,确乎能比较 地脱落形骸、适性而行他真率、自然,一切都是任情适性而行。他不耐拘束 厌恶虚伪。″有一些读书人能够耿介白守,不肯同流合污,为社会保存一点正气, 这不也是大可令人欣慰的事”等分析概括即可。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就要去粗取精。基本要点有二:一是切块法,即在 锁定与答案有关信息句段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小包围圈,将目光锁定在一段或几 段中的某一“块”。可以依据写作的角度切块,也可以依据内容上的关键词切块, 还可以依据语句上的连接词(关联词、序数词、插入语、介词等)切块。本题的 块应该集中在中间段落中。二是抽条法,即在锁定“块”的基础上,分出“条” 来抽取答案信息,然后再提炼概括。有时候与答案有关的信息并不是集中在某 “块”,而是分布在全文的各部分,这就要对全文进行整体把握,点面结合,逐 摘取,避免遗漏。瞄准目标。目标语句使指代表有用信息的语句,它不一定就 是文章的段落或全篇的核心语句或精要语句。瞄准目标语句,依题干要求进行提 取和整合是迅速、准确地解决问题的关键 13.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既涉及到文章的内容,又要拓展。首先立 足文本分析语句内涵,“独独对他的懒散,对于他的随随便便、不以世务经心的 无所作为的态度,却深印脑海,刻骨铭心”,似贬实褒,突出了伍先生的不求名
12. 要点:学问深厚,口才很好;治学上开明,对不同流派的学问包容并蓄;他 率真自然,淡泊名利,具有魏人风骨;生活上不拘小节;平易近人,和学生关系 融洽。 13. 似贬实褒,突出了伍先生的不求名利,随性率真的人生态度,以及对我的深 远影响,表达了对伍先生崇高人格的赞美和敬仰之情;表面自谦,实是自豪,说 明自己继承了伍先生不管世务专心治学的人生态度;同时曲折地表达出对当今追 逐功利的浮躁之风的批评。 【解析】 10.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作用分析。文章第一段提到了众多文化名人的作用, 结合文本内容“可他请教员,却能尽量罗致各方面的人才”“可伍先生完全不管这 一套,我还在校的时候,他就请了曹禺等人来教课,请了老舍来演讲。我离校以 后,他又请了杨晦、吴组缃、吴世昌等人来任教”“平日跟我们闲谈,也常常是古 今中外,出入文史哲各个领域,真是海阔天空,鱼跃鸢飞,其乐无穷”分析可知, 烘托先生形象;“读的是新成立的师范学院国文系。一年级时不但没有本系的教 师,连系主任都没有,只能与文学院中文系的学生合在—起听课”,交代时代背 景;提到了众多文化名人,丰富文章内涵。 11.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句内容赏析。题干提示“语言自然而雅致,整散 结合,请举两例作赏析”,需要抓住整散结合的特点分析。如“吃饭时,当然也 是无所不谈,但他都只是即兴式的,随随便便地想到哪里就谈到哪里,从来没有 预先存心要对我进行什么教育,更绝不摆老师的架子;甚至他连他是先生我是学 生这样的观念也十分淡薄”,通过写先生和学生吃饭时的言谈举止,表现他的真 率、自然,一切都是任情适性而行。其他选取合适的语段,结合人物形象分析、 语言特点、情感表达等即可。 12.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分析、概括。伍先生在学生心目中“可 敬”“可亲可爱”的原因,结合文本内容分析。结合文本内容“平日跟我们闲谈, 也常常是古今中外,出入文史哲各个领域,真是海阔天空,鱼跃鸢飞,其乐无穷。 完全没有那个时代一些教古典文学的中文系教授那种严肃古板、道貌岸然的神 气”“他仰慕魏晋风度,却从不把魏晋风度挂在嘴上,可平日举止,确乎能比较 地脱落形骸、适性而行”“他真率、自然,一切都是任情适性而行。他不耐拘束, 厌恶虚伪。”“有一些读书人能够耿介白守,不肯同流合污,为社会保存一点正气, 这不也是大可令人欣慰的事”等分析概括即可。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就要去粗取精。基本要点有二:一是切块法,即在 锁定与答案有关信息句段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小包围圈,将目光锁定在一段或几 段中的某一“块”。可以依据写作的角度切块,也可以依据内容上的关键词切块, 还可以依据语句上的连接词(关联词、序数词、插入语、介词等)切块。本题的 块应该集中在中间段落中。二是抽条法,即在锁定“块”的基础上,分出“条” 来抽取答案信息,然后再提炼概括。有时候与答案有关的信息并不是集中在某一 “块”,而是分布在全文的各部分,这就要对全文进行整体把握,点面结合,逐 一摘取,避免遗漏。瞄准目标。目标语句使指代表有用信息的语句,它不一定就 是文章的段落或全篇的核心语句或精要语句。瞄准目标语句,依题干要求进行提 取和整合是迅速、准确地解决问题的关键。 13.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既涉及到文章的内容,又要拓展。首先立 足文本分析语句内涵,“独独对他的懒散,对于他的随随便便、不以世务经心的 无所作为的态度,却深印脑海,刻骨铭心”,似贬实褒,突出了伍先生的不求名
利,随性率真的人生态度。“终于成了我根深蒂固的难以破除的积习,成了我不 可改变的性格的一部分了”,对我的深远影响。“对于他的随随便便、不以世务经 心的无所作为的态度”,对伍先生崇髙人格的赞美和敬仰之情。“终于成了我根深 蒂固的难以破除的积习”,结合文本内容“我作为伍叔傥先生的弟子,由于年龄 差距太大,我当时在各方面都太幼稚,无论对于他的学问,对于他的精神境界, 都有些莫测高深,不能了解其万一。不过他潇洒的风度,豁达的襟怀,淡于名利、 不屑与人争胜的飘然不群的气貌,却使我无限心醉”分析,曲折地表达出对当今 追逐功利的浮躁之风的批评。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进说 (宋)王安石 古之时,士之在下者无求于上,上之人日汲汲惟恐一士之失也。古者士之进,有 以德,有以才,有以言,有以曲艺。今徒不然,自茂才等而下之至于明法,其进 退之皆有法度。古之所谓徳者才者,无以为也。古之所谓言者,又未必应今之法 度也。诚有豪杰不世出之士,不自进乎此,上之人弗举也。诚进乎此,而不应今 之法度,有司弗取也。夫自进乎此,皆所谓枉己者也。孟子曰:“未有枉己能正 人者也。”然而今之士,不自进乎此者未见也。岂皆不如古之士自重以有耻乎? 古者井天下之地而授之氓。士之未命也,则授一廛而为氓。其父母妻子裕如也。 自家达国,有塾、有序、有庠、有学,观游止处,师师友友,弦歌尧、舜之道自 乐也。磨砻镌切,沉浸灌养,行完而才备,则曰:“上之人其舍我哉?”上之人 其亦莫之能舍也。 今之地不井,国不学,党不庠,遂不序,家不塾。士之未命也,则或无以裕父母 妻子,无以处。行完而才备,上之人亦莫之举也,士安得而不自进?呜呼!使今 之士不若古,非人则然,势也。势之异,圣贤之所以不得同也。孟子不见王公, 而孔子为季氏吏,夫不以势乎哉?十之进退不惟其德与才而惟今之法度而有司之 好恶未必今之法度也是十之进不惟今之法度而几在有司之好恶耳。今之有司,非 昔之有司也;后之有司,又非今之有司也。有司之好恶岂常哉?是士之进退,果 卒无所必而已矣。噫!以言取人,未免失也,取焉而又不得其所谓言,是失之失 也,况又重以有司好恶之不可常哉!古之道,其卒不可以见乎士也?有得已之势, 其得不已乎?得已而不已,未见其为有道也。 杨叔明之兄弟,以父任皆京官,其势非吾所谓无以处,无以裕父母妻子,而有不 得已焉者也。自枉而为进士,而又枉于有司,而又若不释然。二君固常自任以道, 而且朋友我矣,惧其犹未寤也,为《进说》与之。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皆所谓枉己者也 枉:扭曲、委屈 B.观游止处 处:处所 C.有司之好恶岂常哉 常:固定不变的。 D.惧其犹未寤也 寤:觉悟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进退之皆有法度 其皆出于此乎 B.古者井天下之地而授之氓 拔剑撞而破之 C.士之未命也 苟以天下之大 D.二君固常自任以道 徒以吾两人在也
利,随性率真的人生态度。“终于成了我根深蒂固的难以破除的积习,成了我不 可改变的性格的一部分了”,对我的深远影响。“对于他的随随便便、不以世务经 心的无所作为的态度”,对伍先生崇高人格的赞美和敬仰之情。“终于成了我根深 蒂固的难以破除的积习”,结合文本内容“我作为伍叔傥先生的弟子,由于年龄 差距太大,我当时在各方面都太幼稚,无论对于他的学问,对于他的精神境界, 都有些莫测高深,不能了解其万一。不过他潇洒的风度,豁达的襟怀,淡于名利、 不屑与人争胜的飘然不群的气貌,却使我无限心醉”分析,曲折地表达出对当今 追逐功利的浮躁之风的批评。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40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进说 (宋)王安石 古之时,士之在下者无求于上,上之人日汲汲惟恐一士之失也。古者士之进,有 以德,有以才,有以言,有以曲艺。今徒不然,自茂才等而下之至于明法,其进 退之皆有法度。古之所谓德者才者,无以为也。古之所谓言者,又未必应今之法 度也。诚有豪杰不世出之士,不自进乎此,上之人弗举也。诚进乎此,而不应今 之法度,有司弗取也。夫自进乎此,皆所谓枉己者也。孟子曰:“未有枉己能正 人者也。”然而今之士,不自进乎此者未见也。岂皆不如古之士自重以有耻乎? 古者井天下之地而授之氓。士之未命也,则授一廛而为氓。其父母妻子裕如也。 自家达国,有塾、有序、有庠、有学,观游止处,师师友友,弦歌尧、舜之道自 乐也。磨砻镌切,沉浸灌养,行完而才备,则曰:“上之人其舍我哉?”上之人 其亦莫之能舍也。 今之地不井,国不学,党不庠,遂不序,家不塾。士之未命也,则或无以裕父母 妻子,无以处。行完而才备,上之人亦莫之举也,士安得而不自进?呜呼!使今 之士不若古,非人则然,势也。势之异,圣贤之所以不得同也。孟子不见王公, 而孔子为季氏吏,夫不以势乎哉?士之进退不惟其德与才而惟今之法度而有司之 好恶未必今之法度也是士之进不惟今之法度而几在有司之好恶耳。今之有司,非 昔之有司也;后之有司,又非今之有司也。有司之好恶岂常哉?是士之进退,果 卒无所必而已矣。噫!以言取人,未免失也,取焉而又不得其所谓言,是失之失 也,况又重以有司好恶之不可常哉!古之道,其卒不可以见乎士也?有得已之势, 其得不已乎?得已而不已,未见其为有道也。 杨叔明之兄弟,以父任皆京官,其势非吾所谓无以处,无以裕父母妻子,而有不 得已焉者也。自枉而为进士,而又枉于有司,而又若不释然。二君固常自任以道, 而且朋友我矣,惧其犹未寤也,为《进说》与之。 1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皆所谓枉己者也 枉:扭曲、委屈。 B. 观游止处 处:处所。 C. 有司之好恶岂常哉 常:固定不变的。 D. 惧其犹未寤也 寤:觉悟。 1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其进退之皆有法度 其皆出于此乎 B. 古者井天下之地而授之氓 拔剑撞而破之 C. 士之未命也 苟以天下之大 D. 二君固常自任以道 徒以吾两人在也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讲述士人进用之道,详细分析了古代士人不需自举和当代士人不得不自 举的原因,指出当代的官僚机构以个人好恶取士的弊病。 B.作者认为古代士人不需要自举,因为人才受到在位者的重视,即便没有为官, 士人也会得到一些土地而让家人过上丰足的生活。 C.作者指出,即便是像孟子、孔子这样的圣贤,也会因形势的原因而不得进用 现在的士人进行自我推荐,是有不得已之处的 D.文章运用对比论证、引证、例证等多种手法,阐明自己对士人进用制度的 些看法,观点明晰,逻辑严密,体现了论说文特点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士之进退不惟其德与才而惟今之法度而有司之好恶未必今之法度也是士之进不 惟今之法度而几在有司之好恶耳。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诚有豪杰不世出之士,不自进乎此,上之人弗举也 (2)取焉而又不得其所谓言,是失之失也,况又重以有司好恶之不可常哉! 【答案】14B15.B16.C 17.士之进退/不惟其德与才/而惟今之法度/而有司之好恶/未必今之法度也/是 士之进/不惟今之法度/而几在有司之好恶耳。 18.(1)确实有出类拔萃的难得的士人,不自已推荐,在上面的人就不举用他 (2)选取了(他的言论)却又不采用他的言论,是过失中的过失,况且又加上有 关官员的喜好厌感没有固定标准啊! 【解析】 14.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査文言词语的意思。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 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 判断出来。B项,“处”,结合“观游止”分析,应该译为停留,止息 15.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要着眼“意义”和“用 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解答此题时 需要逐项分析。A项,分别译为代词,那些;副词,也许,大概。B项,连词 表示承接。C项,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定语后置的标志。D项,用、把 因为,介词 6.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査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放回原文,查对正 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 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C项,结合文本内容“有得已之势,其得不已乎?得 已而不已,未见其为有道也”分析可知,“是有不得已之处的”错误 17.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断句。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 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 等断句。注意“惟”“今之法度”,连词“而”,虚词“也”等内容,结合句意 断句。 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 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 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依 总分、据修辞、对称、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 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 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
1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讲述士人进用之道,详细分析了古代士人不需自举和当代士人不得不自 举的原因,指出当代的官僚机构以个人好恶取士的弊病。 B. 作者认为古代士人不需要自举,因为人才受到在位者的重视,即便没有为官, 士人也会得到一些土地而让家人过上丰足的生活。 C. 作者指出,即便是像孟子、孔子这样的圣贤,也会因形势的原因而不得进用, 现在的士人进行自我推荐,是有不得已之处的。 D. 文章运用对比论证、引证、例证等多种手法,阐明自己对士人进用制度的一 些看法,观点明晰,逻辑严密,体现了论说文特点。 17.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士之进退不惟其德与才而惟今之法度而有司之好恶未必今之法度也是士之进不 惟今之法度而几在有司之好恶耳。 1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诚有豪杰不世出之士,不自进乎此,上之人弗举也。 (2)取焉而又不得其所谓言,是失之失也,况又重以有司好恶之不可常哉! 【答案】14. B 15. B 16. C 17. 士之进退/不惟其德与才/而惟今之法度/而有司之好恶/未必今之法度也/是 士之进/不惟今之法度/而几在有司之好恶耳。 18. (1)确实有出类拔萃的难得的士人,不自已推荐,在上面的人就不举用他。 (2)选取了(他的言论)却又不采用他的言论,是过失中的过失,况且又加上有 关官员的喜好厌感没有固定标准啊! 【解析】 14.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词语的意思。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 最好 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 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 判断出来。B 项,“处”,结合“观游止”分析,应该译为停留,止息。 15.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要着眼“意义”和“用 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解答此题时, 需要逐项分析。A 项,分别译为代词,那些;副词,也许,大概。B 项,连词, 表示承接。C 项,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定语后置的标志。D 项,用、把; 因为,介词。 16.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放回原文,查对正 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 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C 项,结合文本内容“有得已之势,其得不已乎?得 已而不已,未见其为有道也”分析可知,“是有不得已之处的”错误。 17.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断句。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 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 等断句。注意“惟”“今之法度”,连词“而”,虚词“也”等内容,结合句意 断句。 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 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 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 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 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 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
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 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 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 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 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 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 18.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 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 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之”译为的, “进”译为推荐,“弗”译为不。(2)“取”译为选取,“失”译为过失,“常”译 为固定标准、规律、准则。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暮春三首(其一) 朱淑真 才过清明春意残,落花飞絮便相关。 衔泥燕子时来去,酿蜜蜂儿自往还。 风静窗前榆叶闹,雨余墙角藓苔斑 绿槐高柳浓阴合,深院人眠白昼闲。 【注释】①朱淑真:南宋著名女诗人, 19.结句“闲”字含义丰富,谈谈你的理解。 20.本诗是如何表达情感的?请结合颈联和尾联作赏析。 【答案】19.“闲”在这里主要表现为感时伤春(叹春意残,感落花飞絮)、无所 事事孤寂无聊(看燕子、蜜蜂,观窗前榆叶、城角苔藓)的闲愁 20.本诗主要是通过写景来抒发情感的。末两联的前三句借景抒情,描写了风雨 过后,窗前榆叶繁密,墙角苔薛绿意丛生,槐柳浓荫蔽日,渲染了幽静之感。最 后一句写出了庭院深深,少有人至,甚至白日入眠的情形。表达出了诗人身处深 闺看似闲适实则寂寞无聊的情感。 【解析】 19.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査诗句内容分析。分析结句“闲”字含义,结合题目 内容“暮春”,诗句内容“春意残ν落花飞絮”分析,表现感时伤春的情感。观 察这些“衔泥燕子酿蜜蜂儿榆叶闹ˆ雨余墙角藓苔斑”景,无所事事,孤寂 无聊的闲愁。 20.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抒情方式。诗中选取了具有暮春特点的景物描写, 来抒发诗人的“闲情”。结合颈联和尾联作赏析,“风静窗前榆叶闹,雨余墙角 藓苔斑ˆ,风雨过后,窗前榆叶繁密,墙角苔薛绿意丛生。“绿槐高柳浓阴合 槐柳浓荫蔽日,渲染了幽静之感。“深院人眠白昼闲,少有人至,表达出了诗人 寂寞无聊的情感。 点睛:抒情方式是指抒发感情的形式,大致分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两类。直接抒 情也叫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分四种,分别是因事缘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 史抒怀。本题主要是考查借景抒情,需要结合诗句内容分析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论语·里仁》) 子曰:“乡原,德之贼也。”(《论语·阳货》)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雍也》)
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 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 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 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 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 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 18.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 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 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之”译为的, “进”译为推荐,“弗”译为不。(2)“取”译为选取,“失”译为过失,“常”译 为固定标准、规律、准则。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暮春三首(其一) 朱淑真① 才过清明春意残,落花飞絮便相关。 衔泥燕子时来去,酿蜜蜂儿自往还。 风静窗前榆叶闹,雨余墙角藓苔斑。 绿槐高柳浓阴合,深院人眠白昼闲。 【注释】①朱淑真:南宋著名女诗人。 19. 结句“闲”字含义丰富,谈谈你的理解。 20. 本诗是如何表达情感的?请结合颈联和尾联作赏析。 【答案】19. “闲”在这里主要表现为感时伤春(叹春意残,感落花飞絮)、无所 事事孤寂无聊(看燕子、蜜蜂,观窗前榆叶、城角苔藓)的闲愁。 20. 本诗主要是通过写景来抒发情感的。末两联的前三句借景抒情,描写了风雨 过后,窗前榆叶繁密,墙角苔薛绿意丛生,槐柳浓荫蔽日,渲染了幽静之感。最 后一句写出了庭院深深,少有人至,甚至白日入眠的情形。表达出了诗人身处深 闺看似闲适实则寂寞无聊的情感。 【解析】 19.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诗句内容分析。分析结句“闲”字含义,结合题目 内容“暮春”,诗句内容“春意残”“落花飞絮”分析,表现感时伤春的情感。观 察这些“衔泥燕子”“酿蜜蜂儿”“榆叶闹”“雨余墙角藓苔斑”景,无所事事,孤寂 无聊的闲愁。 20.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抒情方式。诗中选取了具有暮春特点的景物描写, 来抒发诗人的“闲情”。结合颈联和尾联作赏析,“风静窗前榆叶闹,雨余墙角 藓苔斑”,风雨过后,窗前榆叶繁密,墙角苔薛绿意丛生。“绿槐高柳浓阴合”, 槐柳浓荫蔽日,渲染了幽静之感。“深院人眠白昼闲”,少有人至,表达出了诗人 寂寞无聊的情感。 点睛:抒情方式是指抒发感情的形式,大致分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两类。直接抒 情也叫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分四种,分别是因事缘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 史抒怀。本题主要是考查借景抒情,需要结合诗句内容分析。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论语·里仁》) 子曰:“乡原,德之贼也。”(《论语·阳货》)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雍也》)
21.上述材料强调了儒家“中庸之道”中 的内涵。(不得抄用原文, 不超过5个字) 22.孔子为什么对“乡愿”深恶痛绝?请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21.讲究原则。 22.“乡愿”是指那些看似忠厚、中正,实际上却没有点道德原则,只知道媚俗 趋时的人。孔子判断一个人的德行,“不以众人的好恶为依据,应以善恶为标 准”,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是万不可妥协的,乡愿没有原则,八面玲珑,谁也不 得罪,似乎很有道德,实则似是而非,是伪君子,所以孔子对乡愿极为反感。 联系现实略。 【解析】 2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査文本内容分析。上述材料强调了儒家“中庸之道” 中什么,结合“无专主之亲,无特定之疏惟以道义是从”德之贼也”“作为一种道 德,中庸属于最高的了”分析可知,强调的是准则、原则。 参考译文 孔子说:“君子之所以能够立足于天下,就是因为天下没有不适合君子的生存环 境,没有君子所不能做的事情,君子处世待人接物不是以人为标准,也不是以事为 标准,而是以道义为准则” 孔子说:“所谓‘乡愿’,是败坏道德的人。 孔子说:“作为一种道德,中庸属于最高的了!人们缺乏这种道德已经很久了。” 四)古诗文默写。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凤兮!风兮!何德之衰! 。(《论语》) ,人亦念其家。 ,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3)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琵琶行》) (4) 、千里烟波, 柳永《雨霖铃》) (5)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王维《积 雨辋川庄作》) 【答案】(1).(1)往者不可谏,(2).来者犹可追(3)(2)秦爱纷奢(4)奈 何取之尽锱铢(5)(3)弦弦掩抑声声思,(6)似诉平生不得意(7).(4)念 去去(8)暮靄沉沉楚天阔(9).(⑤5)漠漠水田飞白鹭(10)阴阴夏木啭黄鹤 【解析】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 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谏ˆ暮漠”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 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四、作文 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世界各地的登山家多以征服珠穆朗玛峰—一地球第一高峰为荣,但自2004年以 来,有近两百人在攀登途中遇难。此事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 有人认为时至今日,人类的勇气和精神力量,不必靠登山来体现;有人认为冒险 登顶,满足了自我,却可能把悲伤留给亲人,不负责任;也有人认为在实现自我 和追求梦想的途中,有些代价我们必须承受 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观点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题目自拟。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寻找探险的真谛
21. 上述材料强调了儒家“中庸之道”中_________的内涵。(不得抄用原文, 不超过 5 个字) 22. 孔子为什么对“乡愿”深恶痛绝?请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21. 讲究原则。 22. “乡愿”是指那些看似忠厚、中正,实际上却没有点道德原则,只知道媚俗 趋时的人。孔子判断一个人的德行,“不以众人的好恶为依据,应以善恶为标 准”,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是万不可妥协的,乡愿没有原则,八面玲珑,谁也不 得罪,似乎很有道德,实则似是而非,是伪君子,所以孔子对乡愿极为反感。 联系现实略。 【解析】 21.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分析。上述材料强调了儒家“中庸之道” 中什么,结合“无专主之亲,无特定之疏,惟以道义是从”“德之贼也”“作为一种道 德,中庸属于最高的了”分析可知,强调的是准则、原则。 参考译文: 孔子说:“君子之所以能够立足于天下,就是因为天下没有不适合君子的生存环 境,没有君子所不能做的事情,君子处世待人接物不是以人为标准,也不是以事为 标准,而是以道义为准则” 孔子说:“所谓‘乡愿’,是败坏道德的人。” 孔子说:“作为一种道德,中庸属于最高的了!人们缺乏这种道德已经很久了。” (四)古诗文默写。 23.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 3 小题) (1)凤兮!凤兮!何德之衰!________,______。(《论语》) (2)________,人亦念其家。_________,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3)_______,_________。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琵琶行》) (4)_______、千里烟波,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5)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_________,_________。(王维《积 雨辋川庄作》) 【答案】 (1). (1)往者不可谏, (2). 来者犹可追 (3). (2)秦爱纷奢 (4). 奈 何取之尽锱铢 (5). (3)弦弦掩抑声声思, (6). 似诉平生不得意 (7). (4) 念 去去 (8). 暮霭沉沉楚天阔 (9). (5)漠漠水田飞白鹭 (10). 阴阴夏木啭黄鹤 【解析】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 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谏”“暮”“漠”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 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四、作文 24.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世界各地的登山家多以征服珠穆朗玛峰——地球第一高峰为荣,但自 2004 年以 来,有近两百人在攀登途中遇难。此事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 有人认为时至今日,人类的勇气和精神力量,不必靠登山来体现;有人认为冒险 登顶,满足了自我,却可能把悲伤留给亲人,不负责任;也有人认为在实现自我 和追求梦想的途中,有些代价我们必须承受。 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观点。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题目自拟。③不得少于 800 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寻找探险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