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上海中医药大学:《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五章 病毒学各论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PT,文档页数:266,文件大小:7.83MB,团购合买
第一节 呼吸道病毒 第二节 肠道病毒 第三节 肝炎病毒 第四节 虫媒病毒 第五节 疱疹病毒 Herpesvirus 第六节 逆转录病毒(Retraviridae) 第七节 其他与医学相关的病毒 一 狂犬病病毒 二 人乳头瘤病毒 三 人类细小病毒B19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PT)

第十五章病毒学各论 第一节呼吸道病毒

第十五章 病毒学各论 第一节 呼吸道病毒

以呼吸道为入侵门定,引起呼吸道局部 病变或伴有全身症状的病毒即为呼吸道病毒。 分类: 正粘病毒科: 流感病毒 副粘病毒科: 副流感病毒、麻疹病毒、腮 腺炎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 其 他:腺病毒、鼻病毒、风疹病毒、 冠状病毒、呼肠病毒

以呼吸道为入侵门户,引起呼吸道局部 病变或伴有全身症状的病毒即为呼吸道病毒。 分 类: 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 副粘病毒科:副流感病毒、麻疹病毒、腮 腺炎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 其 他:腺病毒、鼻病毒、风疹病毒、 冠状病毒、呼肠病毒

、 流行性感冒病毒 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引起流感的病原体。 甲(A)型流感病毒一 可造成流感大流行 乙B)型流感病毒 感染常为局部爆发 丙(C)型流感病毒—主要侵犯婴幼儿

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引起流感的病原体。 甲(A)型流感病毒——可造成流感大流行 乙(B)型流感病毒——感染常为局部爆发 丙(C)型流感病毒——主要侵犯婴幼儿 一 、 流行性感冒病毒

世界性大流行情况 第一次:1918-1917年,世界人口的50%被感染,死亡人数 至少2000万,流行病毒的亚型型别为H1N1; 第二次:1957年,流行病毒的亚型型别为H2N2: 第三次:1968年,流行病毒的亚型型别为H3N2: 第四次:1977年,流行病毒的亚型型别为HN1(H3N2流行 基础上HN的再现)

世界性大流行情况 第一次:1918-1917年,世界人口的50%被感染,死亡人数 至少2000万,流行病毒的亚型型别为H1 N1; 第二次:1957年,流行病毒的亚型型别为H2 N2; 第三次:1968年,流行病毒的亚型型别为H3 N2; 第四次:1977年,流行病毒的亚型型别为H1N1( H3 N2流行 基础上H1 N1的再现)

生物学性状 (一)形态与结构 1、形态: 球形(80-120nm) 或丝状;

(一)形态与结构 1、形态: 球形(80-120nm) 或丝状; 生物学性状

流感病毒的核衣壳

流感病毒的核衣壳

2、结构: 核衣壳 Neura 螺旋对称 的衣壳 + 单负股RNA片段 + 核心NP (型特异蛋白) + M1 PA、PB1、PB2 M2 p 0 10 RNA 流感病毒结构模式图

流感病毒结构模式图 单负股RNA 片段 + NP(型特异蛋白) + PA、PB1、PB2 核心 2、结构: + 螺旋对称 的衣壳 核衣壳

包膜:M蛋白和脂质双层(嵌有HA、NA) 脂质双层 Neura M蛋白:M1、M2两 种(型特异性蛋白) 脂质双层:上 有两种刺突:血凝 素(HA) 呈柱状; 722 M1 神经氨酸酶(NA) M2 p 呈蘑菇状;二者数 M2 10 RNA 量之比为5:1。 流感病毒结构模式图

脂质双层:上 有两种刺突:血凝 素(HA),呈柱状; 神经氨酸酶(NA) 呈蘑菇状;二者数 量之比为5:1。 包膜:M蛋白和脂质双层(嵌有HA、NA) 流感病毒结构模式图 M蛋白:M1、M2两 种(型特异性蛋白) M1 M2 脂质双层

HA (hemagglutinin):由三条糖蛋白肽链以非共价 键连接的三聚体。 A:能与宿主细胞膜上的唾液酸受体结合并有膜融 合活性,是病毒引起感染的关键。 HA1:与上皮细胞的唾液酸受体结合(吸附) HAO HA2:介导病毒包膜与细胞膜融合,使核衣壳进入 宿主细胞(穿入)

HA(hemagglutinin):由三条糖蛋白肽链以非共价 键连接的三聚体。 A:能与宿主细胞膜上的唾液酸受体结合并有膜融 合活性,是病毒引起感染的关键。 HA0 HA1: HA2: S S 与上皮细胞的唾液酸受体结合(吸附) 介导病毒包膜与细胞膜融合,使核衣壳进入 宿主细胞(穿入)

B:能与人、鸡、豚鼠等多种红细胞表面受体结合 引起红细胞凝集,即血凝。 C:有免疫原性,其抗体既可抑制血凝现象,又可 中和病毒,是主要的保护性抗体。 NA(neuraminidase):由四条糖基化多肽 组成的四聚体,具有酶活性,破坏细胞膜上的 特异性受体,有利于成熟病毒的释放

B:能与人、鸡、豚鼠等多种红细胞表面受体结合 引起红细胞凝集,即血凝。 C:有免疫原性,其抗体既可抑制血凝现象,又可 中和病毒,是主要的保护性抗体。 NA(neuraminidase):由四条糖基化多肽 组成的四聚体,具有酶活性,破坏细胞膜上的 特异性受体,有利于成熟病毒的释放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PT)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266页,可试读40页,点击继续阅读 ↓↓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