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12)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3.77MB 文档页数:53
第一节 丙酮酸发酵概述 第二节 营养条件对光滑球拟酵母WSH-IP12生产丙酮酸的影响 第三节 维生素在丙酮酸过量合成中的重要作用 第四节 丙酮酸分批发酵的供氧控制模式 第五节 丙酮酸发酵过程的代谢网络分析 第六节 丙酮酸发酵的逐级放大和中间试验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21.5KB 文档页数:18
调节点主要在三个激酶 即己糖激酶、磷酸果 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72MB 文档页数:85
第一节 糖酵解作用 一、糖酵解作用的研究历史 二、糖酵解过程概述 三、糖酵解和酒精发酵的全过程图解 四、糖酵解第一阶段的反应机制 五、酵解第二阶段——放能阶段的反应机制 六、由葡萄糖转变为两分子丙酮酸能量转变的估算 七、丙酮酸的去路 八、糖酵解作用的调节 九、其他六碳糖进人糖酵解途径 第二节 柠檬酸循环 第三节 戊糖磷酸途径 第四节 糖原的分解和生物合成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02MB 文档页数:23
一、TCA循环的发现 Sir Hans Adolf Krebs 德国科学家 Hans Krebs Great Britain 1937年提出,1953年获得诺 Sheffield University 贝尔奖,并被称为ATP循环 Sheffield, Great Britain (柠檬酸循环)之父。 1900-1981 Biography 葡萄糖通过糖酵解产生的丙酮酸,在有氧条件下,将 进入三羧酸循环进行完全氧化,生成H2O和CO2,并 释放出大量能量。丙酮酸的有氧氧化包括两个阶段: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89.56KB 文档页数:5
聚铝碳硅烷是耐超高温Si-Al-C纤维的先驱体.为了制备合适的先驱体,采用聚硅碳硅烷与乙酰丙酮铝反应合成聚铝碳硅烷,并对其反应机理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其中聚硅碳硅烷是含有Si-Si-Si和Si-C-Si的低聚物.通过在反应过程中从反应体系中抽取样品,并采用FTIR、GPC、1H-NMR、27Al-NMR和紫外可见光谱对反应过程进行追踪分析.结果表明:反应过程中存在Si-Si-Si向Si-C-Si转化的Kumada重排反应;乙酰丙酮铝的交联作用使得聚铝碳硅烷的相对分子质量和支化度大大提高,乙酰丙酮铝的反应主要发生在330℃以下和400℃以上,反应产物中Al以Si-O-Al结构存在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35KB 文档页数:7
1. 火灾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在有机化学实验中,常使用苯、乙醇、乙醚、丙酮等易挥发、易燃 烧的有机溶剂,如操作不慎,易引起火灾事故。为了防止事故发生, 必须随时注意以下几点: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470.5KB 文档页数:21
一、分解有机废弃物 二、在生态系统中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三、生产工业原料如乙醇丙酮等 四、生产发酵食品如醋奶酪面包等 五、生产药物产品如抗生素胰岛素等 六、有些为动植物病原微生物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3.2MB 文档页数:44
第一节 厌氧发酵罐 酒精 丙酮 丁 醇 乳酸 啤酒 第二节 通风发酵罐 机械搅拌式 自吸式 气升式 高位筛板式 味精 柠檬酸 抗生素 酶制剂 氨基酸 SCP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746KB 文档页数:38
一、丙酮酸进入柠檬酸循环的准备阶段 形成乙酰Co 二、柠檬酸循环概貌 三、柠檬酸循环的反应机制 四、柠檬酸循环的化学总结算 五、柠檬酸循环的调控 六、柠檬酸循环的双重作用 七、柠檬酸循环的发现历史
文档格式:PPS 文档大小:3.3MB 文档页数:130
§10.1 典型复合反应动力学 1. 对峙反应 2. 平行反应 3. 连串反应 §10.2 复合反应的近似处理方法 1. 稳态近似法 2. 平衡态近似法 §10.3 链反应 1. 一般原理 2. 直链反应 3. 支链爆炸 §10.4 反应机理的探索和确定示例 例1 2NO + O2  2NO2 例3 H2 +Br2  2HBr 例2 丙酮与碘的反应 §10.5 催化反应 1、均相催化:H+对酯类水解的催化 2、复相催化:V2O5对SO2 +O2 SO3 催化 3、生物催化(酶催化):馒头发酵,制酒发酵。 §10.6 光化学概要 §10. 7 快速反应与分子反应动力学研究方法简介 1.阻碍流动技术 2.闪光光解技术 3.弛豫技术 4.交叉分子束技术 5.态-态反应技术
12下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12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