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117)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5.5KB 文档页数:1
何谓溢饮?“饮水流 行,归于四肢,当汗出 而不汗出,身体疼重, 谓之溢饮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04.5KB 文档页数:27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 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 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 主之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21KB 文档页数:35
原文38条 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 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 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 之则厥逆,筋惕肉目闰,此为逆也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54KB 文档页数:6
伤寒 typhoid fever 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以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为主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以回肠下段淋巴组织的病变最明显,故又称肠伤寒 以伤寒肉芽肿形成为其特征性病变 以持续性髙热、相对缓脉、脾肿大、玫瑰疹、中性及嗜酸性粒细胞减少为临 床特征。本病多见于青壮年,夏秋季好发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63MB 文档页数:54
1、伤寒(typhoid fever) 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2、病变特征:是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细胞的增生。尤以回肠末端淋巴组织的病变最为显著,又有肠伤寒之称。 1、概念:细菌性痢疾(bacillary dysentery)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所引起一种假膜性肠炎。 2、病变特征:病变多局限于结肠,以大量纤维素渗出形成假膜为特征,假膜脱落伴有不规则浅表溃疡形成。 3、临床特征:畏寒、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 4、流行特征:夏秋季多见,儿童多,青壮年
文档格式:PPTX 文档大小:2.98MB 文档页数:68
1.理解伤寒杆菌的流行病学特点; 2.掌握伤寒发病机理与临床表现的联系; 3.掌握伤寒的治疗原则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64MB 文档页数:46
定义:感染性腹泻广义系指各种病原体肠道感染引起之腹泻 该标准则仅指除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 这类感染性腹泻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丙类传染病,主要包括细菌、病毒、原虫等病原体引起之肠道感染 其临床表现均可有腹痛、腹泻,并可有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27MB 文档页数:37
复旦大学:《传染病学 Infectious diseases》课程教学资源(讲义)伤寒与副伤寒 typhoid and paratyphoid fever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94.83KB 文档页数:90
第一部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在特殊病理、生理状况患者中应用的基本原则 附录1 抗菌药物在预防非手术患者某些特定感染中的应用 附录2 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预防应用的品种选择 附录3 特殊诊疗操作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建议 第二部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一、医疗机构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体系 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 三、病原微生物检测 四、注重综合措施 预防医院感染 五、培训、评估和督查 第三部分 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 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 头霉素类 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 碳青霉烯类 青霉烯类 单环β-内酰胺类 氧头孢烯类 氨基糖苷类 四环素类 甘氨酰环素类 氯霉素 大环内酯类 林可酰胺类 利福霉素类 糖肽类 多黏菌素类 环脂肽类 噁唑烷酮类 磷霉素 喹诺酮类 磺胺类 呋喃类 硝基咪唑类 抗分枝杆菌药 抗真菌药 第四部分 各类细菌性感染的经验性抗菌治疗原则 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 尿路感染(膀胱炎、肾盂肾炎) 细菌性前列腺炎 急性感染性腹泻 细菌性脑膜炎及脑脓肿 血流感染及感染性心内膜炎 腹腔感染 骨、关节感染 皮肤及软组织感染 口腔、颌面部感染 眼部感染 阴道感染 宫颈炎 盆腔炎 性传播疾病 侵袭性真菌病 分枝杆菌感染 白喉 百日咳 猩红热 鼠疫 炭疽 破伤风 气性坏疽 伤寒和副伤寒等沙门菌感染 布鲁菌病 钩端螺旋体病 回归热 莱姆病 立克次体病 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54KB 文档页数:4
内科疾病的病种多、范围广。最早对内科病证进行分类的是 《内经》,如按病机、病位分类,其中“病机十九条”便是典 型的例子。《伤寒杂病论》则按病因病机分为伤寒、杂病两大 类,一直为后世医家沿用。《诸病源候论》按病因、病位、症 状分类,把各种疾病分门别类。《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以病因 为分类依据,试图把疾病归属于内因、外因、不内外因三类
首页上页56789101112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117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