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244)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8.09KB 文档页数:4
水质一碱度(总碱度、重碳酸盐和碳酸盐)的测定一酸碱指示剂滴定法 水的碱度是指水中所含能与强酸定量作用的物质总量。 水中碱度的来源是多种多样的。地表水的碱度,基本上是碳酸盐、重碳酸盐及氢氧化物 含量的函数,所以总碱度被当作这些成分浓度的总和。当水中含有硼酸盐、磷酸盐或硅酸盐 等时,则总碱度的测定值也包含它们所起的作用。废水及其他复杂体系的水体中,还含有有 机碱类、金属水解性盐类等,均为碱度组成部分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5.5KB 文档页数:8
抗胆碱药分类 1M受体阻断药 天然的阿托品类生物碱阿托品、东莨菪碱等人工合成代用品后马托品和普鲁本辛等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7KB 文档页数:9
拟胆碱药按作用原理可分为: 直接作用于受体:M受体激动药如毛果云香碱,N受体激动药。 抗胆碱酯酶药:易逆性如新斯的明、毒扁豆碱等难逆性如有机磷酸酯类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8.16KB 文档页数:2
水质一酸度的测定一酸碱指示剂滴定法(碱标准溶液滴定法) 地表水中,由于溶入CO2或由于机械、选矿、电镀、农药、印染、化工等行业排放的含 酸废水的进入,致使水体的pH值降低。由于酸的腐蚀性,破坏了鱼类及其他水生生物和农 作物的正常生活及生长条件,造成鱼类及农作物等死亡。因此,酸度是衡量水体变化的一项 重要指标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31KB 文档页数:1
1适用范围 本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水(如地下水、饮用水、表水、废水)中质量浓度在0.1~10mg/L 的铵态氮的测定。 2原理概要 在连续流动、被气体切割的载体流中,样品中的铵在碱溶液中与次氯酸盐反应,生成的 氯胺在一亚硝基五氰络铁酸盐作催化剂、温度在37~50℃条件下与水杨酸盐反应生成蓝绿色 靛酚染料,这种染料可用分光光度计在640nm~660nm定量测定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925KB 文档页数:3
一、填空(46分)(在专用答题纸上作答) 1.用酸碱质子理论的酸碱概念解释:凡是 的物质是酸, 凡是 的物质是碱;则NaAC物质是 , NHCL 物质是 , NaHCO33在水溶液中呈微碱性原因是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40KB 文档页数:12
10.1 Acids donate protons, bases accept them Sulfuric acid is the number one manufactured chemical 85 billion pounds (40,000,000tons) annually in US. Acid has “sour taste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45KB 文档页数:8
一、了解头发的五个元素及原子和键的结构和行为。 二、掌握酸碱度和酸碱值(FH值)及与水、酸和碱的关系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93KB 文档页数:31
10.2 随机误差的分布 10.3 滴定分析 10.3.1 酸碱反应及其平衡常数 3.1.1 酸碱反应 3.1.2 酸碱反应类型及平衡常数 3.1.3 活度与浓度 3.1.4 活度常数Ka、浓度常数 及混合常数 10.3.2 酸度对弱酸(碱)形体分布的影响 3.2.1 一元弱酸的摩尔分数 3.2.2 二元弱酸H2A的摩尔分数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707.51KB 文档页数:83
实验一 不同土地类型的“野外认地” 实验二 室内各种岩石、矿物及其风化标本的观察 实验三 室内土壤形态特征标本的观察 实验四 室内土壤质地手测法练习 实验五 田间认土 实验六 土壤分析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实验七 土壤矿物质颗粒分析 (一)比重计法 (二)吸管法 实验八 土壤微团粒测定 实验九 土壤密度(比重)的测定 实验十 土壤容重的测定 实验十一 风干土样吸湿水的测定 实验十二 凋萎系数的测定 实验十三 土壤水分含量(新鲜土样)的测定和田间验墒 实验十四 田间持水量的测定 实验十五 毛管持水量的测定和毛管上升现象的观察 实验十六 土壤透水性的测定 实验十七 土壤水吸力的测定 实验十八 土壤胶体凝聚、分散和电泳现象的观察 实验十九 几种土壤吸收性能的观察 实验二十 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 实验二十一 土壤腐殖质的分离及各组分性状的观察 实验二十二 土壤腐殖质的快速测定 实验二十三 土壤酸度的测定 实验二十四 土壤全氮的测定 实验二十五 土壤碱解氮的测定 实验二十六 土壤有效磷的测定 实验二十七 土壤速效钾的测定 实验二十八 土壤水溶性盐分的测定 实验二十九 土壤有效硼的测定 实验三十 土壤中有效锌、锰、铁、铜的测定 附表 1 国际单位(S1)蝗倍数和分数的名称和符号
首页上页7891011121314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244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