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1217)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4KB 文档页数:28
二维向量和三维向量都可以度量其大小和长度 高维向量的\长度\能否定义呢? \范数\是对向量和矩阵的一种度量,实际上是二维 和三维向量长度概念的一种推广 数域:数的集合,对加法和乘法封闭 线性空间:可简化为向量的集合对向量的加法和 数量乘法封闭, 也称为向量空间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27KB 文档页数:20
ALIGN 一、在二维和三维空间中通过移动、旋转和按比例缩放对象使其与其他对象对齐。给要对齐的对象加上源点,给要与其对齐的对象加上目标点。如果要对齐某个对象,最多可以给对象加上三对源点和目标点。修改菜单:三维操作-对齐 二、当只选择一对源点和目标点时,对象在二维或三维空间中从源点(1)移动到目标点(2) 三、当选择两对点时,选定的对象可在二维或三维空间中移动、转动和按比例缩放以便与其他对象对齐。 四、当选择三对点时,对象可在三维空间中移动和旋转以便与其他对象对齐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62.58KB 文档页数:6
对稀土处理C-Mn钢的夹杂物和显微组织进行分析,统计稀土处理C-Mn钢中针状铁素体形核核心尺寸,并将稀土处理钢在不同温度下淬火,研究稀土夹杂物生成和长大过程.实验结果表明:C-Mn钢加入少量稀土后钢中夹杂物从MnS+硅铝酸盐夹杂转变为La2O2S+LaAlO3+MnS+硅铝酸盐夹杂,尺寸得到细化,显微组织也从马氏体+贝氏体组织变成侧板条铁素体、针状铁素体和块状铁素体组织;稀土处理C-Mn钢中针状铁素体有效形核核心的尺寸集中在1~4μm,主要是在钢液中形成,冷却和凝固过程形成的数量较少;稀土夹杂物在钢液温度和冷却及凝固过程容易碰撞黏合长大,上浮从钢液中去除,MnS能在稀土夹杂物颗粒间析出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MB 文档页数:10
利用三维离散元法建立了无钟高炉布料模型,分析了料罐、旋转溜槽中的颗粒流动行为以及颗粒离开溜槽后的下落轨迹和料堆形成,可视化再现了装料过程.结果发现:炉料在流动过程中始终存在粒度偏析,料罐排料流为漏斗流,小颗粒由于偏析而倾向于后期排出;溜槽倾角对颗粒流动行为和料堆形成影响较大;溜槽内颗粒流由于溜槽旋转而向侧上部偏离和翻动,小颗粒因靠近壁面而位于料流内侧,大颗粒因聚集在溜槽上部而处在料流外侧,炉料颗粒偏析、偏转翻动和速度分布影响下落轨迹;在炉料下落到料面的堆积过程中,大颗粒易于向炉喉中心和边缘偏析,小颗粒因位于料流内侧和渗透作用而分布在堆尖下方且偏向中心侧.结合激光网格炉内测量技术料流轨迹测量结果,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06.23KB 文档页数:6
为了提高微晶玻璃原料中高钙冶金渣的掺量,需要制备出碱度更高的微晶玻璃.本文采用一步法,以钢渣为主要原料,制备碱度(CaO与SiO2的质量比)为0.9的钢渣基高碱度微晶玻璃.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和性能测试等手段,研究热处理条件对微晶玻璃微观形貌及线收缩率、体积密度和抗折强度等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高碱度微晶玻璃适合采用一步法制备工艺,当在1100℃保温120 min时,微晶玻璃烧结过程基本完成,此时获得最大体积密度2.4 g·cm-3,最高抗折强度56.4 MPa.微晶玻璃的主晶相为钙铝黄长石,副晶相为辉石.基础玻璃颗粒在升温过程中完成了成核和析晶过程,而在保温过程中主要进行的是基础玻璃颗粒的烧结致密化和晶体的进一步发育.升温至1100℃保温30 min,微晶玻璃的抗折强度超过45 MPa,微晶玻璃内部晶体呈方柱状交织排列并构成晶体骨架分布在残余的玻璃基体中;随着保温时间的增加,微晶玻璃的线性烧结收缩率、体积密度和抗折强度均逐渐增大,而晶相的含量基本保持不变,晶体逐渐由球形颗粒状和短柱状发育为长柱状.晶体的形状以及与残余玻璃相构成的整体致密结构是导致高碱度微晶玻璃力学性能提高的主要因素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684KB 文档页数:32
一、矩阵和数组运算 要求内容: (1)熟练掌握矩阵的创建。 (2)掌握矩阵运算和数组运算。 (3)学会如何使用矩阵运算函数和数组运算函数。 (4)注意区分矩阵和数组的差别,特别是运算符的差别。 (6)了解多项式的创建方法和基本运算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12MB 文档页数:57
第二章 孟德尔定律 第三章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第四章 基因的作用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第五章 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第六章 染色体和连锁群 第七章 细菌和噬菌体的重组和连锁 第八章 数量性状遗传 第九章 遗传物质的改变(一)染色体畸变 第十章 遗传物质的改变(二)基因突变 第十一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 第十二章 突变和重组机理 第十三章 细胞质和遗传 第十四章 遗传与个体发育 第十五章 遗传和进化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32.45KB 文档页数:7
为改善高强度钢的塑性和韧性,对中碳低合金马氏体高强度钢分别采用常化后空冷+回火和常化后控冷+回火工艺,研究常化后冷却工艺对钢中残余奥氏体及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获得钢的组织形态,利用X射线衍射和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分析钢中残余奥氏体的体积分数、形貌和分布.发现两种工艺下均得到板条马氏体+残余奥氏体组织,残余奥氏体均匀分布在板条之间,随工艺参数不同,其体积分数在3%~10%变化.常化后加速冷却能显著细化马氏体板条,提高钢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100 MPa以上,冲击功下降4 J.残余奥氏体的体积分数随常化控冷终冷温度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常化后的控制冷却也可以作为进一步改善马氏体类型钢组织和性能的方法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47.36KB 文档页数:9
本文研究了钴对Fe-Cr-Ni-Co基Refractoloy26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以镍取代原合金中的钴配制了分别含有0、7、14和20Co%wt四种不同成份的合金。实验测定了合金的室温和高温拉伸性能,测定了不同含钴量合金的杨氏摸量和切变摸量随温度变化的关系,研究了合金在565℃和不同外加应力条件下的蠕变行为。实验结果证明:降低合金含钴量对合金的瞬时拉伸性能没有显著影响,但显著影响合金的蠕变速率和蠕变断裂寿命。研究证明,合金的蠕变性能和合金基体的堆垛层错能密切相关,εs∞γs2。文中对在Refractoloy26合金中的节钴可能性问题也作了讨论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62KB 文档页数:19
息安全在信息社会中将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 色,信息安全将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经济发展 、社会稳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随着信息化进程 的深入和 Internet的迅速发展,上网人数急剧增 加,网络被攻击的可能性也在增大。网络安全与 管理的解决方案,即要满足各种规模企事业单位 的需求,也要给用户提供完整的网络信息安全和 管理的解决方案,保护国家、企业和个人的数据 免于丢失和遭受病毒、黑客和窃贼侵扰,以及其 他无孔不入的数据安全威胁
首页上页99100101102103104105106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1217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