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1129)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70.37KB 文档页数:5
对采用半固态搅拌法制备的SiCP/ZA22复合材料的组织和常温、高温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和ZA22基体合金作了对比.研究发现:SiC颗粒大多分布于晶界,部分SiC颗粒和基体界面上有反应物生成,SiC可以充当合金初生相形核衬底,分布于晶内并细化枝晶.力学性能与颗粒分布均匀性、界面结合强度密切相关.和ZA22合金相比,该复合材料弹性模量上升,冲击韧性下降,高温条件下表现出较好的力学稳定性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28.5KB 文档页数:44
任何疾病都是由一定的原因作用于机体而引起的 ,不存在没有原因的疾病。祖国医学早就指出:“ 百病之生各有其因,因有所感,各显其症”,以此 强调病因与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 病因的研究非常重要,因为它不仅和疾病的诊断 有关,还关系到疾病的防治。因此,基础、临床和 流行病学都很重视病因的研究。流行病学是从预防 和控制疾病、促进健康出发,从群体水平去探讨疾 病病因及其作用机理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90.09KB 文档页数:15
对策论也称博弈论,是研究具有竞争或斗争性质的现象,并为参加者各方提供对策方法的数学理论,它是运筹学的一个分支。对策自古有之,只是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更进一步引起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和研究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25.32KB 文档页数:6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用作制备高强度人工鱼礁的钢渣-矿渣-熟料-石膏体系胶凝材料的强度.净浆正交试验表明:钢渣:矿渣的复合比为5:3,并与10%的水泥熟料和10%的脱硫石膏复合的胶凝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以优化后的胶凝材料代替水泥,并以热闷法稳定化的钢渣颗粒为骨料,可以制备出抗压强度达到50 MPa以上的人工鱼礁混凝土.利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分析净浆的水化过程,发现体系在早期水化主要生成AFt相和C-S-H凝胶,在后期钢渣和矿渣的火山灰活性反应对强度的增长起主要作用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49MB 文档页数:69
定性研究方法对较小的样本对象进行深度 的、非正规性的访谈,以便为进一步弄清问题, 发掘内涵,为随后的正规调查作准备。 从本质上讲,许多调查者都不愿根据小样本 调研结果进行重大的战略决策,因为它在很大 程度上仅仅依赖于调研者的主观认识和个人解 释。调查者更愿意参考经过计算机分析的列成 表格的大样本。但即便是这样,定性研究不断 普及的势头并未减少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33MB 文档页数:11
通过ALOS卫星PALSAR传感器获得的三景合成孔径雷达(SAR)数据,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D-InSAR)技术对金沙江下游乌东德水电站库区内的滑坡活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获得研究区域内地表高精度形变位移值.将其按滑动速率及位移大小进行分级显示,清晰地表明了研究区内不同区域的地面活动位移状态,辨识出研究区内可能发生滑动和发生滑动较大的区域,从而确定了滑坡活动的风险区.对库区内正处活动状态的L1R-6号滑坡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D-InSAR技术与全球定位系统GPS在监测整体形变和运动趋势上基本一致.对D-InSAR结果存在的单点误差进行了分析,提出了D-InSAR与GPS相融合的栅格函数误差插值消减法,提高了D-InSAR技术的监测精度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56.01KB 文档页数:6
运用系统科学还原论和整体论的研究方法,从时间、温度、流量、生产组织、铁水预处理效果、能耗、环境污染等方面分析了六种典型流程区段炼铁炼钢界面技术特点.可以看出六种不同流程区段炼铁炼钢界面各自的比较优势,铁水预处理\三脱\只适合大高炉-大转炉流程区段,其中含转炉脱磷技术的流程更具有优势.指出取消混铁炉、采用铁水包功能多样化和\一包到底\是高炉-转炉界面发展的方向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26.16KB 文档页数:5
综合研究显示,李家沟遗址细石器文化层的局部磨光石器、陶器残片及人工搬运石块等发现,是探讨中原地区早期新石器文化出现的重要线索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24.47KB 文档页数:6
用SEM/EDX研究了WC颗粒在用喷射成形工艺制备WC颗粒增强高速钢复合材料中的成分变化,重点分析WC颗粒与高温液态高速钢接触时发生的溶解—析出现象.并针对WC颗粒的成分变化,对比研究了传统硬质合金和钢结硬质合金中WC晶粒的成分变化,提出了WC颗粒在喷射成形高速钢复合材料中的溶解—析出机理.结果表明,WC颗粒增强高速钢复合材料中WC颗粒含有较多的合金元素,特别是Fe,这是由复式碳化物的析出特性所造成的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67.45KB 文档页数:5
为了研究警报在社会关系网络环境中的传播特征及影响因素,基于多主体建模软件Repast仿真平台,以复杂系统和复杂网络理论为指导,在ER随机网络和WS小世界网络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警报的传播模型.对社会关系网络结构和信息源节点规则进行不同设置,通过对模拟结果的研究发现具有高聚类系数的网络结构和信息源选择高连接度的节点时,警报通知的传播效率明显提高
首页上页106107108109110111112113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1129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