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123)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18MB 文档页数:8
为了研究热冲裁零件微观组织及尺寸精度的变化规律,采用不同的冲裁温度和模具间隙比对B1500HS钢板进行了热冲裁试验.根据冷却曲线,研究了冲裁温度对硼钢组织转变和零件力学性能的影响;根据落料件的尺寸,分析了冲裁温度和模具间隙比对尺寸精度的影响;通过观察零件的断口形貌,分析了冲裁温度对断口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冲裁温度一定时,落料件的尺寸随着模具间隙比的减小而增大;当模具间隙比一定时,落料件的尺寸误差随着冲裁温度的降低出现“正—负—正”的增长波动趋势;当冲裁温度为600~650℃或750~800℃时,落料件具有较高的冲裁精度;落料件的硬度随着冲裁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冲裁温度为650~800℃时,落料件的组织为马氏体,硬度值HV约为550;冲裁断面光亮带的宽度随着冲裁温度升高而增大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2.36MB 文档页数:236
一 学科平台课程 1《电工技术》 2《工程制图 D》 3《工程力学》 4《机械设计基础》 二 专业课程 1《设计表达Ⅰ》 2《设计表达Ⅱ》 3《色彩基础》 4《创造性思维》 5《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Ⅰ》 6《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Ⅱ》 7《工业设计史》 8《视觉传达设计》 9《产品设计造型基础Ⅰ》 10《产品设计造型基础Ⅱ》 11《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 12《工业设计专业英语》 13《设计调研》 14《设计心理学》 15《材料与加工技术》 16《模型设计与制作》 17《产品语意学》 18《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 III》 19《产品形态设计》 20《人机工程学》 21《产品系统设计》 22《产品结构设计》 23《产品开发设计》 三 个性化发展课程 1《设计管理》 2《交互设计》 3《家具设计》 4《机电产品设计》 5《交通工具造型设计》 6《展示设计》 7《工业产品演示动画》 8《产品文化研究与设计》 9《汽车概论》 10《工业设计概论》 11《包装设计》 12《三维软件》 13《儿童产品设计》 14《服务设计》 15《设计前沿欣赏》 16《模具设计与制造》 17《老年人产品设计》 18《快速成型技术》 19《产品创新设计》 20《工业设计前沿及发展》 四 实践环节 1《工程训练 B》 2《Arduino 交互实践》 3《认识实习》 4《数位板设计训练》 5《产品概念设计实践》 6《工业产品创新实践》 7《产品拆装与分析实践》 8《专题设计》 9《生产实习》 10《毕业设计(论文)》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34MB 文档页数:157
一、学科平台课程 1《电工与电子技术》 2《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 3《工程制图 B1》 4《化工原理 1》 5《化工原理 2》 6《化工原理实验》 7《化学实验室安全技术》 二、专业课程 1《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概论》 2《工程力学》 3《化工制图及 CAD》 4《高分子化学》 5《高分子物理》 6《聚合反应工程》 7《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 8《聚合物合成原理及工艺学》 9《聚合物成型加工原理和设备》 10《聚合物表征与测试》 11《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实验》 三、个性化发展课程 1《功能高分子材料》 2《生物材料》 3《高分子膜材料及应用》 4《高聚物流变学》 5《科技论文写作》 6《化工仪表与自动化》 7《化工设备机械基础》 8《聚合物合成工艺设计》 9《聚合物复合材料》 10《高分子纳米材料》 11《高分子材料专业英语》 12《计算机在工程中的应用》 13《化工安全工程》 14《高分子文献检索及创新进展》 15《创业实践及管理》 四、专业实践环节 1《认识实习》 2《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1》 3《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2》 4《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设计》 5《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综合课程设计》 6《生产实习》 7《毕业设计(论文)》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89KB 文档页数:4
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 1.3平衡问题的解法 一、约束与约束力 二、受力图 1、分离体、受力图 分离体:把研究对象从与他们联系的周围物体中分离出来,得到解除了约束 线 的物体。 受力图:表示分离体及其上所受的全部主动力和约束力的图形。 2、受力分析是解决静力学和动力学问题的关键绘制受力图的步骤: a)选定研究对象,并单独画出其分离体图; b)在分离体上画出所有作用于其上的主动力(一般为已知力) c)在分离体的每一处约束处,根据约束的特征画出其约束力。 3、注意事项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1MB 文档页数:7
运用Gleeble 1500热模拟机对600~1350℃温度范围内SS400B钢加入钛后的高温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对断口形貌及低倍组织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研究其断裂机理及影响因素.利用热力学软件Factsage对不同钛含量条件下第二相粒子的析出情况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在实验温度范围内测试试样的断面收缩率均超过了45%;在高温区生成的铝钛氧化物可作为塑坑的形核核心,促进延性断裂的发生;同时由于铝钛氧化物、氮化钛的生成,降低了对钢塑性有害的氮化铝生成;沿晶铁素体和沿晶渗碳体的生成恶化钢的塑性,促进沿晶脆性断裂的发生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07MB 文档页数:6
以玻璃包覆Fe69Co10Si8B13合金微丝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拉丝速率及冷却条件对微丝尺寸、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了不同冷却条件下微丝的拉伸断裂机制.结果表明:当拉丝速率由5m·min-1增加到400m·min-1时,微丝及芯丝直径分别由95.2μm和26.9μm减小到14.5μm和7.2μm;拉丝速率由50m·min-1增加到400m·min-1时,芯丝抗拉强度由1305MPa增大到5842MPa;冷却距离小于20mm时,微丝尺寸和抗拉强度均随冷却距离的增大而显著减小;冷却距离大于20mm时,冷却距离对微丝尺寸和抗拉强度的影响很小;采用水冷方式且拉丝速率大于5m·min-1时所获得的微丝均为非晶态结构,而采用空冷方式制备的非晶态微丝的拉丝速率应大于或等于20m·min-1;芯丝的断裂方式为伴随不均匀塑性流变的脆性断裂,且脆性断裂倾向随冷却距离的增加而增大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95.54KB 文档页数:3
使用以稳定的ZrO2为电解质的高温固体电解质电池电动势方法测量了Ni3Ga非整比金属间化合物1073至1273K均相范围内Ga的活度,计算了偏摩尔焓和偏摩尔摘等热力学性质.考虑4种点缺陷,即分别在2个亚晶格上的反结构原子和空位共存于该Ll2型化合物中,各缺陷生成自由能为可调参数:Ef(Aβ)=0.60eV,Ef(Bα)=0.60eV,EfV(α)=1.5eV,EfV(β)=2.0eV,用统计热力学方法推导了Ni3Ga非整比化合物均相范围内缺陷浓度及其与温度和成分的关系,得到1123K时整比处的无序参数α'=0.0009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75MB 文档页数:154
一、学科平台课程 1《电工与电子技术》 2《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 3《工程制图 B1》 4《化工原理 1》 5《化工原理 2》 6《化工原理实验》 7《化学实验室安全技术》 二、专业课程 1《化工设备机械基础》 2《化工制图及 CAD》 3《化工仪表及自动化》 4《化工专业英语》 5《化学反应工程》 6《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 7《化工热力学》 8《化工设计》 三、个性化发展课程 1《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 2《化工传递过程原理》 3《化工分离工程》 4《催化原理》 5《化工工艺学》 6《高分子化学与材料》 7《精细化工概论》 8《化工安全工程》 9《计算机在化工中的应用》 10《市场营销学》 11《生物质能开发与利用》 12《碳基材料合成与应用》 13《化工过程优化》 14《化工机械设计前沿进展》 15《高分子材料开放与应用》 16《化学化工文献检索及创新进展》 17《创业实践与管理》 四、专业实践环节 1《认识实习》 2《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1》 3《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2》 4《化工设备课程设计》 5《化工设计课程设计》 6《生产实习》 7《毕业设计(论文)》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MB 文档页数:8
为了提高热成形钢的综合性能,设计了一种C-Si-Mn-Cr-B系热成形钢,采用热膨胀仪测定并研究了30SiMnCrB5热成形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和相变规律.分析了经轧制、退火及热成形模拟后钢板的微观组织形貌和力学性能,结合等密度线极图的方法,判定了热成形模拟后钢板中马氏体变体与母相的取向关系.30SiMnCrB5热成形钢具有较好的淬透性,临界冷速为5℃·s-1,有效抑制了珠光体和贝氏体的形成,完全马氏体组织的硬度可达600 HV以上.热成形模拟后的微观组织由板条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构成,残余奥氏体主要以薄膜状分布在马氏体板条间,质量分数为6%~8%,抗拉强度为1800 Mpa左右,总伸长率可达10%以上,强度和塑性的匹配较好.热成形模拟后30SiMnCrB5热成形钢板中马氏体变体与母相的取向关系更接近N-W关系,12种变体没有都出现在原始奥氏体内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86.39KB 文档页数:6
基于Johnson-Mehl-Avrami相变动力学模型和Koistinen-Marburger方程,建立了硼钢22Mn B5车门防撞梁热冲压过程的热机械-相变耦合有限元模型,得到了车门防撞梁热冲压过程中板料温度、微观组织及维氏硬度的分布特征,研究了保压压力和保压时间对防撞梁热冲压零件的性能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车门防撞梁顶部冷却速度为137.3℃·s-1,侧壁冷却速度为69.8℃·s-1,冷却速度决定了防撞梁各个部位的微观组织和维氏硬度;随着保压压力的增大,获得95%以上马氏体的防撞梁的保压时间缩短,可加快生产节拍.进行了防撞梁热冲压试验,对微观组织及维氏显微硬度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车门防撞梁保压10 s后,顶部及侧壁均已转化为板条状马氏体组织,且顶部硬度为508 HV,侧壁硬度为474 HV
首页上页678910111213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123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