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1243)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04.38KB 文档页数:6
本文中以氨基乙酸为络合剂,在铜基上电沉积制取了光亮的Fe-Cr-P合金镀层。X衍射相分析表明,镀层呈非晶态结构。镀层中的Fe、Cr、P含量分别用比色法测定。在非晶态Fe-Cr-P合金电镀过程中,镀液pH值的变化对镀层组成有较大的影响,适宜的pH值范围为1.2~1.8。提高电镀液温度不利于Cr的析出,电镀时阴极过程处于电化学控制区域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07.11KB 文档页数:6
根据炉渣结构的共存理论用回归分析法确定了MnSiO3和Mn2SiO4是存在于MnOSiO2渣系中且参加其内部化学反应的组元。由此得出本渣系的结构单元为Mn2+,O2-简单离子和SiO2,Mn2SiO3,Mn2SiO4分子,进而推导出本渣系各组元作用浓度的计算模型。在1600℃下计算的NMnO与实测aMnO一致;但在高MnO含量和低温度下两者间表现出差别,这是由于MnO-SiO2渣系中出现两相共存的现象,使系统远离平衡所致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15.41KB 文档页数:10
铁磁材料的磁畴不连续运动产生声发射,该类声发射与材材的磁滞伸缩效应有关,称之谓磁声发射(Ma gnetomecnical AeoustiC Emission),简称MAE。磁声发射作为无损检测的方法,较之于x射线,声表面法等有其突出的优点,C成为正在发展的一项新技术。本文主要研究含碳量不同的铁钢材料和含镍量不同的铁镍合金的磁声发射特征,讨论磁声发射对磁场和材料的化学成分、应力状态、塑性变形、微观结构的依赖关系,并根据声发射和铁磁学理论提出了磁声发射产生的机制模型,对实验结果作了较详细地分析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87.57KB 文档页数:5
本文用电化学方法制备 Fe-Cr-Ni 合金镀层。讨论了电沉积条件对形成 304不锈钢锭层的影响。实验结果指出:在常温、低的pH值及适当的电流密度下,镀液中的Cr3+和Ni2+含量达到一定的比值,可以获得成分与不锈钢(18Cr/9Ni)相似的铁铬镍合金镀层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15.26KB 文档页数:7
本文以电化学方法研制Fe—P非晶合金的电沉积镀层。研究了各种电沉积条件对合金中磷含量的影响。测定了非晶合金的腐蚀性和极化曲线。实验结果指出,在开始阶段合金是活化腐蚀,合金中的磷加快了腐蚀过程,最后磷在表面的富集,使合金进入钝化状态。 对非晶合金电沉积镀层的晶化温度和硬度进行了测定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09.45KB 文档页数:5
用动电位极化方法研究了3种不同化学镀工艺得到的Ni-P非晶态合金镀层,在1mol/1NaOH碱性介质中的阳极极化行为,并通过XPS分析了不同极化电位下的表面膜.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体系中不存在随P增加阳极溶解电流下降的规律;尽管合金表面存在H2PO2-和PO4-离子,但并没有有效地抑制Ni-P合金的阳极溶解。P的强烈的水化作用可能是导致非晶态Ni-P合金的阳极溶解电流比纯Ni更大的主要原因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07MB 文档页数:6
本文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及物理化学相分析技术研究了中碳硅-锰钢中回火马氏体脆性(TME)的微观机制,着重探讨了回火过程中析出的碳化物对TME的作用。结果发现,对应于40Si2Mn2钢中TME产生的回火温度区间,存在有由碳化物向渗碳体的转变,析出了细小弥散的颗粒状渗碳体。这种对应现象在40Si2Mn2Mo钢中也得到证实。40Si2Mn2Mo钢的TME产生的回火温度和弥散渗碳体的析出温度都要高于40Si2Mn2钢。由此得出:在回火过程中大量细小弥散渗碳体的析出是中碳硅-锰钢中TME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88.87KB 文档页数:6
对6炉微合金化高氮L45钢进行了长时间(1800s)加热时和快速(50℃/s)短时间(5s)加热时奥氏体晶粒长大试验。测定了奥氏体晶粒平均截线长度。在萃取复型透射电镜照片上利用图象分析仪测定了1#、3#和6#钢样中微细析出相的尺寸分布。利用透射电镜能谱仪分析了微细析出相的化学成分。还探讨了铝及微合金化元素钛、钒和铌与加热温度对高氮中碳钢奥氏体晶粒度的影响机制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45.32KB 文档页数:5
本文利用Ti-O二元相图及相关的热化学数据计算了微量的固溶氧在α-Ti和β-Ti中对Ti活度系数的影响,并用获得的活度系数分析了微量的固溶氧对α-Ti和β-Ti相对稳定性地影响,进而定性的解释了不同实测Ti-Al相图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74.33KB 文档页数:5
运用变颈法解决密度测量过程中的表面张力影响问题,并且在一次测量中同时获得密度和表面张力两个重要的物理化学参数。文中首先推导出变颈法的计算公式,然后通过对乙醇水溶液以及丙三醇两个体系的测量,验证了本方法的正确性。对较高熔体密度的测量也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首页上页109110111112113114115116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1243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