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1328)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35MB 文档页数:203
一、专业课程 1《中国古代史》 2《中国古代史》 3《中国近代史》 4《中国现代史》 5《中国当代史》 6《世界上古史》 7《世界中古史》 8《世界近代史》 9《世界现代史》 10《世界当代史》 11《中国史学史》 12《西方史学史》 13《史学概论》 14《中国历史文选》 15《专业英语》 16《历史文献学》 17《中国历史地理》 18《史学论文写作》 19《考古学通论》 20《西方政治制度史》 21《中国政治制度史》 二、个性化发展课程 1《中国古代思想史》 2《中国近代思想史》 3《中国社会史专题》 4《中国现代化史》 5《世界现代化进程》 6《文化人类学》 7《大连地方史》 8《西方古典文明》 9《世界三大宗教》 10《英国史》 11《美国史》 12《日本史》 13《先秦秦汉史专题》 14《魏晋南北朝史专题》 15《抗日战争史专题》 16《中外交流史专题》 17《中国婚姻史专题》 18《东北文化史专题》 19《基督教与近代中国》 20《民国人物专题》 21《古代东方文明》 22《英国贵族研究》 23《中日关系史专题》 24《冷战史研究》 25《国际关系理论与方法》 26《史学前沿》 27《史学数据库使用》 28《中国史研究名著选读》 29《世界史研究名著选读》 30《口述史实践》 31《公众史学写作》 三、实践环节 1《毕业论文》 2《专业考察》 3《学年论文》 4《毕业实习》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2.23MB 文档页数:10
综放开采过程中顶煤和覆岩由连续向非连续和散体介质状态转变,描述矿压在断裂覆岩和碎裂顶煤中的形成、传递方式和作用机理是综放开采矿压理论研究的难点.基于光弹试验原理,借助散体介质双轴加载双向流动光弹试验装置,对综放开采过程中散体顶煤与非连续覆岩关键层中力链网络结构及演化特征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地层载荷在煤岩体中构成了错综复杂的弱-强力链网络.综放开采打破了初始力链网络结构的平衡,顶煤与覆岩中形成梁-拱复合力链拱结构,覆岩荷载以强力链形式传递到工作面前方煤体.随着工作面推进和顶煤放出,覆岩梁-拱力链网络不断扩展和演化,形成更大规模的力链拱结构.关键层弯曲、断裂和失稳运动,使工作面前方的强力链拱脚出现回缩现象,力链分布密度和强度增加,导致工作面来压现象.地层内水平力作用使顶煤与覆岩内的梁-拱力链结构效应较更加明显,整体拱结构形态愈加完整,强力链网络结构更加紧致,关键层断裂失稳时力链拱对工作面煤层的作用力更加显著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39.75KB 文档页数:12
有机相变材料具有热存储密度高、自身温度和体积变化小、腐蚀性小和化学性质稳定等优点,能有效提升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是一种绿色节能环保材料,在新能源开发和热能储存领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有机相变储能材料普遍存在相变过程中熔融泄漏和热导率低的问题,严重制约了相变材料的实际应用。因此,相变材料的封装定形和导热强化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针对有机相变材料普遍存在的泄漏和热导率低问题,综述了有机相变材料的封装技术和导热强化技术的基本方法及最新研究成果,并总结了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能量转换机理,浅谈了复合定形相变储能材料在建筑节能、太阳能和电子设备等领域的应用情况。最后,对未来复合定形相变储能材料发展的研究重点和方向进行了展望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97MB 文档页数:13
为揭示巴西圆盘起裂模式的变化规律及其破裂演化过程,运用连续介质弹塑性分析开展巴西圆盘劈裂二维及三维数值模拟研究。通过开展二维模拟研究,探究压拉比及加载角对试样起裂破坏模式的影响;通过三维模拟研究,探究圆盘试样三维破裂面的形成及扩展过程。二维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接触加载角及压拉比越大,巴西圆盘试样越容易发生中心起裂;端部起裂由剪切破坏引起,而劈裂裂纹进一步扩展则由张拉破坏驱动。三维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初始起裂点位于三维圆盘端面,随加载角增大其逐渐向端面圆心移动;当圆盘发生端面中心起裂时,三维破裂面以弧形边界向试样内部发散扩展。无论圆盘试样发生中心起裂还是端部起裂,由于三维效应巴西劈裂试验可能都会低估岩石的抗拉强度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21MB 文档页数:8
研究锰元素对2205双相不锈钢耐点蚀性能的影响, 锰质量分数的变化范围为0. 93%~1. 26%.分别采用化学腐蚀法、动电位极化法研究双相不锈钢2205的耐腐蚀性能, 采用夹杂物自动分析技术研究锰对钢中夹杂物种类及数量的影响, 通过扫描电镜、能谱及夹杂物原位分析法观察化学腐蚀及电化学腐蚀前后钢中夹杂物及其周围钢基体的变化情况.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光光谱测定腐蚀产物的成分.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类型的夹杂物对耐腐蚀性能的影响不同, (Mn、Si) 氧化物以及(Mn、Si、Cr) 氧硫化物在腐蚀液中更易溶解进而促进腐蚀, 而(Cr、Mn、Al) 氧化物却很稳定.锰的加入会促进钢中(Cr、Mn、Al) 夹杂的析出, 此类夹杂物不仅自身很容易被含Cl离子的溶液腐蚀, 而且作为点蚀的起始点, 促进了点蚀坑的形成, 加快了基体腐蚀, 最终导致不锈钢耐点蚀性能的下降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483.5KB 文档页数:383
一、对“西方法律思想史”的解释 二、西方法律思想史的研究对象 三、对西方法律思想史课程的定位 四、学习西方法律思想史的意义 五、西方法律思想史教科书的写法 六、解读西方法律思想著作应当注意的问题 一、发展阶段的基本划分 二、西方法律思想的主要特点 三、西方法律思想史的学习方法 四、西方法律思想史的研究方法 •一、苏格拉底的生平 •二、苏格拉底之死 •三、苏格拉底处死的过程 •四、苏格拉底之死留下的法律问题 亚里士多德的法律思想 •一、亚里斯多德的生平 •二、国家论 •三、法律论 •四、法治论 •五、正义论 西塞罗的法律思想 •一、生平与著作 •二、国家的定义、起源、目的 •三、政体理论 •四、理想政体的机构设置 •五、自然法理论 •六、实在法理论 奥古斯丁的法律思想 •一、奥古斯丁的生平与著作 •二、原罪与救赎 •三、国家观:上帝之城与世俗之城 •四、法律观:神法与人法 •五、关于审判制度 •六、对奥古斯丁的评价 古典自然法学派概述 •一、古典自然法学派的产生和发展 •二、古典自然法学派的研究方法 •三、特点和基本理论 霍布斯的法律思想 • 一、生平与著作 •二、自然法思想 •三、社会契约论 •四、实在法思想 洛克的法律思想 •一、生平与著作 •二、自然法论 •三、主权在民论 •四、法治论 •五、洛克法律思想的意义 孟德斯鸠的法律思想 • 一、生平与著作 • 二、孟德斯鸠的研究方法 • 三、法的概念和分类 • 四、自由与法律 • 五、立法思想 卢梭的法律思想 • 一、生平与著作 • 二、社会契约与法律的起源 • 三、人民主权与法律的本质 • 四、自由、平等与法律 • 五、立法思想 康德的法律思想 •一、生平与著作 •二、法律的定义及一般原理 •三、实在法的理论体系 •四、康德法律思想的评价 历史法学 •一、简介 •二、萨维尼的历史法学 •三、梅因的历史法学 边沁的法律思想 • 一、生平与著作 • 二、法律思想的哲学基础 • 三、以推进法律改革为基调的法律观 约翰·密尔的法律思想 • 一、生平与著作 • 二、功利主义哲学观与个人主义方法论 • 三、法律观 • 四、论自由 • 五、密尔法律思想的简要评价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06MB 文档页数:8
Ruhrstahl-Hereaeus (RH)上升管内的气液两相流是整个装置的重要动力源,并对钢液的流动、混匀及精炼过程有重要影响.上升管及真空室内的气液两相流决定了钢包内钢液的流动状态,为了研究真空室及上升管内气液两相流,通过1:6的300 t RH的物理模型模拟了RH上升管及真空室内气泡行为过程,并测量了RH循环流量的变化用于计算上升管内含气率以及气泡运动速度最终得到气泡在真空室内的停留时间,同时记录了气泡在真空室内的存在形式.气泡在真空室的存在形式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提升气体流量,研究发现了气泡从规则独立的大气泡经历聚合长大,碰撞破碎成小气泡,最后变成小气泡和不规则大气泡共存的现象.液面高度达到80 mm之后,气泡在真空室内的停留时间达到一个平衡值,不再随真空室液面高度的增加而发生改变.当提升气体量达3000 L·min-1,气泡停留时间减小趋势弱,对应3000 L·min-1情况下,真空室内气泡开始聚合长大.研究认为对于300 t RH的真空室液面高度应为80 mm,提升气体量应在3500 L·min-1左右,优化后,脱碳时间由原工艺的21.4 min缩短至现工艺的17.5 min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47MB 文档页数:8
含氟矿石中生物浸出技术推广应用存在瓶颈,究其原因在于伴随含氟脉石矿物溶解,氟对浸矿微生物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本研究利用氟的水化学特性,通过添加可形成稳定络合物的物质来转换F离子存在形态,进而使浸矿微生物可以耐受高氟环境.本文系统研究了氟对细菌的抑制机理,明确了氟的真实毒性形态HF,发现了氟对细菌存在跨膜抑制作用,氟胁迫条件下,干细胞内氟离子质量分数明显高于无氟对照组达到18%以上.选择在生物冶金体系中常见Fe3+做为研究对象,研究了Fe3+对F-的络合解毒作用,热力学分析结果可知,Fe3+可以与HF发生一级竞争络合反应,破坏HF络合结构.在铁离子存在条件下,细菌最高可以耐受F-质量浓度1.0 g·L-1的环境下生长.铁氟络合形态分析可知,只有当培养基中Fe3+质量浓度5倍过量于F-质量浓度,细菌才能正常生长,对应的FeF2+在氟化物中质量分数达45%时,而游离氟离子浓度为2.87×10-5 mol·L-1.络合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根据配位化学原理,随着F-/Fe3+浓度比的减小,配体浓度相对较低,氟与铁的络合物向低配位方向移动,可以通过调整培养基中的氟铁浓度比来调整氟铁络合产物,使细菌在高氟环境中生长成为可能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00.32KB 文档页数:9
崩塌灾害的早期预警一直是岩土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传统的监测预警方法监测指标相对单一, 更多关注于加速破坏前兆的识别, 使得崩塌的早期预警存在诸多困难.本文首先引入动力学监测指标, 对岩土体破坏过程中的动力响应进行综述, 得出基于固有振动频率等动力学监测指标可以为危岩体的损伤提供数据支持.随后基于最新的实验研究发现动力学监测指标可以有效反应边坡的物理力学特征的变化, 进而可以实现岩体损伤与稳定性的动态识别和定量判断.在对国内外现状进行综述发现, 基于分离阶段破坏前兆识别的岩块体崩塌灾害预警思路, 具有更好的时效性, 是未来崩塌早期预警的发展方向, 同时对崩塌的早期预警指标体系进行展望, 得出基于动力学指标、静力学指标和环境量指标三位一体的早期监测预警指标体系, 必将在工程监测与灾害预警方面发挥更大潜力, 为从事应对崩塌等脆性破坏灾害预警预防的研究工作者提供有效参考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62MB 文档页数:8
钢渣用作建筑材料时,由于其中含有大量游离氧化钙(f-CaO),稳定性较差,通常需要改性钢渣以提高其稳定性、胶凝性. 在对钢渣、高炉渣进行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分析的基础上,对高炉渣改性钢渣的可能性进行了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高炉渣中的SiO2与钢渣中f-CaO反应,生成胶凝相,同时降低了钢渣中的f-CaO含量. 本文通过研究热态高炉渣改性钢渣,结合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改性钢渣的矿物成分、f-CaO含量、黏度变化等进行了分析. 研究发现随着热态高炉渣配比量的增加,改性渣黏度缓慢增加,改性钢渣中f-CaO、RO相含量降低,改性渣的胶凝性能提高. 在1550℃下,钢渣中添加10%高炉渣时,改性渣中2CaO·SiO2(C2S)、3CaO·SiO2(C3S)含量显著提高,f-CaO质量分数降至1.64%,稳定性大大提高,符合建材化使用要求. 此外,进一步使用焦炭还原改性渣中的铁,轻松实现了渣铁分离,提高改性渣的易磨性
首页上页122123124125126127128129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1328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