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1283)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43.57KB 文档页数:6
以国内某钢厂220 mm×1800 mm板坯连铸结晶器为原型,根据相似性原理建立相似比为0.6的水模型,利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对比不同浸入式水口(SEN)的出口角度、浸入深度及水口底部结构条件下的结晶器内流场流速特征,同时使用波高仪对液面波动振幅进行实时监测,并结合F数分析各SEN条件对结晶器内钢液流动特征.研究发现,在各浸入式水口条件下,位于结晶器液面1/4宽面处附近出现矢量流速向下的剪切流,同时在水口附近发现不规则漩涡.试验结果表明:浸入式水口的出口角度、浸入深度的增加能够强化上回旋区缓冲作用,降低结晶器液面表面流速;尽管凹底结构SEN能减弱钢液湍动能,但其对1/4宽面处剪切流速度的影响不大.另外,液面波动幅度和F数变化规律一致,且当浸入式水口出口角度15°、20°,浸入深度135 mm、145 mm条件下波幅与F数最为合理,从而减小或避免液面卷渣,提高连铸坯质量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81.11KB 文档页数:8
为从细观尺度研究矿岩含水率对自然崩落法放矿松动体形态的影响,对非饱和矿岩颗粒间的受力进行了分析,并分别将放矿场内细颗粒流与大块离散矿岩利用格子波尔兹曼法与离散元法处理,基于格子波尔兹曼法-离散元法耦合算法建立自然崩落法放矿模型,得出含水率与放矿松动体形态间的关系,并通过将模拟结果与已有研究结论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基于格子波尔兹曼法-离散元法耦合算法的放矿模型准确性及可靠性.研究表明:矿岩含水率对放矿松动体形态影响显著,在同等矿岩放出质量分数情况下,随着含水率的增大,放矿松动体高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放矿松动体形态先逐渐变为细长型再逐渐恢复,放矿松动体形态变化的含水率临界值在10%左右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13.35KB 文档页数:7
为了冶炼不同氧含量的碳素船体钢,通过机械性能试验和周浸试验研究了钢中氧含量对钢材腐蚀性能和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连铸生产许可的氧范围内,随着钢水脱氧程度的减弱,钢中氧质量分数增加,钢材的平均腐蚀率略有下降,而耐点蚀性能有较明显增强,变化曲线的高氧端比低氧端平均点蚀深度下降约22.7%。弱脱氧钢的机械性能符合规范要求,可达到D级钢水平。分析认为,氧提高钢材耐蚀性的原因主要是固溶氧可提高铁的热力学稳定性,提高了蚀孔内铁的腐蚀电位,降低了蚀坑扩展速度。氧作为耐蚀元素应用可以显著降低耐蚀钢的成本,提高经济性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5MB 文档页数:8
采用数学模拟方法研究钢轨钢连铸坯脱氢退火行为,分析不同退火温度、退火时间条件下连铸坯脱氢效果,优化了脱氢退火工艺.在脱氢退火过程中,连铸坯角部和边部的氢含量快速降低,而连铸坯中心氢含量在加热段后期开始降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连铸坯中心脱氢的起始点明显提前,最大脱氢速率显著增加.随着均热段时间逐渐延长,连铸坯中心氢含量明显降低,但脱氢速率的增加幅度逐渐减小.通过优化脱氢退火工艺参数,连铸坯中心氢的质量分数能够降低至0.6×10−6,脱氢效果显著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42.99KB 文档页数:8
深锥浓密机内底部料浆的屈服应力过高容易导致压耙,为此通过对不同絮凝沉降条件下获得的浓缩超细尾砂料浆的屈服应力进行原位测量,并通过对絮凝前后料浆总有机碳的测试来分析超细尾砂颗粒表面的絮凝剂吸附量,进而分析了絮凝沉降对浓缩超细尾砂料浆屈服应力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絮凝沉降对浓缩超细尾砂料浆的屈服应力有显著影响,pH和絮凝剂单耗通过影响尾砂颗粒表面的絮凝剂吸附量进而影响浓缩超细尾砂料浆的屈服应力,屈服应力随着pH和絮凝剂单耗的增大均不断增大。综合考虑尾砂料浆的絮凝沉降效果和所得浓缩超细尾砂料浆的屈服应力,最佳絮凝条件是pH值为11和絮凝剂单耗为15 g·t?1,在此最优条件下料浆固液界面的初始沉降速率为0.4565 mm·s?1,沉降后上清液浊度为143 NTU,底部沉积尾砂料浆的固相质量分数为51.56%、屈服应力为243.18 Pa。初步建立了适用于超细人造尾砂的基于絮凝剂吸附量的屈服应力模型,屈服应力随尾砂颗粒表面单位面积的絮凝剂吸附量的增大而增大,为实际生产中控制全尾砂絮凝沉降参数提供参考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25MB 文档页数:6
Al−Li 合金具有低密度、高强韧性和低的腐蚀疲劳扩展速率的优点,在航空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Al3Li(δ′)相是 Al−Li 合金中主要强化相之一,因含有活性元素 Li 对该合金的腐蚀行为产生显著影响. 为明确 δ′相在 Al−Li 合金电化学腐蚀中的 作用,真空熔炼制备 Al−2Li 二元合金,固溶后进行 180 ℃ 等温时效,用 X 射线衍射(XRD)检测合金的相组成. 在质量分数为 3.5% 的 NaCl 水溶液中,用动电位极化的方法测量了该合金的极化曲线. −0.85 V vs SCE 钝化电位下形成钝化膜后,用电化学 阻抗(EIS)检验钝化膜的耐蚀性;用恒电位阳极极化和 Mott−Schottky(M−S)曲线对该合金钝化膜的结构进行分析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70.91KB 文档页数:10
围绕以LiBr/H2O为工质对的单级太阳能吸收式制冷循环因对太阳能集热温度要求高而难以实现应用的问题,提出了CaCl2-LiBr(1.35∶1)/H2O(CaCl2与LiBr的质量比为1.35∶1)新型工质对,系统地测定了其结晶温度、饱和蒸气压、密度和黏度,并与LiBr/H2O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采用CaCl2-LiBr(1.35∶1)/H2O作为太阳能单级吸收式制冷循环的工质对,在同一制冷工况条件下,其发生温度,即太阳能集热温度比采用LiBr/H2O的情况低6.2℃.另外,采用浸泡法测试了碳钢、316L不锈钢和紫铜在CaCl2-LiBr(1.35∶1)/H2O中的腐蚀速率,结果表明316L不锈钢和紫铜的腐蚀性非常小,可满足实际工程应用的要求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37MB 文档页数:10
为探究新型混凝土受硫酸盐侵蚀后的力学性能,采用质量分数为5%的硫酸盐溶液全浸泡加速侵蚀法,对11组聚丙烯纤维混凝土(PC)试块、11组聚丙烯纤维锂渣混凝土(PLiC)试块、8根PC大偏心受压柱和8根PLiC大偏心受压柱进行侵蚀试验,得到了不同侵蚀时间下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基于分形理论分析了试块及构件破坏时表面裂缝分布的分形特征,详细讨论了试块及构件表面裂缝分形维数与其侵蚀时间、抗压强度、极限承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PC和PLiC立方体抗压强度随侵蚀天数先增加后降低,在120 d达到最大;试块及构件破坏时表面裂缝分布具有分形特征,试块表面裂缝分形维数随侵蚀天数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的规律,随试块抗压强度的提高而减少;PC及PLiC混凝土大偏心柱极限承载力随侵蚀天数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锂渣的掺入可以提高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柱的抗硫酸盐侵蚀能力,构件破坏时表面裂缝分形维数随硫酸盐侵蚀天数呈现震荡上升的趋势;因此混凝土表面裂缝的分形特征可作为判定构件损伤程度的指标之一,可为今后对在役混凝土结构承载力和寿命预测提供参考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41MB 文档页数:11
针对经典人工蜂群算法收敛速率较慢,后期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的不足,本文将粒子群算法中\全局最优\的思想引入到人工蜂群算法的改进过程,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人工蜂群改进算法——粒子蜂群算法.首先,提出了趋优度的概念,用来衡量引领蜂在有限次迭代过程中向全局最优解靠近或远离的程度,趋优度值可以评价个体的\发展潜力\,趋优度值越低的个体,越需要增大变异的程度,以便找到质量更优的解.其次,专门设计了一种新的蜜蜂群体——粒子蜂,在引领蜂变异阶段根据趋优度的大小将引领蜂变异为侦查蜂和粒子蜂,粒子蜂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种群的多样性,拓展了算法的搜索范围.然后,通过粒子蜂群算法种群序列是一个有限齐次马尔科夫链和种群进化单调性的分析,验证了本文所提算法的种群序列依概率1收敛于全局最优解集.最后,将本文所提算法应用于多个常见测试函数,并与经典蜂群算法、近年其他文献改进蜂群算法进行了仿真对比研究,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所提算法确实加大了种群的分散度、扩宽了搜索范围,从而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和更高的寻优精度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94.53KB 文档页数:11
针对宁夏地区煤矿开采现状,归纳总结了宁夏煤矿开采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如基础理论与技术瓶颈亟待突破、绿色开发技术标准与规范不完善、绿色开发技术与装备保障不足以及缺乏示范引领与政策支持。从宁夏煤炭工业未来发展的现实需求出发,提出了宁夏煤矿绿色开发的战略思想、发展蓝图和战略目标,形成其总体战略布局。在此基础上,从多方面提出了宁夏煤矿未来绿色开发的技术路径,主要包括煤炭开采水资源保护技术、矿井水大规模低成本处理技术、矿区地表生态减损和修复技术、智能化绿色开采技术以及洁净煤技术。最后,提出了宁夏煤矿绿色发展的可行性建议。明确绿色发展理念与目标,积极实施绿色矿业,助力生态环境和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的台阶,最终实现宁夏煤炭产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首页上页122123124125126127128129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1283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