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206)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50.5KB 文档页数:18
1.《中医学综合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培养研究生独立地、综合运用多 课种实验方法开展中医实验研究的能力。课程设计以充分调动研究生的学习 目热情,培养独立研究的基本能力,及其综合能力,并在教学形式上给予保 的证。在教学中要求研究生综合所学中、西医学知识、现代研究技术,独立 要自主地开展包括选题、课题设计、研究准备、实验实施、实验数据分析, 求至撰写实验报告等系统的实践,使研究生在实践中去检验所学的知识,暴 露其知识面的欠缺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2.58MB 文档页数:678
本课程的任务: 1.学习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 2.培养对三维形状与相关位置的空间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 3.培养空间几何问题的图解能力和将工程技术问题抽象为几何问题的初步能力。 4.培养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主要是零件图和部件装配图)的基本能力。 5.培养利用计算机绘制图形的初步能力。 6.在教学过程中培养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提高学习者的素质。 第一章 制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第二章 计算机绘图基础 第三章 点、直线和平面的投影 第四章 几何元素间的相对关系 第五章 投影变换 第六章 基本体的投影 第七章 平面及直线与立体相交 第八章 立体与立体相交 第九章 组合体 第十章 轴测图与透视图 第十一章 曲线和曲面 第十二章 表面展开 第十三章 表示机件的图样面法 第十四章 尺寸标注基础 第十五章 零件图 第十六章 标准件与常用件 第十七章 装配图 第十八章 零件构形设计
文档格式:PPS 文档大小:2.65MB 文档页数:93
本课件是为本院的细胞生物学教学制作的,适用于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专业的本科生实验教学。本课件结合实验条件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内容包括一些常用的细胞生物学基本实验,如特殊显微镜的使用、显微摄影技术、细胞化学技术、细胞组分的分级分离、细胞染色体技术、细胞培养、细胞融合、细胞生理活动等。课件除对实验原理、过程作简明的文字阐述外,还包含相当的图表,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并掌握有关的实验技术原理和操作方法。本课件的使用有助于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83.5KB 文档页数:14
一、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掌握化学合成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培养学生能小量规模的进行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制 备及分离鉴定制备产品的能力。了解红外光谱,气相色谱仪器的使用,培养学生能写出合格的实 验报告。初步会查阅文献,并可根据文献等资料,结合实验条件能对一些简单化合物的合成提出 设计性的实验方法或改革内容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39.5KB 文档页数:2
从认识、感知、想象等基本设计“符号”语言体系 练,要求认识形态的多样性和形式 上升到设计造型潜在能量的激发,掌握好视觉思维的根本 的趣味性以及形式的完形特征。要 规律3同时了解与熟悉以对比的手法观察分析、表现形式 求学生对本课题做相应的设计练 关系的方法;培养形式认知与表达的习惯3达到掌握展开 习 形式游戏的方法和培养具有个性化形式趣味表达方式的目的m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63KB 文档页数:10
一、说明 1、课程的教学目的 根据本科学生的培养目标,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运动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 础知识,并通过实验课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使学生能够运用运动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指导和评价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以及 体育锻炼,并初步掌握评定人体主要身体功能的基本方法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85.5KB 文档页数:7
(1)概念(生长、发育、分化、休眠、强迫休眠、熟休眠、后熟作用、极性现象、趋性、生长大周期、再生现象、组织培养、细胞的全能性、顶端优势、向性运动 (2)休眠的原因及其意义。 (3)植物营养器官的周期性、相关性。 (4)组织培养的概念及其意义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52.5KB 文档页数:30
第7章计算机网络能力培养 本章学习目标 本章主要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分类及拓扑结构,局域网技术, Internet的应用, Intranet的建立以及网络的维护与管理等知识, 读者应该掌握以下内容: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分类及拓扑结构 2.掌握网络的维护与管理软件 3.了解各类网页制作软件的特点 4.掌握 InternetIntranet的应用和的建立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85.12KB 文档页数:8
采用摇瓶实验,以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At.f)浸出黄铁矿-黄铜矿,重点研究了基础培养基、矿物配比和粒度组成等因素的影响.黄铁矿能促进黄铜矿的微生物浸出,以采用无Fe 9K培养基效果较好,它对应铜浸出率是9K培养基的1.68倍;采用宽粒级矿物时铜浸出效果较好,且铜浸出率与黄铁矿和黄铜矿的质量比有关,当质量比为2:2时铜浸出率最高可达45.58%;黄铁矿含量大小是影响铜浸出率高低的实质,当质量比小于等于5:2时以At.f菌的氧化作用为主,当质量比为10:2时以硫化矿间的原电池效应为主.浸渣的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采用无Fe 9K培养基时浸渣中生成的钝化物黄钾铁矾较少,故黄铁矿可以很好地替代9K培养基中的FeSO4,并能与黄铜矿形成原电池效应,从而促进铜的浸出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55.64KB 文档页数:6
从土壤和活性污泥中筛选到三株絮凝剂产生菌,将其进行双菌混合培养的正交试验,构建出了比单一菌所产絮凝剂絮凝活性更高的复合菌群LH,通过16SrRNA序列分析,初步判定二菌分别为Micrococcus sp.和Paenibacill usvelaei菌.对其性质的初步研究发现,复合菌LH所产絮凝剂MBF-LH为胞外代谢产物,其热稳定性好.LH产絮凝剂的最适碳源、最适培养温度、最适pH值和通气量分别为蔗糖、30℃、pH8和120r/min恒温振荡培养.培养基中添加KCl、CaSO4、K2HPO4能明显提高发酵液絮凝率.絮凝剂MBF-LH处理废水时具有用量少、絮凝率高的特点
首页上页1011121314151617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206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