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1680)
文档格式:RTF 文档大小:56.25KB 文档页数:3
根据农业资源环境专业培养计划要求,《土壤学》课程教学安排了半周的课 程论文写作环节,通过课程论文写作的锻炼,目的在于:(1)使学生能够学习文 献资料的检索方法和资料的收集、阅读、重点摘录、消化与分析等,故课程论文 写作是毕业论文研究的前奏。(2)使学生能够在学术论文写作能力方面得到初步 锻炼,掌握学术论文的结构及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归纳和写作能力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34.5KB 文档页数:2
一、订本大纲的依据 依据草业科学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为达到教学目的和要求而制订。 二、课程实验教学的作用 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本学科最基本的知识,同时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并为以后的生产实践打基础。 三、本课程教学目的及学生能力标准 通过教学生产实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基本技能;巩固和深化基本 理论知识,并在实践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管理和经营中的 能力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32.5KB 文档页数:2
一、制订本大纲的依据 依据草业科学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为达到教学目的和要求而制订。 二、本课程实验教学的作用 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本学科最基本的知识,同时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并为以后的生产实践打基础。 三、本课程教学目的及学生能力标准 通过教学生产实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基本技能;巩固和深化基本 理论知识,并在实践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管理和经营中的能力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62.5KB 文档页数:5
课程简介土壤改良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和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选修课程,它是运用土壤学、农业生物学、农田水利学、农业工程学、生态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技术,排除和防治影响农作物生长和引起土壤退化的各种不利因素,提高土壤肥力和 创造良好土壤生态环境条件的一系列技术措施改良和保护土壤资源,维持和提高 土壤肥力,是研究农业土壤学的目的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79KB 文档页数:37
第一章导论 一、判断 1.以萨缪尔森为首的新古典综合派把经济学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二、选择题 1.21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学经历的第二次修改和补充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80.5KB 文档页数:27
第一节保护生物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一、保护生物学的定义 保护生物学:一门价值取向与处理危机的科学保护生物学与生态学的关系就像是急诊与保健,或战争与政治之间的关系。研究生物多样保护的科学即研究从保护生物物种及其生存环境着手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科学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66.5KB 文档页数:6
1、课程简介: 该课程是一门专业选修课。主要介绍食用菌的形态特征、生理特点、生态学规律以 及食用菌菌种分离和扩繁、食用菌的栽培技术。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食用菌的基本生物 学特征和制种、栽培技术。为今后从事和指导食用菌生产打下坚实基础。 2、地位和任务: 食用菌是可食的大型真菌,是现代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蔬菜品种和重要保健食 品。食用菌产业也是我国农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食用菌生产不占用耕地、使用的原 料是人和绝大多数动物不能利用的农林畜牧业生产的下脚料,产出的却是优质的蛋白质 食品。因此食用菌被誉为是“农业白色革命”的使者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国内外食用菌产业动态、发展食用菌产业的意义,食用 菌的栽培理论和栽培技术,为学生适应农业产业需求,做好专业知识的准备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90.5KB 文档页数:6
1、课程简介:土地资源及评价学是以地质、土壤植物、气象等课程为基础,它的 主要内容有土地资源构成要素组成、类型、调查、评价、利用、保护及我国和世界土地资源。 2、地位和任务:土壤学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学生通过对这 门课程的学习,能够了解、掌握土地资源构成要素组成、类型、调查、评价、利用、保护 及我国和世界土地资源概况。 3、总体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土地资源构成要素组成、类型、调查、评价、利用、保 护及我国和世界土地资源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939KB 文档页数:35
重点掌握: 1. 虫媒病毒的定义及在我国流行的虫媒病毒病 2. 乙脑病毒和登革病毒流行病学特征:传染源、传播媒介、流行特点 3. 乙脑病毒、登革病毒和森林脑炎病毒的致病性与免疫性 4. 乙脑病毒和登革病毒的微生物学检查法及预防措施 难点: 乙型脑炎病毒和登革病毒的致病与免疫机制 乙型脑炎病毒 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 JEV 登革病毒( Dengue virus) 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DHF/DSS) ◼ 登革病毒抗体依赖的增强作用(ADE) (antibody-dependent enhancement)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85MB 文档页数:51
重点掌握: 1. 甲~戊五种肝炎病毒的生物学性状:基因组特征、抗原组成、抵抗力 2. 五种肝炎病毒的致病性与免疫性:传播途径、致病特点、致病与免疫机制 3. 五种肝炎病毒的微生物学检查法及预防措施 难点 1. 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结构与功能 2. 乙型肝炎病毒的致病与免疫机制 3. 五种肝炎病毒血清标记物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点: 世界性传染病 传染性强 传播途径复杂 流行广泛 发病率较高 肝炎病毒的类型: 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 virus, HAV)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 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C virus, HCV) 丁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D virus, HDV) 戊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E virus, HEV)
首页上页133134135136137138139140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1680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