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208)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9.06MB 文档页数:43
中心法则指出,遗传信息的表达最终是合成出 具有特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这种以mRNA上所 携带的遗传信息,到多肽链上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的传 递,就好象以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时的情形 相似,所以称以mRNA为模板的蛋白质合成过程为 翻译( translation)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95MB 文档页数:163
◼ 喹诺酮类抗菌药 ◼ 抗结核病药 ◼ 磺胺类抗菌药 ◼ 抗真菌药物 ◼ 抗病毒药 ◼ 抗寄生虫病药物 第一节 喹诺酮类抗菌药 Quinolone Antimicrobial Agents ◼ 喹诺酮类药物按化学结构分类 ◼ ①萘啶酸类(Naphthyridinic acids) ◼ ②噌啉羧酸类(Cinnolinic acids) ◼ ③吡啶并嘧啶羧酸(Pyridopyrimidinic acid) ◼ ④喹啉羧酸类(Quinolinic acids) 第二节 磺胺类药物及抗菌增效剂 第三节 抗结核药物 (Tuberculostatics) ◼ 抗结核药物分类 ◼ 合成抗结核药 ◼ 抗结核抗生素 第四节 抗真菌药物 (Antifugal Drugs) ◼ 抗真菌药物按结构分类为 ◼ ①作用于真菌膜上麦角甾醇的药物 ◼ ②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唑类抗真菌药物 ◼ ③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烯丙基胺和鲨烯环氧化酶抑制剂 ◼ ④不影响膜上麦角甾醇的药物。 第五节 抗病毒药物 Antiviral Agents ◼ 抗病毒药物分类: ◼ 三环胺类(金刚烷胺) ◼ 核苷类(利巴韦林、阿昔洛韦) ◼ 其它类(膦甲酸钠) 第六节 抗寄生虫药 Antiparasitic Drugs ◼ 抗肠虫药 ◼ 抗血吸药 ◼ 抗疟原虫药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838.5KB 文档页数:36
第一节中心法则 第二节DNA的生物合成 第三节DNA修复 第四节RNA生物合成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4MB 文档页数:192
重点:掌握中心法则;半保留复制、半不连续复制、反转录、基因工程的概念;参与DNA复制的有关酶类和蛋白质及DNA的复制过程;DNA损伤修复的方式。 难点:对DNA的半保留复制、半不连续复制的理解。 第一部分 DNA的生物合成 第二部分 RNA的生物合成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53MB 文档页数:31
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分子的基本单位。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基础。体内 的大多数蛋白质均不断地进行分解与合成代谢,细胞中不停地利用氨基酸合 成蛋白质和分解蛋白质成为氨基酸。体内的这种转换过程一方面可清除异常 蛋白质,这些异常蛋白质的积聚会损伤细胞。另一方面使酶或调节蛋白的活 性由合成和分解得到调节,进而调节细胞代谢。实际上酶的水平取决于其合 成,同样也由酶的分解来决定。所以,对细胞来说,蛋白质的分解与合成同 样重要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02.46KB 文档页数:4
用湿化学法合成钥镁酸铅陶瓷.用X射线(XRD)、扫描电镜(SEW)和透射电镜(TEM)技术,研究陶瓷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湿化学法可合成纯钙钛矿相的钥镁酸铅陶瓷;陶瓷在850~920 ℃烧结,晶粒大小为150~200nm,细小焦绿石相出现并分布在晶界上;过量PbO相的形成有利于陶瓷的烧结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12MB 文档页数:104
根据微生物药物的生物合成原理 发现微生物新药的方法和途径 通过非基因定向改变、基因定向改变,以 , 及组合生物催化的技术,或是改变原有微 生物药物的生物合成途径,或是对原有的 微生物药物(或先导化合物和中间体)进 行生物催化,以发现微生物新药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70.5KB 文档页数:37
1、 掌握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2、了解高分子的结构和性能的关系; 3、掌握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反应; 4、了解高分子化合物的应用。 第一节 基本概念 第二节 高分子的结构和性能的关系 第三节 高分子的合成 第四节 高分子的应用 第五节 塑料 第七节 橡胶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92.36KB 文档页数:6
以柠檬酸铋、硫脲为反应原料,在表面活性剂存在下,采用微波法合成了直径为30~50nm的硫化铋纳米棒.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表面活性剂种类、用量对硫化铋纳米棒形貌和晶型的影响.结果表明:β-环糊精(β-CD)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有利于形成硫化铋纳米棒,并且较低浓度的β-CD(约0.005 mol·L-1)有利于形成分散性较好的硫化铋纳米棒.初步探讨了制备方法对硫化铋纳米棒晶型和合成时间的影响.结果发现,微波法制备纳米硫化铋与回流法相比,其晶格的生长方向不同,并且可以节省约80%的反应时间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60.76KB 文档页数:5
通过分析银铜颗粒表面铜与氧的反应,计算银铜合金中铜的沉淀析出量、铜在银基体中的扩散速率以及CuO颗粒大小,研究了反应合成AgCuO复合材料中CuO的长大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在反应合成制备过程中,氧化铜颗粒长大动力学行为满足抛物线规律;银铜合金表面铜与氧的反应是一种铜扩散控制型反应,该氧化铜颗粒的长大与铜在银铜合金中的含量、扩散速率和所处位置(晶内、晶界)有关.计算得到的CuO颗粒大小与实际获得的氧化铜颗粒大小相吻合
首页上页1112131415161718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208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