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308)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80.32KB 文档页数:4
研究了Si/Ta/NiFe/Cu/NiFe/FeMn/Ta结构的自旋阀的热稳定性及层间扩散问题.高分辨电镜(HREM)观察表明,各层呈柱状晶生长.低于200℃退火能有效地提高钉扎场.高于200℃退火后,钉扎场下降,300℃时降为零.利用俄欧电子能谱仪(AES)研究了在相同的条件下制备的基片/Ta/NiFe/FeMn/Ta结构多层膜.结果表明,200℃以下时薄膜层之间主要发生沿晶界的扩散,300℃时体扩散的作用不能忽略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07MB 文档页数:6
利用热力学计算软件Thermo-Calc对Waspaloy合金中可能析出的平衡相以及元素含量变化对其影响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碳含量的增加可以明显地提高碳化物的析出量,但对碳化物的析出温度的影响较小;γ'的析出量和析出温度均随Al、Ti含量的增加而增加,Al的影响尤为明显;Ti是MC的主要形成元素,Ti含量的增加可以提高MC的析出量,但对其析出温度无太大影响;M23C6的析出量不受Cr含量的影响,而析出温度却随着Cr含量的增加而提高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94.23KB 文档页数:7
理论燃烧温度是反映炉缸热状态的重要参数之一.提出了新的理论燃烧温度计算模型及详细的参数说明,并编制相关的计算程序.解析结果表明:与传统的理论燃烧温度计算模型相比,新理论燃烧温度计算模型更能有效地反映炉缸热状态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89.61KB 文档页数:4
运用电磁学和热流体学的方法研究了直流大阳极喷嘴长电弧通道等离子体炬中电弧的行为,并通过实验证明了温度梯度与电场梯度作用于流体时所产生的特殊现象;结果表明:电弧弧柱的高温效应剧烈排斥冷气流的混入,使CVD过程受到抑制.新产生的胶体粒子在热泳现象作用下逐渐沉积于通道内壁上.改变不同气体的进气位置以及减小温度与电场梯度并增设径向旋转磁场,可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16.74KB 文档页数:4
热致相变贮热材料四卤合金属酸(Ⅱ)二烷基铵具有层状钙钛矿结构,通过晶型有序-无序转变能可逆地固-固相变贮热.合成了两种材料四氯合锰酸十二铵n-(C12H25NH3)2MnCl4和四氯合锰酸十四铵n-(C14H29NH3)2MnCl4,并在两种材料的乙醇溶液中结晶出一系列二元混合体系.对纯组分及各个二元体系利用差示扫描量热(DSC)测定了热分析曲线,采用Kissinger和Ozawa两种动力学模型研究了材料的非等温固-固相变动力学,计算了固-固相变过程的活化能和反应级数.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相一致.随着C12Mn质量分数的增加,二元体系表观活化能Ea值呈波动变化.CnMn及二元体系的反应级数均接近于1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48.2KB 文档页数:4
把已建议的热弹性马氏体转变唯象理论,应用到Cu-Zn-Al合金中,得到常规单位下的静态自由能。将其与经典理论的相变自由能比较发现,在约20%—70%马氏体的线性变化范围,单位马氏体转变引起的界面能为常数,而引起的弹性能随马氏体量正比地增加。此外,上述唯象理论中的“摩擦准焓”和“摩擦准熵”,均分别化为常规的焓和熵的单位,更便于探讨其物理意义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81.8KB 文档页数:6
应用晶界分离模型解释了片层α相的球化现象,阐述了TA15钛合金转变组织中次生片层α相的球化是其主要的流动软化机制.基于钛合金球化软化机理,建立了TA15钛合金的统一黏塑性本构模型.本构模型综合考虑了次生α相的球化、正则位错密度、等向硬化、塑性成形产生的温升、成形过程中的相变等物理变量.利用遗传算法确定了本构模型中的材料常数.本构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TA15钛合金热变形下的流动应力变化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35MB 文档页数:6
以酸处理红辉沸石为原料,采用水热反应晶化合成工艺,合成出了质量较高的4A沸石产品。在大量实验基础上,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观察等系统地研究了反应过程。在整个反应过程中,酸处理红辉沸石和铝酸钠不断溶解,固相的SiO2和Al2O3不断转化为液相的SiO2和Al2O3。这表明,A型沸石的形成是以液相各组分浓度的过饱和为动力,以液相为传质的,因此为液相转化机理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60.9KB 文档页数:4
LnCl3/MCl熔体中,库仑效应、Van der Waals效应和极化效应起着主导作用,导致溶液热力学性质相对理想溶液呈负偏差,并在xLnCL≈0.2处,形成最大有序,用扩展的似化学理论模型能较好地描述这一特点.阐述了发展新热力学模型时应考虑到次近邻粒子及诸如空穴等似离子的作用,结合熔体结构研究,探讨熔体粒子间的相互作用机理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0.24MB 文档页数:499
本书共分十章,包括:气体的pVT关系、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多组分系统热力学、化学平衡、相平衡、电化学、界面现象、化学动力学和胶体化学。本书可作为化学、化工、制药、材料、环境、生物、医学、药学、食品、能源、地质等有关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供相关专业研究生及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首页上页1112131415161718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308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