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376)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2.5KB 文档页数:1
1适用范围 本法适用于地下水、地表水、饮用水中含量大于0.05ug/L的有机氮、有机磷化合物的测 定。 有机氮、磷化合物包括莠去津、氰乙酰肼、 metazachlor、乙基对硫磷、甲基对硫磷、喷 达曼萨林、丙唑嗪、另丁津、西玛津、特丁津、氟乐灵、烯菌酮等。 2原理概要 水样中的化合物富集在反相RP-C18材料上或其它吸附剂上,用溶剂洗脱,然后经过气 相色谱用氮磷检测器测定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442.5KB 文档页数:61
色谱法的分类 一、按照固定相与流动相物态分 气相色谱:GC(GSC;GLC) 液相色谱:(LSC;LLC) 超临界流体色谱:(SFC) 二、按照固定相使用形式分 柱色谱 平面色谱:在平面介质上进行组分分离的技术 薄层色谱:(TLC)薄层板和薄层棒 纸上色谱:(PC)圆形纸上色谱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534KB 文档页数:65
一、色谱的发展 色谱的发展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1901年,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在提纯植物色素时首次发现了色谱。(液相色谱) 2、1952年,英国科学家马丁首次用气体作流动相开发商用色谱仪(色谱仪成完整的仪器)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3MB 文档页数:8
通过工业试验对202不锈钢进行系统取样,分析试样中夹杂物的变化特征,结合热力学计算,研究了202不锈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形成机理。在进行硅锰脱氧后,LF精炼过程中钢液内以球型Ca?Si?Mn?O夹杂物为主。对于硅锰脱氧钢,钢液中残余铝质量分数为1×10?5时,可以扩大Mn?Si?O相图的液相区,但铝质量分数超过3×10?5会导致钢中容易形成氧化铝夹杂物并减小液相区。在连铸坯中以Mn?Al?O类夹杂物为主,相较于LF精炼过程试样,连铸坯试样中夹杂物的MnO和Al2O3含量明显增加,CaO和SiO2含量明显减小,夹杂物个数则由LF出钢试样的5.5 mm?2增加到11.3 mm?2。结合热力学计算发现,凝固过程中会有Mn?Al?O夹杂物形成,这也使其成为连铸坯中主要的夹杂物类型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43KB 文档页数:7
⑴石油气的分析石油气(C1~C4)的成分分析,目前都采用气相色谱法。以 25%丁酮酸乙酯为固定液,6201 担体,柱长 12.15m,内径 4mm,柱温 12℃,氢为载气,流速 25ml/nin,热导池电桥电流 120~150mA, C1~C4 各组分得较好的分离见图 10。 图 10 石油在丁酮酸乙酯柱上的分离 1-空气;2-乙烷;3-乙烯;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31MB 文档页数:34
第三节 气相色谱柱 一、气液分配色谱柱 二、气固吸附色谱柱 第四节 检测器 一、气相色谱检测器分类 二、常用检测器的特点和检测原理 三、检测器的性能指标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9.5KB 文档页数:4
色谱法 色谱法是各种分离技术中效率最高和应用最广的一种方法,而其他的仪器分析法大多数偏重于作鉴 定之用。因而人们设法将色谱与其他仪器如质谱、红外光谱串联起来,构成色质或色红联用仪器,可大大 提高分析效率。最常见的色谱有气相色谱(GC)、液相色谱(LC)、离子交换色谱及凝胶渗透色谱(也称 排阻色谱)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75MB 文档页数:39
第十二章气相色谱法 第一节概述 气相色谱法:以气体为流动相的柱色谱分离技术 一、GC分类 1.按固定相分气-固色谱 气-液色谱 2.按分离原理分∫吸附色谱 分配色谱 3.按柱子粗细分填充柱色谱 毛细管柱色谱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88MB 文档页数:259
第一章.仪器分析引论 第四章 原子发射光谱法 原子发射光谱法 光学引论 第五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七章 红外和拉曼光谱法 第九章核磁共振波谱 第九章核磁共振波谱法 电化学分析 第十一章 电位分析法与ISE 第十三章 伏安法与极谱法 第十六章 气相色谱 第十七章 高效液相色谱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88MB 文档页数:259
第一章.仪器分析引论 第四章 原子发射光谱法 原子发射光谱法 光学引论 第五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七章 红外和拉曼光谱法 第九章核磁共振波谱 第九章核磁共振波谱法 电化学分析 第十一章 电位分析法与ISE 第十三章 伏安法与极谱法 第十六章 气相色谱 第十七章 高效液相色谱
首页上页1112131415161718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376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