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147)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08KB 文档页数:39
一、推理及其种类 二、有效推理与正确推理 三、命题推理及其特征 四、蕴涵析取推理及其应用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52.5KB 文档页数:13
《墨子》中有六篇:《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 》、《小取》、与其他各篇性质不同,特别有逻辑学的价值。《经上》、《经下》 都是逻辑、道德、数学和自然科学的定义。《经说上》、《经说下》是对前两篇中 定义的解释。《大取》、《小取》讨论了若干逻辑问题。所有这六篇有一个总的目 的,就是通过逻辑方式,树立墨家的观点,反驳名家的辩论。这六篇合在一起,通 常叫做“墨经 前一章讲过,庄子在《齐物论》里讨论了两个层次的知识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10.83KB 文档页数:12
真理是什么呢?亚里士多德认为逻辑与它有关。他的讲义合集《工具论》(O rg a n o n,可 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是最早的关于逻辑的详细著作。对于古希腊人而言,逻辑是追寻真理的 过程中用于分析语言的一种手段,因此它被认为是一种哲学。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的基础是 三段论。最有名的三段论(它并非是在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中发现的)是: (所有的人都是要死的; 苏格拉底是人; 所以,苏格拉底是要死的。)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90.29KB 文档页数:212
本书的十篇论文体现了我们时代的一位伟大哲学家一生中连续五十年的 成就。所有这些文章都具有代表性,我们可以将其中几篇视作他的一些最重 要的著述。尽管如此,这里只有一篇是先前经罗素勋爵的允许出过精装本, 并且是通过图书行业的正常渠道发行的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62MB 文档页数:96
一、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二、批判性思维的本质 三、学习批判性思维的意义 四、如何发展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一、批判性思维的过程 二、批判性思维的指导性原则 三、批判性思维的逻辑基础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25MB 文档页数:355
本书分为五个逻辑相承的部分。导论部分,简述思想文化对生存与毁灭这一永恒的精神主义沉思。本体论部分,阐释东西方富有代表性的生存哲学及其死亡意识对生与死予以生存论的领会。价值论部分,对生死命题予以价值论的沉思,并结合艺术文本加以分析。创造论部分,援以丰富的艺术史现象论述死亡意境及其表现。欣赏论部分,从阐释学、接受美学角度分析欣赏者对于死亡意境的审美欣赏与审美发现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51.5KB 文档页数:13
先秦儒家三个最大的人物是孔子,孟子,荀子。荀子的生卒年代不详,可能是 在公元前298一前238年之间。 荀子名况,又号荀卿,赵国(今河北省、山西省南部)人。《史记》的《孟子、 荀卿列传》说他五十岁来到齐国,当时齐国稷下是很大的学术中心,他可能是稷下 最后一位大思想家。《荀子》一书有三十二篇,其中很多是内容详细而逻辑严密的 论文,可能是荀子亲笔所写的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05.5KB 文档页数:46
第一章 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及其本质特征 第四节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和方法 第二章 世界的本质 第一节 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第二节 实践是人类世界的现实基础 第三节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功能 第三章 联系和发展的规律及思维方法 第一节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学说 第二节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第三节 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一、原因和结果 二、必然性和偶然性 三、可能性和现实性 四、内容和形式 五、现象和本质 第四节 辨证思维的基本方法 一、归纳和演绎 二、分析和综合 三、抽象和具体 四、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第四章 认识的基础、本质和过程 第一节 认识的基础和本质 一、实践是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 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决定力量 三、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四、反映是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和建构过程 第二节 认识的辨证发展过程 一、 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 二、认识辨证发展的基本规律 三、认识过程中的非理性因素 四、认识论和思想路线的统一 第三节 认识的真理性和价值性 一、 真理的客观性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三、真理和谬误的辨证关系 四、检验真理的标准 五、认识的价值性问题 第五章 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 第一节 社会的实践本质 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二、实践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三、社会有机体的自我更新机制 第二节 社会的经济结构 一、生产力的构成及特点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三、经济结构和阶级 第三节 社会的政治结构 一、社会政治结构及核心 二、国家的起源和本质 三、国家的职能和形式 四、国家的类型和消亡 第四节 社会的意识结构 一、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二、社会意识的构成 三、社会意识形态诸形式 四、社会意识形态的功能 第六章 社会规律的客观性和历史主体的能动性 第一节 社会规律的客观性及其基本内容 第二节、历史主体的能动性及其社会作用 第三节 社会规律的客观性与历史主体能动性的关系 四、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发挥人的能动作用 第七章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 第一节 社会发展是一个历史进步过程 第二节 人的发展是一个自由解放过程 第三节 共产主义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68.5KB 文档页数:10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思维、语言与逻辑 一、“逻辑”的含义 “逻辑”一词是根据英语“Logic”音译而来它源出于希腊文Logos(逻 各斯),原意指思想、言辞、理性、秩序、规律性等。古希腊学者用这个词指称 研究推理论证的学问。西方逻辑学传入我国,始于明朝李之藻翻译《名理探》 一书。清朝末年的著名学者严复在翻译《穆勒名学》时,首次将“Logic”译为 “逻辑”,但并没有将“逻辑”这个词定为这门学科的名称,他将逻辑学称为 “名学”,因为中国先秦时期就有“名学的概念。当时有人引用日本的译名称 之为“论理学”,也有人译为“辩学”。孙中山先生则称其为“理则学”,这个名 称在台湾至今沿用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3.62KB 文档页数:2
我是学新闻专业的,将来应该跟广播电视和报纸等文化载体打的交道更多,所以在这里 粗浅地谈一下在文化艺术的表达中所应用到的逻辑常识。 有一种观点认为:文化艺术跟逻辑思维是不搭界的,因为文化艺术属于形象思维,而形 象思维是排斥逻辑思维的。这显然是不对的诚然,我们创作和欣赏电影、电视,阅读小说、 诗歌,形象思维占着主导地位,但这并不排斥逻辑思维在其中的逻辑作用。艺术作品要把最 好的情节、表现手法奉献给观众,一是要用形象的手段将抽象的东西转化为形象的东西,二 是要利用抽象的东西增加其艺术内涵。前者的实现要遵守形象思维的规律,后者的完成要遵 循逻辑思维的规律
首页上页89101112131415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147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