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人文与社会科学相关电子书籍:死亡美学●颜翔林+着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355,文件大小:5.25MB,团购合买
本书分为五个逻辑相承的部分。导论部分,简述思想文化对生存与毁灭这一永恒的精神主义沉思。本体论部分,阐释东西方富有代表性的生存哲学及其死亡意识对生与死予以生存论的领会。价值论部分,对生死命题予以价值论的沉思,并结合艺术文本加以分析。创造论部分,援以丰富的艺术史现象论述死亡意境及其表现。欣赏论部分,从阐释学、接受美学角度分析欣赏者对于死亡意境的审美欣赏与审美发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死亡美学 作者颜翔林 贲任编辑曹坚平 封面设计沈兆荣 出版学怵版 上海钦州南路81号 邮政编码:200233 发行新华书店上海发行所 印刷松江新桥新生印刷厂 规格850×11681/32 版次1998年10月第1版 1998年|0)月第1次印刷 印张 字数255,000 印数30 书号ISBN7-80616-537-1/B·45 定价15.00元

内容提要 本书从文化哲学、美学、神话学、阐释学等视界对人类精神 现象学的最高命题一生与死予以本体论、生存论、价值论的诗 意运思,进而进人生存与毁灭和艺术的美学联系研究在历史与 逻辑相统一的前提下,结合文化史、艺术史的丰富资料,提出一 系列富有审美发现意义的见解。 本书分为五个逻辑相承的部分。导论部分,简述思想文化对 生存与毁灭这一永恒的精神主义沉思。本体论部分,阐释东西方 富有代表性的生存哲学及其死亡意识对生与死予以生存论的 领会。价值论部分,对生死命题予以价值论的沉思,并结合艺术 文本加以分析。创造论部分,援以丰富的艺术史现象论述死亡意 境及其表现。欣赏论部分,从阐释学、接受美学角度分析欣赏者 对于死亡意境的审美欣赏与审美发现

Capsule Summary This attractive book gives a comprehensive exposition to the lasting meditation of humanity on"to be or not to be. "It involves Culture Philosophy, Aesthetics, Mytholoy and Hermeneutics with a plenty of date in art & culture It divides into five parts successive logically. The intro- duction epitomizes reflections by thinkers upon this subject The ontology part interprets typical views by oriental-west- ern authors on existence philosophy death consciousness The axiology part analyses much artistic text regarding life and- death reflections. The part on creation expounds the artistic conceptions about death on the basis of plenty of his- toric phenomena in art the final part analyses the aesthetic discovery of these artistic conceptions on the party of the ap precatory

序 樊篱 翔林1990年秋来湘就学随余攻读文艺学专业。来湘前,他 对文艺学美学曾长期自学,基础扎实。入学后,好学深思,孜孜 不倦学业日进。对西方的现代哲学美学、文艺学,对中国古代 的庄子、屈原,尤为至爱。毕业前,曾选定“生存与毁灭”作为学位 论文的题目,并写作了相当一部分,后感时间仓促,难以完结,改 作他题。离校之后,于教学之暇,笔耕不辍,终成此书。 死亡”这个人生命运之谜,它涉及哲学、伦理学、宗教,前人 曾多有探讨。但在我国现当代,研究者却不多,而文艺学、美学对 于这一命题的系统探讨,则更付阙如。翔林汲取中外文化之精 英,对这个课题待别是对“死亡意境”,包括“死亡意境的界定” 死亡意境的创造”、“死亡煮境的欣赏”等作了相当详尽的论述。 作者具有丰富的艺术史美学史的知识,有深层次的思维能力和 艺术鉴赏能力,所著材料扎实,论据周密,见解新颖,是一部有悟 性的学术著作。 但西方现代美学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现象包含着合理的成

分,也有不少的谬误和片面性,或源于它哲学观点的失误,或把 现代主义的艺术经验当作普遍的艺术规律,或孤立地研究文本, 或离开人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单纯从人的自然性去解释复杂的 文艺现象。要披砂拣金,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诚非易事。书 中的一些地方采用了他们的观点,多为合理成分,有的或可商 榷。如用弗洛依德的“死的本能”解释林黛玉之死,消解其社会历 史内容,难以令人首肯。艺术更是一种形态各异、变化万千、生生 不已的精神现象伟大的艺术家在创作上只是不重复前人,也不 重复自已。因此要对古往今来的艺术现象作普遍性的理论概 括,是极为艰难的。最容易出现的缺点就是以偏概全,根据部分 艺术现象,作出普遍性的理论概括。我们难以避免这个缺点,却 是应该追求目标。望翔林勉之。是为序

目录 序……………………………………………樊1 第一编美与艺术的永恒家园……………………………1 第一章走向美学的终极………………………… 第一节永远的玄学……………………………………8 第二节艺术宫殿里的长春藤 10 笫三节艺术现象学的钟情目标……………………12 第二章终极与诞生…………………………………15 第一节终点与起点…………06 第二节理性与情感的对峙与和解……………23 第三节哲学、艺术的水恒母题… 28 第二编死亡的价值追问……………………………………30 第三章死亡价值是什么?…………………………………38 第一节东方圣哲孔子云:杀身以成仁……………39 第二节基督教晓谕:善者入天堂 ·齿·自·面—·鲁m自··。音 42 第三节今道友信说:死是最高的美学命题… 46 第四章死亡价值为什么? 第一节生与死、艺术与美走向什么目标?………55

第二节艺术如何言说死亡的意义? 61 第三节林中路:何谓美学意义的死亡价值?………71 第三编人类精神的黑色花冠 76 第五章死亡的本体论话语… 77 第一节三重文化的聚会—死亡文化 77 第二节二律背反一一精神界无法解脱的枷锁 88 第六章乞力马扎罗的雪:生与死的诗性沉思 134 第一节徘徊于真与假之间的死亡…………… 134 第二节死亡的悲与喜的双重变奏悲剧意义的 艺境中的死亡 137 第三节美的死亡和死亡的非美……………142 第七章死亡意境的美学巡视… 149 第一节三位一体—死亡·艺术·美学………149 第二节红与黑:秋水与游鱼的对话自杀与被杀: 花魂与诗魂的对话………………185 第三节死亡与语言—死亡与性爱死亡与美— 死亡与高峰体验……………………21l 第四节·落花流水春去也—骷髅之言音乐 超死的工具……………………242 第四编面对死亡的艺术灵感………… 262 第八章艺术与死亡的亲和力…………………264 第一节卡西尔:语言神话宗教—艺术与死亡的 黏合剂黑格尔、马克思:历史、理性阶级斗争 艺术与死亡的中间人 265 第二节历史残酷性的普遍决定力量 …268

第九章凡·高的向日葵和庄子的骷髅………………272 第一节死亡=美=自由=超越………272 第二节爱德华·蒙克说:我的家庭是疾病与死亡 的家庭…… ………………277 第三节山水·酒药仙·性爱·神话—艺术家的 超死工具… 282 第十章诗性的迷雾… 289 第一节不与物交,淡之至也 290 第二节生死皆著我之色彩 293 第三节白鹿精灵与毕加索的牛头 298 第五编如何解读艺境中的死亡 …307 第十一章艺术即智慧…… 309 第一节文化语境… 309 第二节观千剑而后识器 313 第三节历史的魔圈…………317 第十二章以心悟道………………………………321 第一节价值的杠杆 4··丽申非自曲d曲。击·垂申 321 第二节理性—艺术的标尺………………………324 第三节从美走向虚无 328 第十三章高山流水………………………………………333 第一节披文入情还是物我两忘?……… 334 第二节心灵之桥…………336 第三节康德说:我理解柏拉图甚于柏拉图对自已 的理解 339 结语:走向虚无 ●D●●着●岱●面看节。节。甲节·。甲节甲。中 345 作者附记 ,●看●DD萝,节甲甲甲带 ………………346

第一编 美与艺兆的永恒穿园 沅湘流不尽 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烟起, 萧萧枫树林 (唐·戴叔伦《过三间庙》) 仰视远古的天宇:神话巫术交糅浪漫楚风所孕化的那颗孤 独而痛苦空灵而洒脱的诗星,以生命的轨迹勾画出辉煌不朽的 艺术文本——一楚辞。它既是对于人生终极价值的追询:生死的最 高意义是什么?如何得以可能?也是对于美与永恒的坚定信仰 普遍的伦理原则和个别的完善人格是超时间之维的正义力量。 与此相适应,个体的善美的生命可以逾越死亡的限定而获得精 神性的不朽。诗人对死亡这一最高的哲学问题和最高的美

学问题予以诗意的沉思和哲学化的想象,他努力艺术性地克服 死亡和想象性地超越死亡,乃至在意志的实践行为方面弃生赴 死,以死的冲动( necr ophilious orientation)去自我实现生命的 价值意义,从而达到最本真的存在屈原用“惊采绝艳”的神话之 网交织诗意的死亡空间,他是中华文化史上第一个吟咏死亡的 诗人,也是第一个热恋死亡和超越死亡的诗人! 游于濠梁之上,从悠然从容的游鱼窥见到生命律动的快乐, 同样从虫尾于污泥中的乌龟和展翅扶摇的鲲鹏感悟到生命自由 的美与愉悦,这属于庄周生的冲动( biophilious orientation), 种潜意识的不自觉的流露。然面,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当他 的妻子死亡时,却“方箕踞鼓盆而歌”。他又与髑髅展开寓官式的 对话,借此表达一种生存是人间之累、精神与肉体的双重劳苦, 而死亡反倒是人生之累的解脱,自由与欢乐复归这样的显意识 的思想观念。这似乎呈现了中国古代这位诗人哲学家生死观方 面的矛盾,其实我们从他相对主义的哲学命题—“万物齐一, 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方生方死,方 死方生”即可体察到庄子在生死思维上的辩证统一。与屈原相 比,庄周显然也是诗意地,但更具有形而上和本体论色彩辩证地 思索死亡。他们同时代也同地域、同文化圈,诗与哲学、语言与神 话成为庄屈探问死亡问题的相同工具,追问人生生死的动机,其 结果生成为哲学和艺术的审美自由创造。庄屈的著作均具有美 学的风范,所不同的是前者的创造属诗化的哲学,而后者的创造 是哲学化的诗。庄周与屈原一道开启中国艺术之死亡主题的先 河,这两位楚地的文化尊神,怀着对生的畏与死的爱,或者对生 的爱与死的畏,带着对苍天的诘问和骷髅的对话已潜隐为中华 文化的根须,超越生命的时间性限定而达到哲学性艺术性的永 恒。死亡的阴影虽然早已遮蔽了他们,但他们的幻想、思辨、热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355页,可试读40页,点击继续阅读 ↓↓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