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 卷首答问 当死神降临的时候 (1) 1.弥留之际: 对生的贸恋,对死的抗拒 (1) ●对死亡的本能抗拒 ●从儿童到暮年:死亡意识的发展过程 2.死亡焦虑的缓解 ●垂暮之年恐惧死亡的心理原因 ●迈向死亡的心理阶段 ●缓解死亡焦虑的心理机制 3.落叶归根:垂死过程的归属心理 (13) ●强烈的回归感 ●生命之神和大地之神的统 4.阴曹地府的温馨:濒死经验 〔16) ●“地狱之行” ●濒死经验的科学探索 二、人生的终止符 ……∮(26)
1.寿命的极限…………………(26) ●“人生七十古来稀” ●人类寿命的两次革命 ●寿命的极限 2.死亡概念的历史发展 击由由s由,、 (34) ●传统死亡观念所面临的挑战 ●植物人:脑死亡 3.仁慈的残酷 (38) ●安乐死:死亡伦理学的滥觞 ●生命神圣论:安乐死的“非人性 ●安乐死的历史 ●理智、人道约选择 ●安乐死的命运:生命观念的更嬗 自我的毁灭…………………………(48) 1.忧郁的星期 ·4,甲甲+d4自省非 (48) ●惊人的数字 ●自杀的一般规律 2.外在的压力 ………………‘(54) ●迪尔凯姆的《自杀论》 ●四种外在的压力 3.自杀意义的一般探索 49) ●自杀行为的动机是为了“追求幸福” ●叔本华的自杀哲学 ●加谬的自杀哲学 4.自杀心理 (65) 痛苦的抉择
●并非都是懦夫 ●自杀是自由意志的体现吗 四.回故乡之路 -(72) 1.黄泉路上 ……………(72) ●中国丧葬的一般程序 ●丧葬形式 2.豪华的死宴…………………………(76) ●等级制度的廷伸 ●人殉 ●中国皇陵 3.悲哀的社会心理……………………(81) ●悲哀心理过程 ●怜悯·祝福·恐惧·期望 4.生者的重负 ……(86) ●最为死者操心的民族 ●丧祭与孝意 ●祖宗意识的重荷 五、天神的故乡 (92) 1.死亡与宗教 ,·,甲甲4,省 (92) ●心灵的慰藉 ●坟墓:神的发祥地 ●信仰的力量:不全是荒谬 2.天堂与地狱:剧场经纪人的旨意…、(96) ●上帝的妒嫉 ●诱惑加恐吓 ●永恒的许诺 3
●复活:永生之途 3.寂静的槃……………………〔101) ●苦难的渊薮 ●焚骨扬灰的寂灭 ●佛国净土 4.禁忌的秘密 …………………(107) ●禁忌的起源 ●触犯禁忌的后果 ●禁忌:神秘的死亡防止线 六、死亡与西方文化 (15) 1.古希腊哲学:“灵魂不朽”∵ (115) ●苏格拉底之死 ●灵魂不朽的哲学论证 2.现代哲学:存在主义的死亡观 (120) ●“上帝死了!” ●密布的死亡阴影 ●海德格尔:死亡本体论 3.文学艺术:浪漫主义的冥思吟咏∷.(127) ●死亡的悲剧精神 ●骷髅的美感 ●死亡的甜美诗意 4.死的震撼与爱的内涵 (132) ●死的震撼建构了爱的内涵 ●爱的意志意味着死的冲动 ●爱是死的暗示
七、死亡与中国文化 (139) 1.锦家死亡茜学: 未知生,蔫知死”……………的39) ●生重生,死则安死 ●伦理情感:哀死而不患死 2.庄子死亡哲学:“妻死鼓盆面歌” 144) ●超然与淡泊 ●生死齐一:审美超越 ●以天地为棺椁 ●魏晋风采 3.方士·炼丹·成仙之道 ………(↑51) ●嫦娥与方士 ●道家仙论 ●《抱朴子》:成仙之道 ●仙道神话 ●杀生之术 4.鬼之城 (158) 鬼神迷信 ●有鬼心理:恐惧与祈求 ●无鬼论 八、思考与超越 (162) 1.死亡的恐惧来自恐惧的本身 思考之 (162) ●个体的毁灭:死亡恐惧的本质 ●痛苦的意识:不幸的人啊! ●怒惧来源于恐惧本身 5
2.逃避死亡并非理智的抉择 思考之二 …………(167) ●西西弗精神 ●死去原知万事空 ●享受主义的逃遊策略 ●世俗的疯狂冲动:逃避策略之二 3.追求人格精神的不朽意义: 思考之三 ………(174) ●“有效”的抗拒 ●人类的雄心:成为上帝 ●长生不老;不朽之 ●复活与永生:不杅之二 ●飘忽不定约灵魂:不朽之三 ●家族绵延:不朽之四 ●永恒的伟大精神:不朽之五
当死神降临的时候 1弥留之际:对生的留恋、对死的抗拒 ●对死亡的本能抗拒 随着暮年的到来,死r,这-最严酷、最冷 峻的事实就活生生地摆在脹前了。人生的旅途已 H趋终点,死你意识犹如张巨,紧紧地罩 住了暮年老人的整个心房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死,毕竟是令人痛苦、 令人伤心的事情。面对生命的最后沉沦和毁灭 当死神叩响大门的財候,暮年老人的心态到底怎 样? 不同的人生制约着人们不向地对待死亡的现 实。儿女绕膝、子孙满堂、功就名垂而悠然亨受 暮年之欢愉的老人,也许更留恋生命,但是,他 们也往往能更容易平静地接受死亡的现实。而对 于那些孤苦伶仃、孑然-身的老人来说,在踏上 死亡之乡的旅程的时候,将会感到格外凄惨、孤
寂、心酸 然而,不管什么人,不管境况如何,总是抗 拒着死的到来,求生的本能和意志总是试图避 开种种生命障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地为生命 的延续而苦茗地挣扎、奋斗。 就要与所有的亲人告别、与这个生机盎然的 世界告别,迈向一个不知是天堂还是地狱的世 界.这事情会发生在我的身上吗? 弗洛伊德认为,在人的死亡潜意识中,当别 人,尤其是对自己不友好或者无关紧要的人死去 时,往往不免会有种愉快的感觉;但是,对于自 己,人们总是本能地加以否认,都认为死亡是与 自己套不相于的事情。因而,大多数老年人,尽 管明知自己死之将至,却总是尽量避免去谈论死 亡。在谈到其他老人的死时、他们也总是习惯 于强调死亡的偶然性。即使某个人活到100岁 油尽灯灭,自然死去,他健也总是说他死」疾 病,或者别的什么非必然性的原因。 在人生旅途中,不少人时常感受到生活在这 个世界中的种种烦恼、痛苦,感受到活着并非是 种轻松偷快的事情,甚至觉得生活毫无意义 还不如死了的好,不如与这个苦海般的罪恶世界 告别算了。然而,一旦当自已真的就要跨上驰向 死亡之乡的列车,他们又觉得这个世界充满诗 意和人情味,生命对于人来说实在太珍贵了;活 着,只要能活着,就是最好的。古希腊有个神话 2
传说:当俄底修斯和希措最伟大的英雄阿喀琉斯 在冥界相会,俄底修斯因阿喀琉斯在冥界亨有崇 高威望而向他表示祝贺时,后者却回答道:“不, 伟大的俄底修斯啊,不要这么轻松愉快地疴我谈 死亡吧!我宁愿在人世上做…一个帮工,跟随没有 土地、没有什么财产的穷人千活,也不愿在所有 的死者中享有大权 回归恁望,即返老还童的心理意向,是老年 人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由于对生的依恋,老年 人最羡慕的,莫过于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最大的 心理渴望,莫过于重新获得一个青春。他们不仅 不相信自已真的老了,而且也期望不被人们看成 是一个不中用的老人。在日常生活中,恭维老年 人的最动听的就是说“您真年轻”,“您看上去真的 没有您实际年龄那么大”之类的话。对此,他们 即便意识到某人的话带夸张成份和恭维用意,也 仍然会露出高兴的神色。这犹如一个不是很漂亮 的姑娘,明知某个男人不是寘心认为她很漂亮, 但听到他说的这种夸张的恭维话,照样会心花 放一样 ●从儿童到暮年:死亡意识的发展过程 死亡意识,不只是日薄西的暮年人有;对 死亡的恐惧、焦虑,也不是暮年人特有的现象 死亡是缠绕着人的-生的极其深切的人生问题 从童年到垂暮之年,死亡怠识是有个发展过程
的 步人儿童期,孩子们就开始对死亡问趣发生 兴趣了。他们最初提出的问题是:“人从什么地方 出现?又消失到什么地方?”在儿童的死亡意识 中,死亡是以逆转的,死了的人还可以活过 来,或者认为死就象是做梦一样。3至5岁的儿 童把死与死人泥为-谈,认为死是一种不会活 动、没有知觉的身体状态。5、6岁至8、9岁的 几童开始把死亡人格化,并认为死亡具有神秘的 和可怕的属性,具有把人“偷去”的本领。死使他 们联想起可怕的喑,并产生了焦虑与恐惧。9 岁至12岁的几童开始不再把死亡看作外在的力 量,而是看作自然的、普遍的、无法消除的现 象,但扔坚信“我是不会死的'。 少年对人的永生问题比对死亡回题更有兴 趣。有时,他们会因为人无法永生而感到悲哀 对死亡本能的否认,在年期得到了強烈的 体现。苏联学者科恩把这种心理特点归结为幼儿 期的自恋心理在青年时期的复苏。绝大多数的青 年都把自己想象成个伟大的人物、相信自己可 以战班切(包括死亡在内)而名垂千古。 胥年理所当然是极其留恋生命的。在歌德的 《浮上德》中,当浮士德进人狱中推备搭救甘江 卿时,她在精神恍惚之中、把他当成∫刽f手 她痛苦悲哀地呼嘁道:‘啊,啊!他们来了。苫 的死!”她苦地哀告,不要让她立矧就去死,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