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夫子著 死亡文化的 全方位解读
99512 200249551 死 殡葬文 王夫子著 中国社会出版社 P?王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殡葬文化学:死亡文化的全方位解读/王治国著一北京: 中社会出版社,1998.2 ISBN7-80146-015-4 1、殡…L.王…■、葬礼一文化一专题研究N.G11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98)第02422号 宾群文化学 死亡文化的全方位解读 王夫子著 责任编辑孟谦 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四城区西黄城柢南衙9号邮玟编码10032 河北大厂印崩有限公司印刷 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经销 开本:850×1168毫米1/32印张:2.75字数540千字 1998年2月第一版998年2月第一次印刷 印效:1-10100册(上、下卷)定价:32元 IsBN7-80146-015-4C·10
作者自序 诸君厌恶死亡,并力图回避它,可是谁也回避不了死亡。 死神的阴彩总是在人们的身边徘徊,它半眯着那双邪恶的眼 晴时刻窺視着您,一有机会便会毫无留情地将生命一把攫去, 而从不问该生命是伟大或渺小,高尚或卑鄙。生命是那么的 短暂,生活是那么的美好,以至“恋世”成了人类樂体无意 识的一种情结。 这一矛盾开始了人类对死亡的认知和向死亡的抗争,以 便征服死亡,使生命进入“永恒”的状态。这是人类对于自 我、人生、生命的最早的反思,死亡文化得以产生,它的观 念形态即死亡哲学最早是以“灵魂不死”学说为其表现的。死 亡文化的诞生标志着人类的自我意识不仅已将自己和自然界 区分开来,而且还将自己的生存状态和死亡状态区分开来了。 人类由此从精神上上升到了“人”的境界,成为了真正意义 上的“人”。 本书是从如下思路理解死亡文化的。人们的每一活动中 部包合着一类文化(观点),而全部的社会活动无非是两大类, 即生存活动和死亡活动:前者是围绕生存而展开的活动 嬰儿出世、优生、祝寿、学习、工作、交友……,后者是围 绕死亡事件而展开的活动,如死亡观、殡葬、篡、碑、祭祀 ,它们鄰各自形成一种文化。死亡文化就是一个社会 绕死亡事件而建立的文化(认知)体系,它分为三类形态,即 死亡的观念形态、操作形态和实物形态。死亡的观念形态指
对于死亡的看法,亦所谓“死亡哲学”,其意义在于帮助人们 理解死亡,死亡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给人们的生存提供一个 赖以无穷欢乐的精神支点和面对死亡时的安详,所谓生得其 益,死得其所。死亡的橾作形态即办丧事、祭祀等活动,实 物形态则是丧事和祭祀中所产生的各类物品,如棺椁、墓、碑 铭、纸线、祖庙等、实物形态和橾作形态统称为“殡葬”,这 过程所形成的文化被称为“殡葬文化”。显然,殡葬文化是 死亡文化的更感性部分,并受死亡观念形态即死亡哲学的影 响和支配。 至此,我对本书名作如下说明:本书原名为《死亡文化 学》。但在1997年6月作者赴北京参加全国第三次殡葬工作 会议时,猛然发现中国殡葬行业的同仁均难以接受该书名,而 他们又枸成本书的第一读者群,故只好改名为《殡葬文化 学》。此时,全书己写完,欲改动思路已无可能,因而又给此 书加了一个副标翘曰“死亡文化的全方位解读”。 关于本书的结构,作如下说明 上卷为“死亡文化概论”,对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死亡哲 学〔观)以及决定各民族各时代殡葬的基本样态的诸社会原 因作理论的一般讨论。它又分为五部分内容 首先讨论“文化”,并于其中讨论“死亡文化”,指出死 亡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的一有机部分,而殡葬文化又构成死 亡文化的一部分。为此,从哲学上追溯到人类思维的逻辑结 枃及其展开,并通过原始社会的殡葬情况说明了殡葬和社会 生存的关联。这一延伸性讨论为全书建立了一个理论出发点 (第一、二、三章)。其次,讨论了各时代有代表性的生死观, 通过不同时期那些思想家们的精辟论述,我们感受到了人类 思想的闪光。本人尤成儒家极具阳剛之气的“入世主义”的
人生观,故着重讨论了儒家的生死观(第四、五、六、七 章)。再次,回顾了20世纪“人类文化学”认真研究死亡问 題以来的成果和现状,提出了自己对“个体死亡的意义”和 死亡文化的本质”的理解,并指出,一切死亡文化的“本 质”在于“超越死亡”(第八章)。再次,讨论了影响殡葬的 “六大社会要素”、它大体上可以使我们“读懂”殡葬活动为 什么会办成你看到的那个样态,并给我们“欣赏”殡葬活动 时提供一些观察点(第尤章)。最后,将对死亡文化及殡葬文 化的观察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慇维俯视点、,即从文明的高度和 统一的社会文化的观点看待殡葬,并比较了中、西方死亡文 化之差别(第十章)。第二、九、十章尤为作者独立地深思熟 虑之结果,为全书的精华所在。 下卷为“死亡文化专论”,它以中国历史为主要对象,对 传统的殡葬操作程式及殡葬实物作专题性讨论,也就是将上 卷的理论结论用于此作个别的文化说明。下卷对中国古代的 经、史和杂记小说作了大量的引证,夹叙夹议,多一家之言 旨在“观令鉴古”,通过这一讨论发掘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尤 其是儒家文化,以鼓中华民族的阳刚之气,以饱满的热情走 向21世纪。第二十五章笫五节“关于中国殡葬改革的设想” 中,作者提出应当重建子女为父母“居丧”的制度,并以国 家法令或礼制的形式阖定下来。所谫宏扬儒家文化已是由口 号堤倡到了进入实际操作的时候了!从梁濑溟先生偈导“复 兴”儒学以來已近80年了,没有实际操作,一切口号都将成 为空谈。 死亡文化是生者所建立,是生者依照自己对生命、死亡 的理解所建立,因而,死亡文化实际上是一种特殊形态的生 存文化。围绕死亡事件而展开的活动涉及到了生者社会生活
的各个方面,诸如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社会心理、民风 民俗、人情世故和礼尚往来等,因而死亡文化不仅是一个大 休亲,而且殡葬在中国古代被作为了国家进行社会治理的 个重要杠杆。本书著重探讨了中国古代社会何以形成“隆丧 厚葬”传統的诸社会原因,以及中国古代殡葬文化的持征,它 和社会治理的关籴。自然,本书绝非囿于讨论死亡及殡葬,更 广意义上旨在通过殡笋这一社会风俗的重要方面以说明人 性、人们的生存和社会治理等问題。所谓“经世致用”之学, 斯之谓也。殡葬历来是社会的一个窗口、一面镜子,通过它 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时代的脉搏在跳动,窥视到一个社会 个民族一个文明的兴衰荣辱 本书未专门介绍中国少数民族的殡葬习俗,这方面的资 料尤繁杂,过多的引述会使本书成为民俗学资料汇編,失去 “文化学”的本来意义,而且这些資料的真实性又难以确证。 本书也未能讨论国外殡葬情祝,它们最好还是留給专门 的著作去讨论。 自乐是一种文明病,也未进入本书的讨论。自杀更多地 属于“死亡学”的范嚼,这方面社会学界已有专著。 本人治学素称求实严谨,厌漂浮之言,所言务求有所本 所思,此书堪为本人治学多年的扛鼎之作。吾不敏,虽殚精 竭虑,仍难免挂一漏万,多一孔之见,诚望大方之家指正焉。 本书上卷由刘伏海教授、下卷由扬全鑫教授分别审稿,并 堤出了許多的宝贲意見,他们分别是我在大学时欧洲哲学史 和中国哲学史的老师。对此亦谨表谢意!若书中有误仍当由 作者本人负责。 是为序
目 B!N ZANG WEN HUA XUE 殡葬文化学 录 上卷死亡文化概论 第一绪论-…-文化和死亡文化 第·节文化的界定 、“文化”-词的由来………………(4) 文化”的三类形态 、中国古代“文化”一的含义 (8) 四、文化的基本特征和社会功能 (9) 第二节死亡文化的界定……… (12) 第三节地质年代的划分和早期的人 类 第四节人类殡葬的起源 (21) 第五节研究死亡文化的意义和方法 (25) 第二亘原始思维及其特征 第一节人类思笙的三个环节………(31) 第二节原始人的自然崇拜……………(35 第二节原始人的自我崇拜 (38)
目 BIN ZANG WEN HUA XUE 殡葬文 录 、血崇拜 t1p面面 …(38) 二、性尝拜 ………(40) 三、鬼魂崇拜………………………(41) 祖先宗拜……………………(43) 第四节原始人的综合崇拜:原始人 与鬼神既联合又斗争的关系…(44) 禁总和巫术… 献祭和祈 48) 图腾崇拜 ··,专中·,日百·4 (50) 第五节原始宗教和原始思维…………(52) 、原始宗教及其根源…………(52) 二、原始思维及其特征……… 三、原始宗教的文化意义………(58) 第三韋从原始殡葬看人类早期的 死亡文化 第一节原始时代的文化遗址………(63) 、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 、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65)
目 JN ZANG WEN HCA XUE 殡葬文化学 录 第二节仰韶文北的殡葬 ………·(69) 第三节龙山文化的殡葬…………………(72) 第四节原始葬式与魂认知的关系 …(75) 、灵魂观念与葬式的关糸…………(76) 氏族血缘关糸对原始殡葬的影响 ………………………………(78) 第五节原始的死亡文化及殡葬的 特征 ·、曲,卓专·甲导,中中·导,垂中4 (79) 第匹罩中国古代哲学的生死观 第·节原始宗教的生死观…………(85) 第.二节孔子及其儒家学派的生死观 (88) 第二节老、庄及其道家学派的生死观 (93) 老子道家约生死观…………(93) 、庄子道家的生死观… 第四节墨子及其墨家学派的生死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