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新登字11号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屮西死亡关学/陆扬著.-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9 ISBN7-5622-19389/B.52 Ⅰ.中…Ⅱ.陆…Ⅲ.死亡-美学对比研究中 西方国家.B83 中国版本图书馆CP数据核字(98)第01553号 ZHONGXI SIWANG MEIXUF 中西死亡美学 心陆扬著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武吕柱子山邮绵:430079) 新华书店湖北发行所经销 武汉市新华印刷厂印刷 责任编辑:廖水明 封面设计:甘英 责任校对:张钟 督印:方汉江 开木:850×1681/2 印张:8.125 宁数:204千宇 版次:199年9H第1版 1998年9月第1次印刷 印数:1-1500 定价;3.00元 本书如有印装质量问题,可向承印,调换
旧添录 死 目 录 引|言………………… 第一章死亡的审美价值… 死亡的困顿 西方文化中的死亡价值取向 17 中国文化中的死亡价值观 8 死亡审美的两个契机 8 第二章死亡与崇高 崇高辨 苏格拉底之死 ..,,,, 耶稣之死 68 屈原之死 ·,,,····,··甲,鲁 76 第三章死亡与悲剧 ,,鲁售和 死亡与悲剧的起源 死亡:从偶然到必然的悲剧结局…… 91
生存还是毁灭 ‘44甲甲.,·曲., 101 死亡悲剧的中国模式 113 第四章死亡的现代意识 120 西死美学/目录 死亡本能… ………121 向死纲存在 131 荒原上的官声 143 第五章对灵魂鬼怪的思考 …153 灵魂与再生 154 灵瑰与美 16 鬼怪故事解码… ………176 第六章死亡与宗教 道教和长左 涅:大死与大生 198 禅与武士道 209 死亡与基督教 216 第七章自杀与艺术 ,,·,,,,,,·,,中,+,看卡专命曲“·“.“,1 自杀的艺术… 230 作家与自杀… 242
西死亡美学/引言 人是要死的。这恐怕是人类发现的所有真理中最为朴实 无华,也最是无从变易的一种。死亡似乎是一切生命的-个 必然归宿。无沦是一朵野花、一条毛虫,还是参天大树、雄狮 猛克,终将零落成泥化作烟尘。白然界的一些“奇迹”引发过 人类的长生梦想。20世纪加利福尼亚的两位科学家发现过 种细菌,据信已冰冻万年之久。然一经解冻,细菌即始繁 殖——它们复活了!然而南极永恒的冰雪覆盖之下的生命休 眠态,其实不是人类所梦想的水生范式。 万年,即便是一臼万年,毕竞也是有限的。生物界当得 上不朽美誉的或许可推阿米巴变形虫。这是极为原始的一种 生命,藉细胞分裂繁殖,不似推陈出新的其他物种,从一-定程 度上讲,第一个阿米巴迄今尤在。然一只太阳的烈焰灭熄,阿 米巴的骄傲亦将不复存在。生命依然是有限的 没有人会忌阿米巴。因为显而易见比较之下死亡已梨
●|是大自然赋予高等生命的一个恩赐。万物皆归灭寂。但是独 中有人类对死亡进行思考。是以诚如审美是人类独具的一种能 死力,死亡也不失为人类独有的一类事件。加缪断言对人类而 美言只有一个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即自杀,就是言人类叮以改 学 变自然的进程,以自由意志来选择死亡。但死亡更多表现为 3个令人不解的谜。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有一段著名独 白,时丹麦王子哈姆雷特欲以一把小刀了断,跳出人生的无边 苦海: 去死,去睡 去睡,也许去梦:嗅,这就糟糕, 因为死亡的睡眠中会作什么梦 当我们摆脱了这付皮囊, 然使人踌躇。适因如此 生命而为永久的灾难。 ……谁愿意承受 这疲惫人生的呻吟、汗流 倘不是惧怕死后的情状, 那片陌生的国土,从它的边界上, 从不曾有人回来过? (第三幕第1场) 哈姆雷特的犹疑自有一段壮烈的复仇故事引出,这是 后话 哈姆嘗特的犹疑毋宁说是人类在死亡面前的普遍的惑 心态的一个写真,此一心态在东方文化中其实也早有反映 罐醋《约伯记》说:“死亡在上帝面前是赤裸裸。(第二十六章6)、 《新约》中耶稣则说:凡是相信我的人必不死。这是以死亡为
最高神方能洞悉的隐秘。儒家的传统中,当季路向孔子讨教 死亡事时,孔子也仅寥寥答以六个字:“未知生,焉知死?”(《论 语先进》),表现了一种讳莫如深的态度。毕竟,相对于广袤死 无垠的时间和空间,人的生命是太为短暂了。它宛若流星,瞬美 间便消失在漫无际涯的永恒之中。是以赫拉克利特能够断|学 言,生与死睡与醒青年和老年都是一回事情。这绝不仅仅引 是辩证法的一个名例,当中透现出的人生哲理,是足可给人以 不尽回味的。 但是人类能够思考。人类对死亡的思考有迹象表明已同 他创造的文明一样悠久。人不同于动物,这早已成了历代哲 人的共识。托马斯·阿奎那《神学大全》中,针对人何以似植物 垂直而立,不似在生物进化阶上更高一级的动物匍伏在地这 近乎滑稽的典型的经院哲学式的诘难,作过姐下答辩 因为五官赋予人类,并不像动物那样仅仅是为满足 求生之必需,而是同样也为了求知。因此,其他动物唯以 食物和交合为从中获取快感的感觉对象,唯独人类在感 觉对象的美中,获得为其自身缘故的快感。故而由于感 官主要是位居脸上,其他动物是面朝地以便觅食,维持生 存;而人的脸面则保持垂直,以便通过感官,主要是通过 更为敏锐、更能洞烛事物差别的视觉,自由抱环顾天上地 下他周围的感觉对象,而从万物中获取理性知识。① 这还是言独人类能够审美,审美不仅超越了束缚动物的物种 尺度,而且是--种理性的活动。人类摆脱了动物与自然界混 ①托马斯·阿奎那:《裨学大全》,第一编,第91题,第3文,纽约 1948年英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