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1402)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69MB 文档页数:11
利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以200 mm×2040 mm板坯连铸结晶器为原型,建立1∶4水模型进行实验,对结晶器内钢液流动形态、流速及各流态所占比例、液面波动、以水口为中心结晶器两侧对称点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水口两侧液面水平流速、水口两侧对称位置液面至结晶器底部垂直方向速度和钢液对两侧窄面的冲击深度进行系统地研究和分析,并对比拉速的影响.研究表明,粒子图像测速技术不仅可以测量结晶器内流场流速,还可以对流场对称性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定量分析,为研究连铸参数变化,比如拉速、水口结构和水口浸入深度,对板坯连铸结晶器内钢液流动及对称性的影响提供一种较为精确的方法和思路.通过分析得出,在本实验条件下拉速0.5 m·min-1优于0.6 m·min-1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83.32KB 文档页数:6
基于CFD多相流欧拉模型,针对后混合式磨料水射流除鳞喷嘴中磨料与水混合均匀性差、射流能量利用率低的缺点,应用Fluent软件对磨料侧进式、切进式和平行多射流式3种进料方式的喷嘴进行三维数值模拟,通过喷嘴内部流场速度矢量图分析了3种进料方式下高压水与磨料的作用机理,并通过磨料体积分数云图比较了流场的均匀性.结果表明:与磨料侧进式喷嘴相比,磨料切进式和平行多射流式喷嘴能够改善磨料与水的混合效果,使流场内磨料分布均匀.但切进式喷嘴会增加喷嘴内部的磨损,需要采用更耐磨的材料.与前两种喷嘴相比,平行多射流式喷嘴可得到磨料与水最好的混合均匀性,实际应用中还可以根据需要对水射流的流量及作用方式进行调节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85MB 文档页数:42
第一节 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 第二节 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 一、反射概念 二、反射弧 三、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 四、反射弧中枢部分的兴奋传布 (一)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二)反射弧中枢部分兴奋传布的特征 五、中枢抑制 (一)突触后抑制 (二)突触前抑制 六、反射活动的反馈调节 第三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 一、脊髓的感觉传导与分析功能 二、丘脑 三、感觉投射系统 四、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功能 (一)大脑皮层的结构特点与分区 (二)体表感觉 (三)中央前回的感觉投射 (四)内脏感觉 (五)视觉 (六)听觉 (七)嗅觉和味觉 五、痛觉的病理生理 (一)皮肤痛觉与传导通路 (二)内脏痛的特征与牵涉痛 第四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一)脊休克 (二)屈肌反射与对侧伸肌反射 (三)牵张反射 (四)节间反射 二、低位脑干肌紧张的调节 (一)去大脑僵直 (二)α僵直和γ僵直 三、姿势反射 (一)状态反射 (二)翻正反射 四、小脑 (一)前庭小脑 (二)脊髓小脑 (三)皮层小脑 (四)小脑内局部神经元回路 五、基底神经节 六、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一)大脑皮层的主要运动区 (二)锥体系 (三)锥体外系 (四)皮层运动区和锥体系功能障碍对运动的影响 第五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一、自主神经系统 (一)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特征 (二)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 二、脊髓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三、低位脑干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四、下丘脑 (一)体温调节 (二)摄食行为调节 (三)水平衡调节 (四)对腺垂体激素分泌的调节 (五)对情绪生理反应的影响 (六)对生物节律的控制 五、神经、内分泌和免疫功能的关系 (一)神经对免疫功能的作用 (二)免疫系统对神经活动的影响 (三)内分泌系统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四)免疫系统对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六、大脑皮层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一)新皮层 (二)边缘叶 第六节 脑的高级功能和脑电图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39MB 文档页数:101
分类 (1) 逐级接触式——板式塔 板式塔:内装塔板,气液传质在板上液层空间内进行; (2) 连续接触式——填料塔、湍球塔 填料塔:内装填料,气液传质在填料润湿表面进行。 (3) 其它传质设备 湿壁塔;鼓泡塔;文丘里混合器…… 功能 气液相传质的场所 提供足够大的传质接触面积 强化气液两相的湍流强度 塔设备的研发思路: (1) 总体上保证气液两相呈逆流流动 提供最大的传质推动力 (2) 每块板上或填料层内保证气液两相充分接触 尽可能减小传质阻力 (3) 提供足够大的气液两相通道 保证大通量、低压降、合适的弹性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5MB 文档页数:10
介绍了模拟结晶器内渣膜形成的实验方法, 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在保护渣传热方面所做的研究工作, 包括固态渣膜的界面热阻、保护渣的导热系数、辐射传热以及渣膜的光学性质, 并提出了今后在渣膜形成及传热研究中有待进一步完善的内容和方向.现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热丝法可以对渣膜的形成过程进行原位观察, 采用水冷铜探头法可以获取用于研究渣膜微观组织的固态渣膜样品.渣膜的界面热阻在0.0002~0.002 m2·K·W-1之间.在800℃以下, 保护渣的导热系数在1.0~2.0 W·m-1·K-1范围内, 且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加.渣膜中的晶体一方面可以增加渣膜的界面热阻, 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固态渣膜的反射率, 起到降低辐射热流的作用.此外, 过渡族金属氧化物的加入以及固态渣膜中弥散分布的微小颗粒也能改变渣膜的光学性质, 从而影响通过渣膜的辐射传热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87MB 文档页数:5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Q235碳素钢形变强化相变过程中超细铁素体在奥氏体内部的形核;使用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技术分析了析出的铁素体取向.结果表明,随内、外界条件不同,奥氏体内有两类典型的铁素体形核地点:形变带及奥氏体晶界附近的形变不均匀区原始奥氏体晶粒尺寸的增加,形变温度的降低有利于铁素体的形变带形核.在A3-Ar3的超细铁素体最佳形成温度区间,靠近A3形变可使铁素体及第2组织均匀分布.形变带形核造成带状分布的铁素体及第2相,不仅形貌上出现方向性,铁素体取向也出现择优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06.33KB 文档页数:4
以兴澄特钢连铸中间包为工程背景,根据相似原理建立了中间包水模型系统,研究了4流不同结构的中间包的流体流动特性.研究表明:原结构的中间包同一侧的两流之间的流体流动特性存在很大差异,与内侧流相比,外侧流的最小停留时间、峰值时间小,死区体积大,造成中间包内钢液温度不均匀,夹杂物不能有效地上浮去除,不能很好地满足高质量特钢生产的要求.采用优化后的挡墙和坝组合的中间包控流装置,外侧和内侧的停留时间分布趋于一致,表明外侧流和内侧流之间流动特性相近.中间包结构优化后平均死区百分数由原结构的58.2%降低到10.9%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MB 文档页数:333
本书共分六篇(二十四章)和结束语。第一篇(1—3章)阐述管理、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管理学的形成和发展,以及《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55页。当今管理学的主要流派;属于基本概念和“知往”的内容。第二至第六篇(4—24章)按管理过程的五大职能,即计划工作、组织工作、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工作、控制工作等,分别阐明各职能的基本原理、概念、目的、性质、内容、结构的特点,以及执行这些职能的方法和手段,为本书的主体内容,结束语:90年代管理理论与实践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属“鉴来”的内容,在一定意义上说也是本书的小结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86MB 文档页数:354
本书在以前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中药类专业使用的规划教材(中药化学肖崇厚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年)的基础上,对内容进行了重大的调整。对各重要化学成分类型按照其生合成的生源途径设立章节进行介绍,如设立了糖和苷类化合物章,内容包括原教材苷类章和其他成分章中的多糖部分,并增加了对糖类化合物的介绍;设立了苯丙素类化合物章,包括原教材的香豆素、木脂素,并调整增加了简单苯丙素类化合物的内容;设立了三萜类化合物章,内容包括游离三萜和三萜皂苷;设立了甾体类化合物章,内容包括原教材的强心苷章、皂苷章中的甾体皂苷部分、主要动物药化学成分章中的胆汁酸类化合物和蟾蜍蟾酥部分、以及其他成分章中的甾醇类和昆虫变态激素部分等;设立了鞣质章;生物碱类化合物章,对原教材中的生物碱的分类一节部分,亦按照生物碱的生合成的生源途径进行了重新调整,等等。此外,为了便于学生了解中药复方研究的有关问题,增设了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章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MB 文档页数:10
利用三维离散元法建立了无钟高炉布料模型,分析了料罐、旋转溜槽中的颗粒流动行为以及颗粒离开溜槽后的下落轨迹和料堆形成,可视化再现了装料过程.结果发现:炉料在流动过程中始终存在粒度偏析,料罐排料流为漏斗流,小颗粒由于偏析而倾向于后期排出;溜槽倾角对颗粒流动行为和料堆形成影响较大;溜槽内颗粒流由于溜槽旋转而向侧上部偏离和翻动,小颗粒因靠近壁面而位于料流内侧,大颗粒因聚集在溜槽上部而处在料流外侧,炉料颗粒偏析、偏转翻动和速度分布影响下落轨迹;在炉料下落到料面的堆积过程中,大颗粒易于向炉喉中心和边缘偏析,小颗粒因位于料流内侧和渗透作用而分布在堆尖下方且偏向中心侧.结合激光网格炉内测量技术料流轨迹测量结果,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
首页上页134135136137138139140141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1402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