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1537)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07KB 文档页数:13
2.1酶作为生物催化剂的性质 2.1.1很高的催化效率 酶催化一般在常温常压和中性pH下进行,催化效率特别高。如碳酸酐酶(carbonic anhydrase)催化CO2水合反应来说,反应速率是10 molCO22/ mole,这比非酶催化要快 107倍。再如脲酶催化尿素的水解反应,比非酶催化要快1014倍。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 是无机催化剂Fe的1010倍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39KB 文档页数:5
比较探究:《父母的心》导学案2_比较
文档格式:PPS 文档大小:226.5KB 文档页数:9
例1某人平时下班总是按预定时间到达某处,然 然后他妻子开车接他回家。有一天,他比平时提早 了三十分钟到达该处,于是此人就沿着妻子来接他 的方向步行回去并在冷 这一天,他 比平时提前了十显然是由于节省了从相遇点到 会合点,又从会合点返回相遇点这一了多长时 间 段路的缘故,故由相遇点到会合点需 开5分钟。而此人提前了三十分钟到 请思考一下,本题解答中隐含了哪些假设?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423.5KB 文档页数:21
1、定裸管及保温管的热损失,比较二者大小。 2、测定保温管保温材料(聚胺酯泡沫塑料)的导热系数入。 3、掌握管壁对空气自然对流传热膜系数的测定方法。 4、熟悉几种蒸汽加热设备传热系数的简便测定方法,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80.82KB 文档页数:6
基于泥床料浆的非牛顿体特征,以及料浆初始剪切应力与浓度的变化规律,本文提出了耙架扭矩计算模型.模型预测结果显示,耙架扭矩随底流浓度升高而增大,底流浓度对浓密机运行时的扭矩百分比的影响幅度可达4.67%,两者呈现为多项式函数关系.与此同时,泥床高度对耙架扭矩影响较小,影响幅度仅为0.27%.通过某铅锌矿膏体浓密机64 h运行过程实时监测数据对比,验证了模型关于底流浓度和泥床高度对扭矩的影响规律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85.79KB 文档页数:8
采用数值仿真技术建立了足尺钢筋混凝土墩柱精细有限元模型, 分析了侧向冲击荷载下墩柱的动态响应和抗冲击性能, 提出了一种基于截面损伤因子的损伤评估方法, 讨论了不同碰撞参数对钢筋混凝土墩柱破坏模式和损伤机理的影响.结果表明: 冲击荷载下钢筋混凝土墩柱的耗能主要分为接触区域局部耗能和构件整体耗能; 当冲击体的初始动能恒定时, 冲击质量和冲击速度的不同组合会导致钢筋混凝土墩柱损伤破坏机理的显著差异; 基于截面损伤因子的损伤评估方法可以比较准确地描述墩柱的破坏状态.轴压力对墩柱抗撞能力的有利贡献比较有限, 且墩柱随着轴力的增大更易发生剪切破坏; 冲头刚度对碰撞力和墩柱动态响应的影响十分显著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48MB 文档页数:11
Bouc–Wen模型在非识别激励工况下模拟的阻尼力与实际阻尼力误差较大,对非识别激励振幅过于敏感,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描述减振器滞回特性的改进模型。首先用Mechanical testing and simulation(MTS)疲劳试验机对磁流变减振器进行力学性能试验,获得在多种激励幅值、频率和电流作用下的阻尼力。采用阻尼力对位移的斜率与阻尼力关系来模拟滞回环特性曲线。根据滞回曲线特点利用二次多项式函数来表征滞回环斜率与阻尼力的关系,同时,引入关于速度的指数函数修正项,进而对改进后的Bouc–Wen模型进行参数识别,并对其进行仿真及验证。与试验得到的阻尼力进行对比,发现在非识别激励工况下,曲线吻合效果较好。对改进前后Bouc–Wen模型模拟的阻尼力特性曲线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改进后模型得到的阻尼力仿真值能够较好地模拟试验得到的各种工况下阻尼力的值,且优于Bouc–Wen模型,同时Bouc–Wen模型在非识别激励工况下模拟阻尼力精度较差这一问题得到了改善。新模型为保证车辆悬架系统在多变工况下仿真响应的准确性打下了基础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4.62MB 文档页数:34
1、掌握半加器、全加器、常用算术/逻辑运算单元等运算电路的电路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2、掌握典型的译码器、编码器、数据选择器、数据分配器等信号变换电路的电路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3、了解数字比较器的电路结构及其扩展方法;  第1、2学时:算术运算电路  第3、4学时:信号变换电路  第5、6学时:数值比较器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29.37KB 文档页数:6
为了确保未来核聚变反应堆的氘氚自持燃烧必需采用中子增殖材料来得到合适的氚增值比。金属铍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核聚变反应堆固态中子倍增材料,但其熔点低,高温抗辐照肿胀性能差,因此需要寻找和研发具有更高熔点和更耐辐照肿胀的新型中子增殖材料以满足更先进的聚变堆要求。本研究尝试提出并制备了一种更高熔点的铍钨合金(Be12W),通过X射线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它的相组成和表面结构进行分析。对新型铍钨合金进行高剂量的氦离子辐照,发现合金表面一次起泡的平均尺寸约为0.8 μm,面密度约为2.4×107 cm?2,而二次起泡的平均尺寸约为80 nm,面密度约为1.28×108 cm?2。分析氦辐照引起的表面起泡及其机制,并与纯铍和铍钛合金表面起泡的情况进行了对比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1.39MB 文档页数:10
针对传统熔融沉积成型面临的成型精度低和打印材料受限, 基于电流体动力熔融沉积在成形高度、材料种类、基板导电性和平整性、3D成形能力等方面的不足和局限性, 本研究提出一种电场驱动熔融喷射沉积3D打印新工艺, 其采用双加热集成式喷头并施加单极脉冲高电压(单电势), 利用电场驱动微量热熔融材料喷射并精准沉积来形成高分辨率结构.引入两种新的打印模式: 脉冲锥射流模式和连续锥射流模式, 拓展了可供打印材料的种类和范围.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 揭示了所提出工艺的成形机理、作用机制以及成形规律.利用提出的电场驱动熔融喷射沉积3D打印方法, 结合优化工艺参数, 完成了三个典型工程案例, 即大尺寸微尺度模具、大高宽比微结构、宏微跨尺度组织支架和网格三维结构.其中采用内径250 μm喷头, 打印出最小线宽4 μm线栅结构, 高宽比达到25:1薄壁圆环微结构.结果表明, 电场驱动熔融喷射沉积高分辨率3D打印具有打印分辨率高、材料普适性广、宏/微跨尺度的突出优势, 为实现低成本、高分辨率熔融沉积3D打印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
首页上页138139140141142143144145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1537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