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1704)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13.49KB 文档页数:5
以氧气高炉循环煤气加热工艺为背景,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CO和H2体积分数较高的煤气加热时的析碳行为。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和CO2体积分数是影响析碳反应的重要因素。在300-700℃范围内,当温度低于500℃时,析碳反应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当高于此温度时,反应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析碳反应包括CO分解析碳反应以及CO和H2的混合析碳反应。对比热力学理论与实验现象分析了析碳过程中以上两个反应可能起到的作用。采用扫描电镜,从微观结构上观察了500~700℃时加热过程中析出碳的形态并研究了析碳行为。另外,随着CO2体积分数的增加,析碳反应速率逐渐降低。在500℃和600℃时,CO2体积分数的增加对析碳行为有较大抑制作用,尤其在500℃时这种抑制作用更加明显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677KB 文档页数:50
第3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一、热力学是研究热现象的规律及其应用的学科。 二、在热力学中,不考虑物质的微观结构和过程,而以观测和实验事实做依据,主要以能量和统计的角度出发,从宏观上分析、研究在物态变化过程中有关热功转换的关系和条件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43.5KB 文档页数:27
一.用 Turbo上机过程 Turbo CC是一个集程序编辑、编译、连接、调试为一体的C语言程序开发软件,具有速度 快、效率高、功能强等优点,使用非常方便。C语言程序 Turbo员可在环境下进行全屏幕编 辑,利用窗口功能进行编译、连接、调试运行、环境设置等工作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53.25KB 文档页数:8
以两种红土镍矿为研究对象,通过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等手段对试样进行了分析,对比其异同点,并进行选择性还原焙烧实验,研究红土矿原矿性质对其还原焙烧的影响.结果发现,两种试样所含主要矿物相同,载镍矿相同,镍在原矿中分布规律也相似,但由于Fe、Si和Mg含量的差异造成其选择性还原焙烧-磁选结果有很大差异.其原因可能是焙烧过程中铁、镁、钙等阳离子和硅氧离子形成不同硅酸盐,影响了焙烧矿的熔融性和镍的反应活性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74.02KB 文档页数:4
1982年,IBM瑞士苏黎士实验室的葛宾尼(Gerd Binning)和海·罗雷尔(Heinrich Rohrer) 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扫描隧道显微镜(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简称stm).stm 使人类第一次能够实时地观察单个原子在物质表面的排列状态和与表面电子行为有关的物 化性质,在表面科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等领域的研究中有着重大的意义和广泛的应用 前景,被国际科学界公认为80年代世界十大科技成就之一.为表彰STM的发明者们对科 学研究的杰出贡献,1986年宾尼和罗雷尔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 与其它表面分析技术相比,STM具有如下独特的优点: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84.46KB 文档页数:4
1911年,荷兰莱顿大学的卡茂林昂尼斯意外地发现,将汞冷却到-268.98℃时,汞的 电阻突然消失;后来他又发现许多金属和合金都具有与上述汞相类似的低温下失去电阻的 特性,由于它的特殊导电性能,卡茂林昂尼斯称之为超导态.卡茂林由于他的这一发现获 得了1913年诺贝尔奖. 1933年,荷兰的迈斯纳和奥森菲尔德共同发现了超导体的另一个极为重要的性质,当 金属处在超导状态时,这时超导体内的磁感应强度为零,在对单晶锡球进行实验发现:锡 球过渡到超导态时,锡球周围的磁场突然发生变化,磁力线似乎一下子被排斥到超导体之 外去了,人们将这种现象称之为“迈斯纳效应” 为了寻找更适于应用的超导材料,几十年来,物理学家广泛搜查各种元素的低温特 性.除了汞、锡和铅以外,又发现铟
文档格式:PPS 文档大小:778.5KB 文档页数:22
密立根(Bobert Andrew Millikan)1868年3月22日生 于美国伊利诺斯州的莫里森镇他的父亲是镇上的牧师。 他生活和工作在一个以物理学最富革命性的发展为其特 征的时期,在这段时期建立的许多概念构成了我们今天 物理观念的基础。 密立根设计了一种研究油滴在电场和重力场作用下 运动的方法。这一实验后来被称做油滴实验,比起较早的 方法这是一项重大改进,用它得到了可靠并且可以重复测 量的电子电荷值。密立根令人信服地证明了电荷的不连续 性,这对最终建立物质的原子论有着重大的作用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27.33KB 文档页数:6
基于气门二次楔轧制原理,采用DEFORM-3D有限元软件研究了成形角改变时轧件心部应力和应变的变化规律,分析了成形角对楔横轧21-4N合金钢气门心部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成形角的增大,轧件心部的应力状态和应变状态更为合理,有利于防止心部疏松.相应的轧制实验结果验证了这个结果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64.71KB 文档页数:7
硬薄膜往往具有较脆的特性,在过载时易发生脆性断裂.本文研究了硬薄膜/软基体在锥形纳米压头作用下的断裂模式.利用等离子体化学沉积法在聚二醚酮基体上沉积生成类金刚石薄膜.使用纳米压痕法对其进行实验研究,实时记录纳米压头压入样品过程中所受的载荷以及位移.载荷位移曲线中有若干间断点,代表着裂纹的形成和扩展.压痕实验完成后,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聚焦离子束观察发现,类金刚石薄膜压痕处出现规则的贯穿厚度的环形裂纹和径向裂纹.最后,利用有限元法分析了硬薄膜/软基体在锥形压头作用下的应力分布,通过cohesive单元模拟环形裂纹的起始和扩展.结果表明:环形裂纹是由薄膜表面较高的径向拉应力引起的,较高的径向拉应力发生于压头和薄膜表面接触区域的外侧;径向裂纹则是由薄膜在界面附近较大的拉应力引起的.并且,各圈环形裂纹的半径基本呈线性递增,这和实验观测基本相符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34MB 文档页数:6
为了解决传统的图像识别算法无法准确识别铸坯表面缺陷的问题,提出一种考虑图像相邻像素影响的改进的多块局部二进制算法(MB-LBP).该算法将原始图像分成多个小区域,每个小区域再做等分,并计算平均灰度值,再运用局部二进制模式算法进行计算.对现场采集到的连铸坯表面裂纹、划伤、压痕、凹坑和无缺陷共五类1697个样本进行实验,整体识别率达到94.9%,而传统局部二进制模式算法的识别率为89.1%,说明本文算法具有更好的鲁棒性和抗噪能力
首页上页150151152153154155156157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1704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