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8243)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58.5KB 文档页数:3
前述普通精馏方式是以溶液中各个组分的挥发度不同作为分离的依据,若各组分的挥发度差异越大 (即相对挥发度a越大),越易分离。但工业生产中需要分离的溶液,也有不少其挥发度很接近或具有恒 沸点(最高或最低恒沸点),对于这类溶液的分离,用前诉的普通精馏方式就难以实现。例如: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69.5KB 文档页数:5
15.1 色谱法作为分析方法的最大特点是能分离混合物并分析之。 15.2 在色谱分析中,实验室之间可通用的定性参数是相对保留值和保留指数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47KB 文档页数:1
1、什么是函际收支?如何理解国际收支的含义?(10分) 2、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是什么?(10分) 3、在吸收分析法中,本雨贬值的效应有哪些?(10分) 4、某日纽约外汇市场上美元/瑞士法郎的即期汇率为1603040,3个月远期点数为140-135,试计算瑞士法郎美元3个月远期点数。(10分)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32.75KB 文档页数:7
开发一种高炉粉尘再资源化处理工艺,采用\非熔态还原-磁选分离-Zn的回收、富集\方法对典型高炉粉尘进行Fe、Zn非熔态分离研究.结果表明:在910~1 010℃,使用纯H2、CO为还原剂进行非熔态还原,同时实现粉尘中Fe2O3(s)→Fe(s)和ZnO(s)→Zn(g)的高度转变,金属化率达到90%以上,气化脱锌率达到99%以上,且还原过程未发生烧结.还原产物直接经磁选分离、富集得到TFe品位>90%的富Fe物料;含锌挥发物经回收、富集得到ZnO含量>92%的富Zn物料.成功地将高炉粉尘全部转化为MFe、ZnO等有价资源,实现了零排放,且分离过程不需高温熔融,过程能耗低,无环境污染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01MB 文档页数:6
针对转子不平衡故障和滚动轴承微弱损伤性故障的复合故障诊断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经验模式分解的故障诊断方法,进行复合故障的耦合特征分离和轴承损伤性故障信号特征提取研究.该方法首先通过经验模式分解将复合信号分解为若干个本征模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IMF);然后通过计算各IMF与原始复合信号的相关系数确定包含故障特征信息的主要成分,除去虚假分量;最后针对主要成分中的低频成分进行频谱分析提出转子故障特征,针对主要成分中的高频成分进行Hilbert包络解调提取调制故障特征,即轴承损伤性故障特征.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4.7MB 文档页数:34
第一节 财务报告分析程序和方法 第二节 财务比率分析 第三节 杜邦分析法 第四节 会计报表附注和审计报告分析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78.76KB 文档页数:5
将层次分析和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结合起来应用于煤与瓦斯突出预测研究中.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煤与瓦斯突出各影响因素权重系数,采用隶属函数构造了单因素判别矩阵,并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建立了煤与瓦斯突出预测模型.对平顶山研究区典型工作面进行了瓦斯突出危险性的定量预测和突出等级划分.结果表明,应用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判方法预测煤与瓦斯突出强度是可行的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8KB 文档页数:2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 overlapping epitope 4. MHC restriction 7.gene rearrangement 2. membrane cofactor protein, MCP 5.selectin 8. autocrine 3. killer cell inhibitory receptor, KIR 6. co-stimulating molecular.ITAM 10.C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g基因重排时的接合多样性包括密码子错位,框架移位突变,N端序列插入 2前BCR传递信号的作用包括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47.57KB 文档页数:5
本文用扫描电镜分析了钛质量分数为0.065%的高强度低合金钢在钙处理后铸坯和板材中夹杂物的形貌和大小;用EDS探针分析了夹杂物的成分.结果表明钛质量分数为0.065%的高强度低合金钢的夹杂物绝大部分为CaO-Al2O3-TiOx-CaS系夹杂物,并有少量的TiN,统计表明钢液钙处理效果良好.最后通过热力学计算分析了钢中TiN、CaS夹杂物的析出规律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08MB 文档页数:94
实验一 细菌的染色检查法 实验二 细菌的人工培养 实验三 细菌的生化反应 实验四 动物实验技术 实验五 细菌致病作用的测定 实验六 外界因子对细菌的作用 实验七 细菌的变异和药物的抗菌试验 实验八 细菌血清学试验 实验九 血液、骨髓的细菌学检查 实验十 脓液的细菌学检查 实验十一 粪便的细菌学检查 实验十二 尿液的细菌学检查 实验十三 结核病人痰标本的细菌学检查 实验十四 细菌感染后血清中抗体测定 实验十五 病毒感染后的形态学观察 实验十六 病毒组织培养及病毒对细胞致病作用的观察 实验十七 病毒的半数组织感染量(TCID50)和蚀斑分析 实验十八 病毒感染后血清抗体测定 实验十九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 实验二十 细菌耐药基因的重组 实验二十一 细菌 DNA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析 实验二十二 核酸探针和分子杂交技术 实验二十三 核酸扩增技术 实验二十四 蛋白质的分子检测方法 实验二十五 病原性真菌 实验二十六 病原性螺旋体
首页上页151152153154155156157158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8243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