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332)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1.86KB 文档页数:5
一、热力学基本方程是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综合,包含有热力学 理论的全面信息,是热力学理论框架的中心。 二、上述方程没有将物质的量列为状态变量,所以对有相变化和化 学变化的多相封闭系统,要求相变化和化学变化已达到平衡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79KB 文档页数:5
地下水水质是指水和其中所含的物质组分所共同表现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综合特 征。各项水质指标则表示水中的种类、成分和数量,是判断水质的具体衡量标准。地下水 中物质成分来源主要是由赋存于岩石圈中的地下水不断与岩土发生化学反应,并在大气 圈、水圈和生物圈进行水量交换而形成的,人类活动对地下水所含物质组分的改变与影响 呈日益加剧的趋势 地下水水质评价是地下水资源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水质符合要求的地下水才是 可以利用的地下水资源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44MB 文档页数:40
第一章 分析化学实验中的基本操作技术 第二章 分析化学实验 实验一 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练习 实验二 食醋中醋酸含量的测定 实验三 工业纯碱中总碱度测定(酸碱滴定法) 实验四 水样的总硬度的测定(络合滴定法) 实验五 铅、铋混合液中铅、铋含量的连续滴定(络合滴定法) 实验六 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高锰酸钾法) 实验七 注射液中葡萄糖含量的测定(碘量法) 实验八 可溶性氯化物中氯含量的测定(莫尔法) 实验九 考试实验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68.69KB 文档页数:4
一、选择题:A型题(每题1分,共40分) 1.人体生理学的任务是阐明 D.正常人体功能活动的规律E.人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人体细胞的功能 A.人体物理变化的规律B.人体化学变化的规律C 2.细胞膜脂质双分子层中,脂质分子的亲水端 A.均朝向细胞膜的内表面B.均朝向细胞膜的外表面C.面对面地朝向双分子层的中央 D.都在细胞膜的内外表面E.外层的朝向细胞膜的外表面,内层的朝向双分子层的中央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91.5KB 文档页数:35
一、化学技术监督概述 化学技术监督的目的是及时发现问题,消除隐患,防止电力设备在基建、启动、 运行和停、备用期间,由于水、汽、气、燃料品质不良而引起的事故,处长设备 的使用寿命,保证机组安全可靠运行。因此,化学技术监督工作是保证电力设备 安全、经济、稳定发、供电的一项重要措施。设计、基建、安装、调试及各发电、 供电单位应密切配合切实做好这项工作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98KB 文档页数:16
生物体内的各种蛋白质经常处于动态更新之中,蛋白质的更新包括蛋白质的分解代 谢和蛋白质的合成代谢;前者是指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及氨基酸继续分解为含氮的代谢 产物、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共有20种,其共同点 是均含氨基和羧基,不同点是它们的碳骨架各不相同,因此,脱去氨基后各个氨基酸的 碳骨架的分解途径有所不同,这就是个别氨基酸的代谢,也可称之为氨基酸的特殊代 谢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73MB 文档页数:341
第一章 绪论 ❖ 1.1 食品化学的概念及研究内容 ❖ 1.2 食品的物质属性及物质系统 ❖ 1.3 食品成分的理化性质及化学变化综述 ❖ 1.4 食品化学的发展历史及主要研究方法 ❖ 1.5 食品化学在食品科学中的地位及在食品工业技术发展中的作用 ❖ 1.6 本课程主要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二章 食品中的水和冰 第三章 碳水化合物 carbohydrate 第四章 脂类化合物 第五章 蛋白质与氨基酸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2.43KB 文档页数:1
一、土壤组成 土壤矿物质、有机质、水、空气 二、土壤背景值 土壤背景值又称土壤本底值。它代表一定环境单元中的一个统计量的特征 值。背景值这一概念最早是地质学家在应用地球化学探矿过程中引出的。背景值 指在各区域正常地质地理条件和地球化学条件下元素在各类自然体(岩石、风化 产物、土壤、沉积物、天然水、近地大气等)中的正常含量。在环境科学中,土 壤背景值是指在未受或少受人类活动影响下尚末受或少受污染和破坏的土壤中 元素的含量。当今,由于人类活动的长期积累和现代工农业的高速发展,使自然 环境的化学成分和含量水平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要想寻找一个绝对未受污染的土 壤环境是十分困难的,因此土壤环境背景值实际上是一个相对概念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31MB 文档页数:110
人是环境的产物,组成人体的物质都来自环境,在自然界,目前已知天然存在的化学元素有92种,在人体内已发现81种; 人体的化学元素组成,在种类和含量上都与地壳表层的元素组成密切相关。由于地壳表面化学元素分布的不均匀性,使得某些地区的水和/或土壤中某些元素过多或过少。当地居民通过饮水,食物等途径摄入这些元素过多或过少,而引起某些特异性疾病,称为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又称地方病(endemic diseases)。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判定: 1. 疾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地区性; 2. 疾病的发生与地质中某些化学元素之间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4.05MB 文档页数:41
一、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 (一)地下水的物理性质 1.温度 地下水的温度是因自然条件不同而变化 的。极地、高纬和山区的地下水温度很低、地 壳深处和火山活动区的地下水温度很高。地下 水温度通常与当地气温有一定的关系,温带和 亚热带平原区的浅层地下水,年平均温度比所 在地区年平均气温高1—2℃
首页上页1314151617181920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332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