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200)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5.35MB 文档页数:245
本书是医药、农药以及兽药(简称“三药”)领域的一本科技专著。到目前为止,国内 外关于药物中间体化学方面的专著还很少。 药物中间体是国家“三药”重大科技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药物中间体是“三药”发展 的支撑与基础。以医药为例:每年世界首次上市的新药几十个,其中95%为化学合成药物 是经过上千个医药中间体的研究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9.29MB 文档页数:9
单宁酸由于环保、价格低的特点在金属保护方面应用广泛,然而单一利用单宁酸作为缓蚀剂取得的效果有限,有研究表明盐类与缓蚀剂复配可以改善缓蚀剂的缓蚀效果。在此基础上进行单宁酸复配缓蚀剂的研究,采用两种复配剂氯化铁、钼酸钠分别与单宁酸(TA)缓蚀剂进行复配,研究其对碳钢Q235的缓蚀效果。通过硫酸铜点滴实验、浸泡实验、电化学实验对比氯化铁、钼酸钠分别与单宁酸复配后在碳钢表面的成膜特性及缓蚀效果。硫酸铜点滴液变色时间随着单宁酸中氯化铁和钼酸钠两种化合物浓度的升高出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浸泡实验可以看出在单宁酸中加入氯化铁和钼酸钠后,碳钢表面仅出现个别点蚀坑;根据电化学测试结果,对比加入氯化铁前后单宁酸缓蚀剂对碳钢的缓蚀效果,发现两者的电荷转移电阻由2698变为3711 Ω·cm2,腐蚀电流密度由2.734降为1.902 μA·cm?2。加入钼酸钠后,电荷转移电阻和腐蚀电流密度存在明显的增加与下降,电荷转移电阻由2698变为5100 Ω·cm2,腐蚀电流密度由2.734降为0.714 μA·cm?2。在单宁酸中添加氯化铁和钼酸钠都能改善单宁酸的缓蚀效果,其中单宁酸与钼酸钠复配的缓蚀效果更好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42MB 文档页数:302
本书以化学为中心系统地介绍涂料科学的基础理论,涂料的制备与应 用的原理,并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内容包括成膜过程,与涂料有关的流变 学,表面化学,颜色学以及溶剂、颜料和成膜物的作用、性质与制备方法等 等除了介绍涂料中重要的品种外,还介绍了涂料的前沿课题及各种新型涂 料,如高固体份涂料,粉末涂料,光敏涂料及各种特种涂料. 本书可供从事涂料与高分子教学研究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28.29KB 文档页数:5
通过铁矿粉和煤粉复合圆柱试样在1100~1250℃等温还原,研究了还原温度、还原时间和W煤粉/W矿粉比对还原度的影响,确定了适宜配煤量。用积分法计算了不同还原阶段的表现活化能。通过化学分析和电镜观察,检查了试样沿直径方向的还原均匀程度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59.5KB 文档页数:39
研究物质在 紫外、可见光区 的分子吸收光谱 的分析方法称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紫外—可 见分光光度法是利用某些物质的分子吸收200 ~ 800 nm光谱区的辐射来进行分析测定的方法。这 种分子吸收光谱产生于价电子和分子轨道上的电 子 在电子能级间的跃迁,广泛用于无机和有机物 质的定性和定量测定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36MB 文档页数:27
天然产物化学的研究是从有效成分或生理活性化合物的提出、分离工作开始的。在进行提出之前,应对所用材料的基源(如动、植物的学名)、产地、药用 部位、采集时间与方法等进行考查,并系统查阅文献,以充分了解、利用前人的经验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28KB 文档页数:20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大学化学课程是从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与认识物质世界的组成、结构及 其变化规律,是军队院校一门重要的基础课,是学员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 分,在培养学员科学的自然观、宇宙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以及良好的 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学员综合素质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34.5KB 文档页数:22
研究物质在紫外、可见光区的分子吸收 光谱的分析方法称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是利用某些物质的 分子吸收200~800nm光谱区的辐射来进行分 析测定的方法。 这种分子吸收光谱产生于价电子和分子轨 道上的电子在电子能级间的跃迁广泛用于无 机和有机物质的定性和定量测定。 2.1 分子吸收光谱的产生 2.2 有机化合物的电子光谱 2.2 有机化合物的电子光谱 2.4 定量分析 2.5 实验技术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24MB 文档页数:9
采用恒载荷拉伸应力腐蚀试验和电化学试验研究取向对Al-Zn-Mg合金型材的应力腐蚀(SCC) 开裂的影响, 腐蚀介质采用质量分数3. 5%的Na Cl溶液, 容器温度维持在50±2℃, 并通过光学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 等研究不同取向试样应力腐蚀前、后的微观形貌.结果表明横向试样在315 h时断裂, 而纵向试样在整个加载过程中未发生断裂, 纵向试样有更好的抗应力腐蚀开裂性能; 纵截面(L-S面) 的腐蚀电流密度为0. 980 m A·cm-2, 约为横截面(T-S面) 的5倍, 腐蚀倾向于沿挤压方向发展; 相比T-S面, L-S面晶粒间取向差较大, 大角度晶界多, 容易被腐蚀产生裂纹; 在应力腐蚀加载过程中, 试样先发生阳极溶解, 形成腐蚀坑, 聚集的腐蚀产物所产生的楔入力和恒定载荷的共同作用促使裂纹在腐蚀介质中加速扩展, 两种取向试样均发生了明显的晶间腐蚀, 存在应力腐蚀开裂的倾向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81MB 文档页数:24
第一节 概述 红外分光光度法:利用物质对红外光区电磁辐射的选择性吸收的特性来进行结构分析、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又称红外吸收光谱法; 一、红外光的区划 二、红外吸收过程 三、红外光谱的作用 四、红外光谱的表示方法 五、IR与UV的区别 第二节 红外分光光度法基本原理 红外分光光度法——研究物质结构与红外光谱之间关系 红外光谱——由吸收峰位置和吸收峰强度共同描述 一、红外吸收光谱的产生 二、振动形式 三、振动的自由度 四、特征峰与相关峰 五、吸收峰位置 六、吸收峰强度
首页上页1314151617181920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200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