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2190)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67.24KB 文档页数:16
◇石油和天然气工业未来发展浅析 ◇USGS的水科学战略方向 ◇NSF资助南极科学项目推动了新的冰川科学研究 ◇大地震多发于俯冲带和洋底断裂带的交叠区 ◇科学家首次确定晚奥陶纪地球赤道的精确位置 ◇ Nature Geoscience:气候变化促发生物大灭绝之后的生物复苏 ◇ Geology文章指出冰期变化影响火山活动 ◇ American Mineralogist文章指出科学家发现新矿物晶体 ◇ Science新模型解释斑岩型矿床的形成过程
文档格式:PPS 文档大小:1.11MB 文档页数:99
1.1 气体分子动理论 1.2 摩尔气体常数R 1.3 理想气体状态图 1.4 分子运动的速率分布 1.7 分子的碰撞频率与平均自由程 1.5 分子平动能的分布 1.8 实际气体 1.6 气体分子在重力场中的分布 1.9 气液间的转变-实际气体的等温线和液化 1.10 压缩因子图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96MB 文档页数:6
利用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取向成像技术分析了具有不同初始织构的镁合金AZ31动态再结晶晶粒的取向特征以及与相邻的形变晶粒的取向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初始织构以及不同应变量下动态再结晶新晶粒与形变晶粒的取向都相近,说明动态再结晶以连续方式进行,即亚晶转动方式.随形变量的增加,不同初始织构试样的晶粒都转向基面取向,但菊池带衬度图像显示大的形变晶粒内部很少有亚晶界存在并且菊池带质量高,说明塑性滑移机制仍在起很大作用但在靠近晶界处发生,形变晶粒是通过平行于压缩面方向剪切晶界而逐渐消失的.动态再结晶晶粒与相邻形变晶粒的取向差表明不同初始织构造成不同的取向差,但总的趋势是相同的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MB 文档页数:8
采用非等温热重的方法,在30% CO+70% N2(体积分数)气氛下,以10 K·min-1升温至1123 K的过程中,比较了铁酸钙与赤铁矿的逐级还原过程及其还原动力学.结果表明:铁酸钙和赤铁矿开始还原温度分别为873 K和623 K;由反应速率与反应度的关系及分阶段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发现,铁酸钙还原过程为两段式反应(CaO·Fe2O3→2CaO·Fe2O3→Fe),而赤铁矿还原过程为传统的三段式反应(Fe2O3→Fe3O4→FeO→Fe).通过Freeman-Carroll法计算得知铁酸钙和赤铁矿的还原平均活化能分别为49.88和43.74 kJ·mol-1;铁酸钙还原过程符合随机成核随后生长模型,动力学模式函数为Avrami-Erofeev方程,其积分形式为[-ln (1-α)]n;而赤铁矿还原过程动力学机理分为两部分,在还原度α为0.1~0.5时,为三级化学反应模型,模式函数积分形式为1-(1-α)3;在α为0.5~0.9时,符合二维圆柱形扩散模型,动力学模式函数为Valensi方程,其积分形式为α+(1-α)ln (1-α)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806.5KB 文档页数:175
第一章 物权法导论 第一节 物权法的概念与性质 第二节 现代物权法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 物权法的基本原则 第二章 物权概述 第一节 物权的概念与特征 第二节 物权的分类 第三节 物权的客体 第四节 物权的效力 第三章 物权变动 第一节 物权变动概述 第二节 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 第三节 基于法律行为以外原因的物权变动 第四节 物权变动的公示方法 第四章 所有权概述 第一节 所有权的概念与特征 第二节 所有权的内容 第三节 所有权的取得 第四节 所有权的行使与限制 第五章 不动产所有权 第一节 土地所有权 第二节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第三节 不动产相邻关系 第六章 共有 第一节 共有概述 第二节 按份共有 第三节 共同共有 第四节 准共有 第五节 共有财产的分割 第七章 用益物权概述 第一节 用益物权的概念、特征与分类 第二节 用益物权的体系与一般原则 第八章 土地承包经营权 第九章 建设用地使用权 第十章 宅基地使用权 第十一章 地役权 第十二章 担保物权概述 第十三章 抵押权 第十四章 质权 第十五章 留置权 第十六章 占有 第十七章 物权的保护(略) 第十八章 英美法中的财产法(略)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51MB 文档页数:22
掌握脑和脊髓的被膜的层次关系,硬膜外隙的位置、内容和特点,蛛网膜下隙及终池的位置与内容;硬脑膜的构成和特点,大脑镰和小脑幕的位置,硬脑膜窦的名称、位置和血液回流的途径;脑的动脉来源,颈内动脉、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主要分支和分布,大脑动脉环的构成、位置;脑脊液的产生与循环。熟悉蛛网膜粒的位置与作用;软膜的特点,脉络丛的形成和作用;小脑幕切迹疝的解剖学基础。了解齿状韧带的位置与作用;脊髓动脉的来源;脑的浅、深静脉回流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03MB 文档页数:8
通过分析突水水流井巷中漫延时空性变化的影响因素,提出了突水过程的三维动态仿真模型架构.经数据模型化、数据规则化、弧巷直巷化及井巷三维网络化处理,生成了井巷空间网络系统.通过研究水流在井巷空间网络中下向漫延、上向升涨的路径算法,构建了突水水流流经井巷的路径网络.结合突水水流流动的水力特征,解算了突水水流的漫延速度和到达时间.建立了能够真实模拟水流漫延过程的时空动态性变化的三维动态仿真模型.以国内某典型矿山的实际数据为例,验证了突水过程三维动态仿真模型的有效性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56MB 文档页数:7
以某矿综放工作面开采过程为背景,利用微震监测技术进行现场监测,并借助有限差分FLAC3D进行数值分析,研究在采动应力场不断变化过程中底板岩体微震破裂事件的时空演化规律,揭示煤层采动条件下潜在导水通道的孕育、发展和贯通过程.微震监测结果表明:微震事件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开采扰动对底板岩体破坏程度的影响;采煤期间,回采工作面附近微震事件呈现密集分布,底板岩体采动破坏严重,底板破裂深度达15 m.数值分析表明:由于煤层采动导致采场周围应力重分布,工作面前方应力增高,采空区下方应力降低,底板岩体随工作面回采经历了应力集中、释放并最终破坏;底板塑性破坏区深度达14 m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48MB 文档页数:6
采用热重法在1173~1373 K、全CO气氛条件下,对首钢烧结矿进行还原动力学实验,确定了还原反应的表观活化能,进而推断在还原反应的前期烧结矿还原速率均由界面反应控制,还原反应后期的控制环节为固相扩散.分别由未反应核模型和固相反应动力学模型,分段给出不同温度下控制环节突变的时间点;通过动力学公式计算,得出不同温度下的反应速率常数和固相扩散系数.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烧结矿在各还原阶段的微观形貌,验证了烧结矿还原动力学的机理,同时也证明了扩散控制阶段使用体积缩小的未反应核模型与实际情况是吻合的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48.25KB 文档页数:8
对织金新华含稀土磷矿酸解过程动力学及稀土浸出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REO转化率动力学曲线与P2O5转化率动力学曲线变化趋势相近,即随着温度和溶液酸度的升高,稀土的转化率提高;∑REO的酸解动力学可用德罗兹多夫方程来很好的描述,拟合曲线的相关系数在0.99以上.根据Arrhenius方程对磷矿酸解过程P2O5的反应表观活化能计算表明,织金新华磷矿酸解的主要反应为固态膜扩散控制过程,而稀土在磷矿中的类质同象存在形态也决定了其反应属于固态膜扩散控制过程.织金新华磷矿酸解过程稀土的浸出机理分析表明,稀土主要以RE2(SO4)3形式存在于溶液中,而磷石膏中的稀土以RE2(SO4)3和硫酸钙晶体包裹的形式存在
首页上页172173174175176177178179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2190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