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304)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32.5KB 文档页数:24
本章主要介绍风振控制中主动控制和被动 控制的原理和控制系统及两种控制的常用设计 计算方法。其中主动控制主要有实时最优振型 控制法和随机最优控制算法,被动控制主要有 准最优控制法传递函数法。最后结合目前计算 的实际情况介绍了如何用计算机来模拟风振控 制过程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493KB 文档页数:15
一、稳定裕度(适用最小相位系统-开环稳定系统) 工程上将GH曲线离开(-1,j0)的远近程度,叫稳定裕度,它是在频率域内衡量系统相对稳定性的指标。 曲线离(-1,j0)点的距离从两方面考虑:
文档格式:PPS 文档大小:1.57MB 文档页数:25
一、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获取物体运动的速度,比如:汽车是否超速?摩托车的速度表,控制系统中电机的转速等等。 二、实际测量中线位移的测量比较麻烦(测量装置尺寸很大),一般转换为角位移的测量。同样,线速度的测量一般转换为角速度的测量。这种转换很容易,比如使用一个从动轮即可。 三、思考:如何获得机器人当前运行的速度 Industry Training Center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07.5KB 文档页数:47
一、数控装置的作用 数控装置的主要作用是,读入数控加工程序,将其 转换成控制机床运动和辅助功能要求的格式,分别送 给进给电机控制单元、主轴电机控制单元和PLC,具 有内置PLC功能的数控装置本身具有逻辑量解算功能, 直接将解算结果送给机床强电控制系统。具有闭环控 制功能的数控系统还会读入机床位置检测装置发出的 实际位置信号,与指令位置比较后,用其差值控制机 床的移动,可以获得较高的位置控制精度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33MB 文档页数:174
本书以继电接触器控制为主,系统地介绍了电气控制原理、典型控制线路及设计方法,并注意了机、电、液控制技术的相互联系。内容包括:常用低压控制电器、基本电气控制线路、典型机械电气控制系统、电气控制线路设计基础,数控与数显技术基础。书中电气符号与电路图的绘制符合最新国家标准。本书可作为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及相近专业的专科教材,也可供电气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参考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444KB 文档页数:19
3—1 系统时间响应的性能指标 3—2 一阶系统的时域分析 3—3 二阶系统的时域分析 3—4 高阶系统的时域分析 3—5 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3—6 线性系统的稳态误差计算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30.25MB 文档页数:81
实验一、实验装置的基本操作(一) 实验二、实验装置的基本操作(二) 实验三、RTGK-2YB 软件熟悉实验 四、系统主题实验 实验一、一阶单容上水箱对象特性测试实验 实验二、二阶双容对象特性测试实验 实验三、锅炉内胆温度二位式控制实验 实验四、上水箱液位 PID 整定实验 实验五、串接双容下水箱液位 PID 整定实验 实验六、锅炉内胆水温 PID 整定实验(动态) 实验七、锅炉夹套水温 PID 整定实验(动态) 实验八、涡轮流量计流量 PID 整定实验 实验九、上水箱下水箱液位串级控制实验 实验十、中水箱液位和涡轮流量串级控制实验 实验十一、锅炉夹套和锅炉内胆温度串级控制系统 实验十二、锅炉内胆温度和小流量泵流量串级控制系统 实验十三、电磁和涡轮流量计流量比值控制系统实验 实验十四、纯滞后温度 PID 控制实验 实验十五、换热器热水出口温度控制实验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46.67KB 文档页数:8
无论Eye-in-Hand或Eye-to-Hand型式的机器视觉控制系统,均存在视场受限、丢失等情况,从而无法在一定距离、角度内对目标进行在线视觉测量,进而无法建立全闭环的伺服控制.基于Eye-in-Hand型式的机器视觉控制系统,以及最短测量距离Lmin,提出一种闭环与开环相结合的伺服控制系统:即测量距离大于Lmin时为位置反馈型闭环控制的原位调姿,在测量距离小于Lmin时为位置给定型开环控制,机器人以相对线性运动进给到目标位置.针对该过程中的偏移问题,提出了前馈补偿模型,即利用前期运动数据对运动误差进行估计.实验证明,该方法能有效地补偿定位误差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78MB 文档页数:45
2.1 数学基础 2.2 物理系统的微分方程描述 2.3 传递函数 2.4 方框图 2.5 信号流图 总结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89.12KB 文档页数:8
针对复杂空间创面法向自动聚焦和切痂的关键技术问题, 提出了一套由5自由度运动平台和2自由度激光光路控制机构组成的激光切痂控制系统.对激光切痂并联机构进行运动学逆解分析, 推导了运动平台和激光光路控制机构的位置对应关系.结合所推导的位置对应关系和复杂创面轮廓三维扫描结果, 该系统可实现激光轨迹的自动规划, 从而完成激光自动切痂.基于所提出的激光切痂系统, 进行了激光切痂实验研究, 实验测试结果表明: 该激光切痂系统能很好完成人体手部区域的三维轮廓扫描与重建, 并自动规划激光焦点光斑运动轨迹并切痂
首页上页1516171819202122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304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