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298)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84.46KB 文档页数:4
1911年,荷兰莱顿大学的卡茂林昂尼斯意外地发现,将汞冷却到-268.98℃时,汞的 电阻突然消失;后来他又发现许多金属和合金都具有与上述汞相类似的低温下失去电阻的 特性,由于它的特殊导电性能,卡茂林昂尼斯称之为超导态.卡茂林由于他的这一发现获 得了1913年诺贝尔奖. 1933年,荷兰的迈斯纳和奥森菲尔德共同发现了超导体的另一个极为重要的性质,当 金属处在超导状态时,这时超导体内的磁感应强度为零,在对单晶锡球进行实验发现:锡 球过渡到超导态时,锡球周围的磁场突然发生变化,磁力线似乎一下子被排斥到超导体之 外去了,人们将这种现象称之为“迈斯纳效应” 为了寻找更适于应用的超导材料,几十年来,物理学家广泛搜查各种元素的低温特 性.除了汞、锡和铅以外,又发现铟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74.02KB 文档页数:4
1982年,IBM瑞士苏黎士实验室的葛宾尼(Gerd Binning)和海·罗雷尔(Heinrich Rohrer) 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扫描隧道显微镜(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简称stm).stm 使人类第一次能够实时地观察单个原子在物质表面的排列状态和与表面电子行为有关的物 化性质,在表面科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等领域的研究中有着重大的意义和广泛的应用 前景,被国际科学界公认为80年代世界十大科技成就之一.为表彰STM的发明者们对科 学研究的杰出贡献,1986年宾尼和罗雷尔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 与其它表面分析技术相比,STM具有如下独特的优点: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84.83KB 文档页数:8
针对环境中的低频振动能量,建立了一种双端固支梁振动式驻极体静电俘能器理论模型.利用Matlab/Simulink数值仿真对静电俘能器的各项关键参数进行了优化.分别研究了静电俘能器的输出功率、谐振频率、半功率带宽与驻极体表面电位、空气间隙以及负载电阻的关系.在研究中,外部激励加速度幅值及驻极体尺寸保持恒定.数值分析结果如下:(1)存在一个最佳表面电位使得静电俘能器的输出功率达到最大值,随着表面电位的增加,软弹簧效应逐渐增强使得俘能器谐振频率发生偏移,半功率带宽逐渐增大.(2)当表面电位一定时,存在一个最佳初始空气间隙使得功率达到最大,随着间隙的增大,半功率带宽随之减小.(3)当表面电位和空气间隙保持一定时,存在一个最佳负载使得功率达到最大,随着负载的减小,谐振频率发生偏移.(4)当空气间隙一定时,存在一个最佳负载使得带宽达到最大,且表面电位越大,相同负载下的带宽越大.实验测试了不同负载电阻下俘能器的输出特性:输出功率及半功率带宽都随着负载电阻的增大,先增大而后减小.当负载电阻为90MΩ时,对应的最大输出功率为0.188 mW;当负载电阻为330 MΩ时,对应的半功率带宽达到最大值为4.7 Hz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46.67KB 文档页数:8
无论Eye-in-Hand或Eye-to-Hand型式的机器视觉控制系统,均存在视场受限、丢失等情况,从而无法在一定距离、角度内对目标进行在线视觉测量,进而无法建立全闭环的伺服控制.基于Eye-in-Hand型式的机器视觉控制系统,以及最短测量距离Lmin,提出一种闭环与开环相结合的伺服控制系统:即测量距离大于Lmin时为位置反馈型闭环控制的原位调姿,在测量距离小于Lmin时为位置给定型开环控制,机器人以相对线性运动进给到目标位置.针对该过程中的偏移问题,提出了前馈补偿模型,即利用前期运动数据对运动误差进行估计.实验证明,该方法能有效地补偿定位误差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50.82KB 文档页数:2
2.1性能要求 在全息照像中,对于物体即目标有较高要 全息记录材料是全息技术赖以发展的重要物质求,尤其在2D、2D/3D全息图中,对拍摄H1的物体 基础之一。作为全息技术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近的要求更为严格。2D、2D/3D全息图的物体,由高反 几十年来获得了迅速发展,各类新型记录材料不断差银盐干版充任,可得到较理想效果。全息照相对 涌现,已有记录材料的各项性能也日臻完善。卤化银盐干版的严格要求主要体现在分辨率和反差两个 银记录材料是其中一类传统的、应用最早、用范围性能指标上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86MB 文档页数:79
实验一 Quartus II开发环境 实验二 SOPC基础实验——Hello实验 实验三 SOPC实验——PIO实验 实验四 SOPC实验——定时器实验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83.62KB 文档页数:17
实验一 电磁波感应器的设计与制作 实验二 电磁波传播特性实验 实验三 电磁波的极化实验 实验四 天线方向图测量实验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19MB 文档页数:4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稿PPT)实验一:微积分基础 实验二:π的计算 实验三:最佳分数近似值 实验八:天体运动 实验七:几何变换 实验十一:最速降线
文档格式:PPTX 文档大小:8.31MB 文档页数:40
实验一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伤寒O抗体方法的建立(综合性实验) 实验二 机体免疫功能评估(综合性实验) 实验三 免疫相关疾病的实验诊断(科研设计)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87.92KB 文档页数:63
实验6 顺序程序设计及跟踪调试实验 实验7 分支程序设计及跟踪调试实验 实验8 循环程序设计及跟踪调试实验 实验9 子程序设计及跟踪调试实验 实验10 宏定义程序设计及跟踪调试实验 实验11 汇编语言与C语言混合编程实验 实验12 多模块程序的运行及子程序库设计实验 实验13 I/O 接口中端口号存储单元内容的读写实验 实验14 常用系统中断调用实验 实验15 DOS中断服务程序设计、调用实验
首页上页1617181920212223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298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