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3114)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58.37KB 文档页数:5
首次作出了一类数字混沌保密语音通讯系统的应用实验电路,提出了时钟一间隔脉冲驱动同步方法,分析了系统的噪声特性和保密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数字混沌的保密语音通讯是可靠的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67.68KB 文档页数:7
采用冷态转炉对转炉熔池局域流动和传质效果进行了研究.选用不同氧枪喷头、枪位和熔池形状进行实验,通过测量熔池各区域的电导率值来研究熔池局域传质和混匀效果.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了各因素对熔池传质、死区分布、混匀时间及熔池速度均匀性等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标准熔池(径深比为3.1)中,熔池死区主要位于熔池底部侧壁和环流中心处;浅型熔池(径深比为5.2)中,熔池死区主要位于熔池侧壁.适当增加氧枪喷孔倾角和熔池径深比,有利于增大熔池环流半径,改善熔池内部流动,减小熔池内部死区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88.32KB 文档页数:5
分析了凝固组织在搅拌剪切作用下的有效溶质分配系数,将凝固速度和搅拌转速作为凝固组织演变过程的主要因素,建立了凝固组织演变与凝固速度和搅拌转速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搅拌转速和凝固速度对凝固组织的形貌有较大影响,增大搅拌转速和降低凝固速度有利于提高形状因子.通过与实验结果比较,数学模型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89.53KB 文档页数:3
通过程序升温实验研究了煤炭的自燃特性,测定了不同粒度煤样在不同温度下产生CO,CO2等气体的浓度.讨论了指标气体的选择,分析了CO,CO2等气体浓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得到了耗氧速度与煤温及煤体粒度的关系.结果表明,煤体粒度越小,温度越高,则煤氧复合的强度越大.本实验的研究结果对煤矿火灾的防治具有指导作用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73.52KB 文档页数:5
从力学性能和减振性两方面分析了用瞬间液相扩散复合法得到的蜂窝板的蜂窝结构,确定了面板厚度、芯材厚度、蜂窝格边长、蜂窝格壁厚4个结构参数作为设计变量,以剪切强度、弯曲强度、抗弯刚度、临界屈曲载荷、固有频率、质量6个性能参数为目标函数进行优化,并对优化结果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优化设计的蜂窝板的力学性能及减振性能优于对比板,实验值与计算值基本相符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01MB 文档页数:4
在真空感应炉中对Mg,Ca基合金进行系列脱硫实验,对试样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对夹杂物进行金相分析和电镜观察.并对5种不同的合金处理的钢样采集必要的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含镁钙铁合金都具有较高脱硫率,夹杂物指数以SiCgaMg处理效果较佳.Mg,Ca基合金同时具有使夹杂物变性的功能,从而改善夹杂物在钢基体中的形貌和分布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18.72KB 文档页数:6
针对国内某高铁拜耳赤泥的特点进行了深度还原——磁选实验,探讨了还原剂量、添加剂量、还原温度、还原时间、磨矿细度和磁场强度等不同影响因素对铁精矿品位和回收率的影响.通过化学多元素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等方法,确定了原赤泥及所得铁精矿的物相组成和特点.在不采用添加剂时,所得铁精矿的品位为85.66%,回收率为91.86%;采用添加剂时,所得铁精矿的品位为91.23%,回收率为93.13%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27.68KB 文档页数:6
针对金川镍弃渣的特点,采用深度还原-磁选工艺,对其进行铁资源回收的综合利用实验研究,获得了铁品位为89.84%,铁回收率达93.21%的铁精矿.探讨了还原温度、还原时间、二元碱度、磨矿细度和磁场强度等不同实验条件对产品指标和分离效果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光学显微分析、SEM分析、化学分析等手段确定了镍弃渣与铁精矿的物相组成和特点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09.5KB 文档页数:16
在科学实验中,为了得到准确的测量结果,不 仅要准确地测定各种数据,而是还要正确地记录和 计算。分析结果的数值不仅表示试样中被测成分含 量的多少,而且还反映了测定的准确程度。所以, 记录实验数据和计算结果应保留几位数字是一件很 重要的事,不能随便增加或减少位数。例如用重量 法测定硅酸盐中的SiO2时,若称取试样重为0.4538 克,经过一系列处理后 ,灼烧得到SiO2沉淀重 0.1374克,则其百分含量为: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08MB 文档页数:8
通过Gleeble-1500热模拟单轴压缩试验,研究了一种含1.79% Al (质量分数)的以Al替代Si微合金化高强度钢在温度为900-1100℃、应变速率为0.01-30 s-1条件下的热变形行为.建立了考虑应变量对材料常数影响的双曲正弦本构方程,利用建立的本构方程预测的应力-应变曲线与实验值吻合良好,表明建立的本构方程可以对实验钢的流变应力给出相对准确的预测.建立了实验钢的加工图,根据加工图分析确定了实验钢的动态再结晶区为1000-1100℃和0.01-1 s-1.组织观察表明在动态再结晶区实验钢发生了动态再结晶,而失稳区对应的组织出现了变形集中带或“项链”组织.最后将建立的本构方程和加工图联合运用,为更全面地研究实验钢在不同变形条件下的热变形行为提供了方法
首页上页191192193194195196197198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3114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