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100)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33.55KB 文档页数:5
针对钢铁厂物质流和能量流对能耗同时产生影响的问题,建立了能耗瓶颈诊断模型.模型分别用钢比系数和工序能耗衡量物质流和能量流,其功能是将吨钢综合能耗的变化分解为钢比系数的变化和工序能耗的变化,从而将两种因素的影响相分离,寻找能耗瓶颈.模型分析通过三步进行,分别针对总流程、区域和工序,形成了系统的分析体系.同时,提出了贡献指数的概念,以定量地描述各个因素对吨钢综合能耗的影响大小.利用该模型对某钢厂2001年和2007年的能耗指标进行实例分析,找出了相应的能耗瓶颈为炼铁区域和轧钢区域钢比系数的增加与炼钢区域工序能耗的上升,并提出了增加热送热装比、降低加热炉燃料消耗等节能对策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890KB 文档页数:10
分布式能源系统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商业和民用对热、电、 冷总体能源的需求急剧增加,能源需求的主体呈现多样化的态勢,这种需求的特点突破了传统意 义上的热电冷联产主要服务于工业上用热、用冷的局面,为热电冷联产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广的 市场空间。随着能源技术的进步,天然气发展,特别是微型燃气轮机、燃料电池的技术成就,实 现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发展基于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小区、楼宇等热电冷联产的前景非常看好。 所谓“分布式能源”是指分布在用户端的能源综合利用系统。一次能源以气体燃料为主,可再 生能源(包括城市垃圾等)为辅,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二次能源以分布在用户端的热电冷 联产为主,其他中央能源供应系统为辅,实现以直接满足用户多种需求的能源梯级利用,并通过 中央能源系统提供支持和补充。 在环境保护上,分布式能源系统将部分污染分散化、资源化,争取实现适度排放的目标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94MB 文档页数:113
4.1 线性定常系统的能控性 4.2 线性定常系统的能观性 4.3 线性时变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性 4.4 离散时间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性 4.5 能控性与能观性的对偶关系 4.6 能控标准型和能观标准型 4.7 线性系统的结构分解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26MB 文档页数:7
风能、太阳能等间歇式能源的引入和工业生产中大功率动态负载的增加,使得智能电网电力负荷越来越多呈现出大范围随机频繁波动的特点.动态负荷的增加对智能电能表的有功电能测量带来新挑战.传统的测量算法是针对稳态负荷而提出,因此无法解决智能电能表动态计量性能的改善问题.本文在传统MA (moving average)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SDPA (segmented dot product accumulation)动态有功电能测量算法,该算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动态功率条件下的测量误差.首先,分别讨论了传统MA和ⅡR (infinite impulse response)滤波器算法的动态响应速度和动态电能误差特性,指出两种算法对动态输入信号测量的局限性,并理论分析了影响各自动态计量性能的因素.以此为基础,提出智能电能表有功电能动态测量的SDPA算法,通过将待测的动态功率信号按周期截短、分段执行点积运算、并累加求和的方式实现动态测量.另外,通过按周期抽取的算法实现方式可以大大减少存储空间、提高运行速度.理论和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MA和ⅡR滤波器相比,SDPA算法在动态响应时间为一个基波周期的前提下,动态电能测量可达到较低误差水平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94MB 文档页数:113
4.1 线性定常系统的能控性 4.2 线性定常系统的能观性 4.3 线性时变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性 4.4 离散时间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性 4.5 能控性与能观性的对偶关系 4.6 能控标准型和能观标准型 4.7 线性系统的结构分解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19.45KB 文档页数:8
微震能级随时间发生变化,高能级微震事件与冲击地压有良好的对应关系,为预测矿山微震能量时序变化,基于一维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建立微震能级时间序列预测模型;通过模型训练,实现以前十次微震事件的能量级别作为输入来预测下一次微震事件的能量级别。由于微震样本数据类间不平衡问题,导致模型测试时将106能量级别的微震事件全部判断为105能量级别的微震事件,为进一步提高模型对106能级微震事件预测的准确率,对模型进行改进并使用混合采样方法训练改进后的模型;利用砚北煤矿250202工作面微震能级实测部分数据,改进后模型的总体测试正确率达到98.4%,其中106能量级别的微震事件测试正确率提升到99%。将模型应用于砚北煤矿250202工作面进行微震能级时序预测,模型的预测正确率整体达到93.5%,且对高能级微震事件的预测正确率接近100%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09MB 文档页数:129
4.1 线性系统能控性和能观性的概念 4.2 线性离散系统的能控性 4.3 线性定常系统的输出能控性 4.4 线性定常连续系统的能观性 4.5 线性定常连续系统的能观性 4.6 线性定常离散系统的能观性 4.7 G(s)为能控性和能观性的关系 4.8 线性定常系统结构分解 4.9 最小实现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39.5KB 文档页数:27
第一节发动机的分类 一、发动机:将某一种形式的能量(热能、电能、化学能、太阳能等)转变成机械能的机器。 二、热力发动机:将热能转变成机械能的发动机。 1、外燃机:燃料在机器外部燃烧,产生的热能输入到机器内部并转变成机械能输出的热力发动机。如蒸汽机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02MB 文档页数:51
第一节功率和电能的测量方法 第二节电动系功率表 第三节低功率因数功率表 第四节三相功率的测量 第五节感应系电能表及电能的测量 第六节三相有功电能表 第七节三相无功电能表和无功电能的测量 第八节电子式单相电能表 第九节电子式三相电能表 第十节电子式单相复费率电能表 第十一节集中抄表与电子式IC卡预付费电能表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92MB 文档页数:10
钢铁企业面临库存增加、产能过剩、盈利艰难等问题,迫切需要通过绿色化和智能化的发展来应对当前的严峻形势.基于钢铁企业制造流程特点,通过分析企业以铁素流为核心的物质流和相应能量流网络特征,针对企业现有信息化系统在物质流和能量流协同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钢铁制造过程的物质流和能量流的协同方法,明确物质流和能量流的耦合应从钢铁制造的单元工位设备与整体流程网络两个层面进行规划、设计和实施,并且指出可从完善信息监控、进行计划协同和调度协同三个方面来实现协同优化.构想基于现有信息系统架构,通过增加相应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制造执行系统、能源管理系统等信息系统的功能,以及建立物质流和能量流协同优化信息子系统的方式,以钢铁制造过程的物质流和能量流相关信息的数字化及模型化为支撑,实现制造流程的物质流和能量流协同优化,达成生产优化、资源优化和能源优化的效果
上页12345678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100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