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470)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27KB 文档页数:9
研究了带有预见信息的线性离散时间系统的状态观测器,并将其应用到预见控制系统.为了满足设计观测器的需要,首先导出了包含可预见的目标值信号和干扰信号的扩大误差系统,并由此得到最优预见控制器.在设计状态观测器时,通过改写输出方程充分利用了可预见的目标值信号和干扰信号.设计的状态观测器针对原系统是全维观测器,而针对扩大误差系统则是降维观测器.最后通过数值仿真证明了所设计的状态观测器的有效性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86MB 文档页数:42
实验一:月面结构观测 实验二:太阳黑子的投影观测 实验三:日冕日珥观测 实验四:邻近行星图象观测(土星、金星、木星、火星等) 实验五:恒星的光谱观测处理 实验六:目视双星的CCD观测 实验七:变星的CCD测光 实验八:邻近星团、星云和星系的CCD成像观测 实验九:恒星的多色测光 实验十:大气消光的CCD观测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9KB 文档页数:1
第一节GPS定位的方法及观测量 定位方法的分类(动态与静态定位,绝对与相对定位,差分定位),观测量的基本 念(码相位观测量、载波相位观测量)。 第二节测码伪距观测方程与测相伪距观测方程 测码伪距观测方程及线性化;卫星载波信号的相位与传播时间,整周模糊度的概念, 测相伪距观测方程及线性化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770.5KB 文档页数:34
一、概 述 二、变形观测的精度和频率 三、基准点与变形点的构造与布设 四、 垂直位移观测 五、水平位移观测 六、倾斜观测 七、挠度观测 八、变形观测的成果处理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49KB 文档页数:1
(1)地下水动态观测点,应尽量利用已有的勘探钻孔、水井和泉。被利用的观测点应有完整的水文地质资料。 (2)观测点、网应结合水文地质参数分区布置,每个参数区均应设立观测点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49KB 文档页数:1
(1)地下水动态观测点,应尽量利用已有的勘探钻孔、水井和泉。被利用的观测点应有完整的水文地质资料。 (2)观测点、网应结合水文地质参数分区布置,每个参数区均应设立观测点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10.87KB 文档页数:13
一般情况下,多个同步观测站之间的基线向量解算, 均可由基线解算软件自动完成。数据处理结果:观测 站之间的基线向量及其方差与协方差,或观测站在上 述坐标系中的坐标值及其方差与协方差。 当布设的GPS卫星网点数较多时,需在不同的时段, 按照预先设计的作业计划,依次进行观测。在这种情 况下,为了提高定位结果的可靠性,通常须将不同时 段观测的基线向量网连接成网,并通过观测量的整体 平差,以提高定位结果的精度。 整体平差的目的,在于消除图形闭合条件的不符值, 并建立网的基准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41.5KB 文档页数:4
第一节GPS定位的方法及观测量 定位方法的分类,观测量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测码伪距观测方程与测相伪距观测方程 测码伪距观测方程;卫星载波信号的相位与传播时间,整周模糊度的概念,测相伪距观测方程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24MB 文档页数:100
◼ 日照时数的观测 ◼ 温度的观测 ◼ 空气湿度的观测 ◼ 自记仪器的使用 ◼ 气压和风的观测 ◼ 云的观测 ◼ 蒸发与降水的观测 ◼ 气候资料的统计整理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50KB 文档页数:13
第三章线性多变量系统的能控性与能观测性分析 能控性(controllability)和能观测性(observability)深刻地揭示了系统的内部结构关系,由 .e.Kalman于60年代初首先提出并研究的这两个重要概念,在现代控制理论的研究与实 践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事实上,能控性与能观测性通常决定了最优控制问题解的存 在性。例如,在极点配置问题中,状态反馈的的存在性将由系统的能控性决定;在观测器 设计和最优估计中,将涉及到系统的能观测性条件
上页12345678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470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