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859)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23.83KB 文档页数:52
一、 预科实验 实验一 测定冰的熔化热 实验二 电学实验基本知识和测量非线性元件的伏安特性 实验三 示波器的使用 实验四 测量薄透镜的焦距 实验五 显微镜 二、 基础实验-I 实验六 测量误差和不确定度 实验七 测定金属的杨氏模量 实验八 刚体转动实验 实验九 气轨上弹簧振子的简谐振动 实验十 扭摆的受迫振动 实验十一 复摆实验 实验十二 测定媒质中的声速 实验十三 弦上驻波实验 实验十四 直流电桥测量电阻 实验十五 用非平衡测量铂电阻的温度系数 实验十六 霍尔效应测量磁场 实验十七 LCR的谐振现象 实验十八 弗兰克-赫兹实验 实验十九 虚拟仪器基础-LabVIEW入门 实验二十 分光计的调节和用掠入射法测折射率 实验二十一 光衍射的定量研究 实验二十二 观察光的偏振现象 实验二十三 迈克耳孙干涉仪 三、 基础实验-II 实验二十四 高温超导材料特性测试和低温温度计 实验二十五 闪光法测定不良导体的热导率 实验二十六 动态法测定良导体的热导率 实验二十七 真空镀膜实验 实验二十八 交流电桥 实验二十九 RLC串联电路的暂态过程 实验三十 磁滞回线的测量 实验三十一 光栅特性及测定光波波长 实验三十二 偏振光的定量研究 实验三十三 全息照相 实验三十四 阿贝成像原理和空间滤波 实验三十五 光源的时间相干性 实验三十六 光栅光谱仪的校准和使用 实验三十七 光学多道分析器(OMA)研究氢原子光谱 实验三十八 微波的布拉格衍射 实验三十九 X射线衍射 实验四十 共振法测定杨氏模量及其与温度的关系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61KB 文档页数:6
玻尔根据原子是稳定的,原子光谱是线状的实验事实,于1913年提出原子的能量是 量子化的原子模型。1914年,夫兰克和赫兹用慢电子轰击稀薄气体的原子,研究碰撞前 后电子能量的改变情况,以间接了解原子能量的变化,在对结果的分析中,发现了原子 量子化吸收和原子的激发能态并观察到原子由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辐射出的光谱线,验 证了原子能级的存在,为玻尔原子模型提供了有利的证明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55MB 文档页数:9
塞曼效应 1896年塞曼( Zeeman)发现当光源放在足够强的磁场中时,原来的一条光谱线分裂成几条」 光谱线,分裂的谱线成分是偏振的分裂的条数随能级的类别而不同。后人称此现象为塞曼效 早年把那些谱线分裂为三条而裂距按波数计算正好等于一个洛伦兹单位的现象叫做正 常塞曼效应(洛伦兹单位L=eB/4mc)。正常塞曼效应用经典理论就能给予解释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26MB 文档页数:13
第四节 各种化合物的典型光谱 一、脂肪烃类化合物 二、芳香族化合物 三、醇、酚、醚 四、羰基化合物 五、含氮化合物 续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66MB 文档页数:12
第四节 各种化合物的典型光谱 一、脂肪烃类化合物 二、芳香族化合物 三、醇、酚、醚 四、羰基化合物 五、含氮化合物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44MB 文档页数:65
2.1 电磁波及其与地物的相互作用 2.1.1 电磁波与电磁波谱 2.1.2电磁波在大气传输中的影响 2.1.3电磁波与地物的相互作用 2.1.4地物的反射光谱特性及测量 2.2 黑体辐射与实际物体辐射 2.2.1黑体辐射 2.2.2实际物体的辐射 2.2.3太阳辐射 2.2.4地物的辐射光谱特性 2.3 光色原理 光和颜色 颜色的度量 色彩合成 2.4 黑白影象和彩色影象记录的原理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33MB 文档页数:77
1.光谱法 光谱法是基于物质与辐射能作用时, 测量由物质内部发生量子化的能级之间的 跃迁而产生的发射、吸收或散射辐射的波 长和强度进行分析的方法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856.5KB 文档页数:83
第一节 分子吸收光谱 第二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第三节 紫外吸收光谱的应用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81MB 文档页数:24
红外分光光度法:利用物质对红外光区电磁辐射的选择性吸收的特性来进行结构分析、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又称红外吸收光谱法。 一、红外光的区划 二、红外吸收过程 三、红外光谱的作用 四、红外光谱的表示方法 五、IR与UV的区别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80KB 文档页数:11
分子对称性和红外光谱; 配位场理论和电 子光谱; 配位反应机理; 固体结构和X-射 线粉末衍射 配合物(复杂配体); 羰基化合物; 有机金 属化合物; 原子簇(硼烷, 羰基);固体
首页上页1718192021222324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859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