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308)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73KB 文档页数:9
➢ 机电一体化系统基本知识; ➢ 机电系统总体设计; ➢ 机电系统机械设计技术; ➢ 控制系统设计技术; ➢ 伺服系统设计技术。 ➢ 检测技术; ➢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76KB 文档页数:11
本章主要介绍了电力机车电器上常用的传动装置(电磁式、电空式)的作 用、种类、组成、工作原理和特点、特性。 电器传动装置是有触点开关电器用来驱使电器运动部分(触头、接点)按 规定进行动作的执行机构。在电力机车电器上采用的主要是电磁传动装置和电 空传动装置,其次还采用了手动、机械式传动装置,个别的还采用了电动机传 动(如调压开关) 电磁传动装置就是通过电磁铁把电磁能转变成机械能来驱动电器动作的机 构。电空传动装置是以电磁阀控制的压缩空气作为动力,驱使电器运动部分动 作的机构,前者主要用于小型电器,后者主要用于较大容量的电器中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326.5KB 文档页数:22
在有触点电器中,触头接通和分断电流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气体放电现象 一电弧的产生及熄灭。电弧对电器具有一定的危害。本章通过对电弧现象的介 绍,分析其产生和熄灭的过程,从而找出并介绍在电器常用的灭弧方法及装 置,以解决电弧在电器中的影响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22.5KB 文档页数:27
电力机车电气线路通常由三部分组成,即主电路 、辅助电路和控制电路。 主电路是指将牵引电动机及其相关的电气设备连 接而成的线路,该线路具有电压高、电流大的特 点,因此亦称高压线路或牵引动力电路。根据机 车的运行情况,对机车提出了各种要求,以满足 机车安全运行的需要。主线路的结构将直接影响 机车运行性能的好坏、投资的多少、维修费用的◎ 高低等重要经济指标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66.5KB 文档页数:13
传动装置是有触点电器的主要组成部件 ,其作用是驱动电器触头的分合。在电 力机车电器中,主要采用电磁传动装置 、电空传动装置和电动机传动装置,此 外,也采用一些手动和机械传动装置。 电磁传动装置是通过电磁铁把电磁能 转变成机械能来驱动电器动作的装置。 它的用途很广,可作为接触器的传动机 构,继电器的测量机构,自动开关和高 压断路器的测量元件和操作机构等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89KB 文档页数:12
电器的发热与电动力是电器中存在的两种物理现象并对电器的正常工作有 一定的影响。本章对发热的原因、影响及不同工作制发热的特点进行了一定的 分析、对电动力的影响及在电器中如何利用电动力也作了说明。在分析过程中 计算推导尽量简化,突出特点的分析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66.5KB 文档页数:36
一、概述 受电弓是电力机车、电动车辆从接触网导线 上受取电流的一种受流装置。它安装在机车车 顶上,当受电弓升起时,其受电弓滑板与接触 导线接触,将电流引入车内。因此,受电弓作 为电力机车、电动车辆与固定供电装置之间的 连接环节,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机车的可靠 性。 受电弓工作的特点是靠滑动接触而受流,对 其性能的基本要求是滑板与接触导线接触可靠 ,磨耗小,升、降弓时不产生过分冲击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632.5KB 文档页数:27
机电系统计算机仿真是目前对复杂机电系统进行分析的重要手段与方法。在 进行机电系统分析综合与设计工作过程中,除了需要进行理论分析外,还要对系统 的特性进行实验研究。系统性能指标与参数是否达到预期的要求?它的经济性能如 何?这些都需要在系统设计中给出明确的结论。对于那些在实际调试过程中存在很 大风险或实验费用昂贵的系统,一般不允许对设计好的系统直接进行实验,然而没 有经过实验研究是不能将设计好的系统直接放到生产实际中去的,因此就必须对其 进行模拟实验研究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632.5KB 文档页数:27
机电系统计算机仿真是目前对复杂机电系统进行分析的重要手段与方法。在进 行机电系统分析综合与设计工作过程中,除了需要进行理论分析外,还要对系统的 特性进行实验研究。系统性能指标与参数是否达到预期的要求?它的经济性能如 何?这些都需要在系统设计中给出明确的结论。对于那些在实际调试过程中存在很 大风险或实验费用昂贵的系统,一般不允许对设计好的系统直接进行实验,然而没 有经过实验研究是不能将设计好的系统直接放到生产实际中去的,因此就必须对其 进行模拟实验研究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20.27KB 文档页数:5
提出了两段CO深度去除法(M-O法):第1段采用选择性甲烷化和第2段采用选择性氧化,即对水汽变换(WGS)反应器出口约含体积分数为1%CO的重整气进行选择性甲烷化,将CO去除至0.1%以下,而后进行选择性氧化将CO去除至10×10-6以下.实验结果表明:一方面,与两段选择性甲烷化CO深度去除法(M-M法)相比,M-O法具有相近的热效率,工作温度移向低温,可在更宽的温度区间和更高的空速下满足CO去除深度的要求;另一方面,M-M法系统简单,而M-O法具有反应器更加紧凑的优势.此外,还探讨了在上述两种工艺过程的后段再附加上一段高空速选择性氧化过程,可将CO的去除深度进而提高到1×10-6以下,更加有利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站系统长时间连续运行的稳定性
首页上页1718192021222324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308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