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1650)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8.68MB 文档页数:45
风是一种运动的大气,它的运动往往没有固定的渠道和方向。正因为这一特点,其涉及面及发育地带比较宽,主要盛行于地球上的旱和半干旱气候区。在这些地区风的地质作用强烈, 导致强烈的剥蚀、搬运、沉积及对环境的破坏作用
文档格式:PPS 文档大小:2.6MB 文档页数:10
环境、人口和资源并列为当今世界最突出和急需解决 的三大难题。因此,60年代末环境地质学应运而生,成为 发展最迅速的新学科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68.33KB 文档页数:7
多年来,由于对钛矿的无序开采,使得海南岛东部出现大面积的土地荒漠化.采用遥感的手段进行跟踪监测,合理地授予采矿权,组织适当的复垦,是解决当地荒漠化的有效途径.基于不同沙地类型在地表空间结构上的差异,提出将基于地质统计学的影像纹理应用到荒漠化监测中,通过变异函数纹理来加大各种不同类别沙地间的区别,提高样本选择的分离度.结果表明,运用变异函数纹理结合光谱波段的最大似然分类方法能够很好地界定海滩沙地和内陆荒漠地的等级,最高分类精度达到92.4%,证明了基于地质统计学的影像纹理在实现该地区遥感荒漠化监测方面的有效性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53.5KB 文档页数:3
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中。其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严格受第四纪地层的 成因类型、岩性、岩相变化规律所控制。而第四纪地层的时代、成因类型、岩性和岩相的 分布,又往往与地貌的时代、成因类型和形态类型的分布相对应;并受新构造运动所制 约,而且地貌还影响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因此在孔隙水分布区进行水文地质 测绘,要特别注意对第四纪地质、地貌和新构造运动的调查。此外,平原地区和河谷地区 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常常有密切的水力联系因此还要注意对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相互 转化补排关系的调查
文档格式:PPS 文档大小:2.02MB 文档页数:48
构造运动的证据 (一)新构造运动的证据 地表的形态变化 前面我们所学的河流阶地及海蚀阶地等地质现象的形成和位置的变化就是地壳运动真实的记录。(说明地壳在缓慢上升。)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02.75KB 文档页数:9
随着我国隧道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由隧道病害引发的隧道质量和安全问题越发常见.通过地质雷达探测隧道病害对于减少隧道质量和安全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提高病害探测的效率及可靠性,基于雷达反射波信号多维度分析,提出一种隧道病害智能辨识的新方法.根据反射波信号时域、频域及时频域分析结果提取病害信号辨识的6个典型特征,利用支持向量机算法对典型特征的训练构建病害信号的二分类模型,实现了病害水平分布范围的自动辨识;再依据病害信号的第一本征模态函数分量振幅包络计算病害深度分布范围,最终实现隧道病害的智能辨识.结合某隧道回填层雷达实测数据对智能辨识算法的性能进行评价,与人工辨识结果的对比表明,该智能算法对于病害的辨识能力较强,病害的识别率高达100%,但辨识结果中同时存在少量误判,准确率达78.6%,满足工程应用的需求.该算法可用于隧道工程各类地质雷达探测数据中病害的智能辨识,而对于其他领域的地质雷达探测数据,本文研究成果亦可为不同类型探测目标智能辨识算法的设计提供可行思路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6.78MB 文档页数:12
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地球每时每刻都处在不停的运动和变化 之中,例如,地下深处高温高压的岩浆在向上运移,将深处的物质 带到地球表层,使地球表层的物质成分发生变化。地表物质在流水、 重力的作用下,由高处带到低处堆积。 由自然动力引起的使地壳或岩石圈甚至整个地球的物质组成、 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和发展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文档格式:PPS 文档大小:3.47MB 文档页数:11
第一节重力地质作用概述 一、基本概念 地表的各种土层、风化岩石碎屑、基岩及松散沉积物等由于自身的重量,并在各种外因所促成的条件下产生的运动过程称为重力地质作用(又称为块体运动)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71MB 文档页数:22
一、地质循环概说 二、岩石循环 三、构造循环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4MB 文档页数:55
6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6.1 现场条件与参数调查 6.1.1 现场勘测 6.1.2 非饱和带和湖底渗流参数现场试验 6.1.3 地下水位与水质监测 6.2 评价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6.2.1 地层岩性 6.2.2 含水层分布 6.2.3 工程区湖泊渗透性能评价 6.2.4 地下水补、排特征 6.2.5 地下水流场分析 6.3 水文地质参数评价 6.3.1 包气带水文地质试验与参数评价 6.3.2 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评价 6.4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6.4.1 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 6.4.2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6.5 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6.5.1 包气带地下水预测评价 6.5.2 饱和带地下水影响预测评价 6.6 结论
首页上页1819202122232425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1650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