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294)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08.23KB 文档页数:7
详细考察了目前文献中常用的几种Fe-C间隙固熔体热力学模型,并讨论了它们在钢中马氏体及贝氏体相变中的应用情况。首次表明KRC、LFG/MD以及X-K模型均不能用来建立奥氏体与马氏体中是否发生Spinodal分解的热力学判据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39MB 文档页数:6
借助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测试了45钢自凝固点至600℃温温度范围内的强度和塑性变化规律,并就加热方式、应变速率、冷却速度等因素对凝固温度区、奥氏体区和γ→α相变区的强度和塑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还对3个区形成裂纹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70.23KB 文档页数:2
新永磁合金的相变与矫顽力机理的研究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48.2KB 文档页数:4
把已建议的热弹性马氏体转变唯象理论,应用到Cu-Zn-Al合金中,得到常规单位下的静态自由能。将其与经典理论的相变自由能比较发现,在约20%—70%马氏体的线性变化范围,单位马氏体转变引起的界面能为常数,而引起的弹性能随马氏体量正比地增加。此外,上述唯象理论中的“摩擦准焓”和“摩擦准熵”,均分别化为常规的焓和熵的单位,更便于探讨其物理意义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81.1KB 文档页数:5
利用Gleeble-1500型热模拟机,研究了不同预加压应力和加热温度对温度——应力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变点以下加热时,预加压应力越大,加热和冷却后的拉应力越小,这说明残余压应力有抵抗热冲击开裂的能力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92.1KB 文档页数:6
本文阐述蓝晶石,粘土的性能,在不同温度下的相变化和特性,以及它们在耐火可塑料中的作用。蓝晶石颗粒加热至一定温度,会发生相转变,生产高温性能好的莫来石,同时析出游离SiO2;伴随加热过程发生膨胀,而容重却下降。粘土矿物在常温下可塑,在高温下收缩,同时发生相转变,生成耐高温的莫来石及方石英。以此两种矿物为主要原料,再加入辅助原料和复合添加剂配制成耐火可塑料,具有常温可塑,高温下微膨胀,抗热震、抗压抗折强度高等特性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4MB 文档页数:6
借助光学显微镜、电子背散射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测试技术和手段,系统地研究热处理温度对TA2-Q235B爆炸复合板钢侧组织转变的影响,并分析了其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在热处理过程中,钢侧界面组织发生脱碳,形成完全由铁素体组织组成的脱碳层,这些铁素体没有织构特征;当热处理温度在850℃及以下时,钢侧界面组织在靠近波头漩涡的地方发生异常长大,形成粗大的铁素体;当热处理温度在900℃及以上时,钢侧界面组织在钛钢复合界面上发生异常长大,产生柱状的铁素体组织.这些组织的形成受到碳元素的扩散和钢侧基体组织相变的共同作用.热处理过程中,界面产生的TiC在界面上分布不均,随温度升高,在界面局部富集,从而加速了碳元素向界面的扩散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07.48KB 文档页数:7
为了研究Mn和Si元素对中锰热轧高强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设计了不同Mn、Si含量C-Si-Mn系试验用钢.利用热膨胀仪、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和单向拉伸等实验方法对试验用钢的相变点、显微组织、残余奥氏体含量和力学性能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Mn和Si对中锰热轧高强钢的显微组织影响较大,对于低Si高Mn的试验钢,其显微组织主要由粒状贝氏体组成;对于高Si高Mn的试验钢,主要由贝氏体铁素体、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组成;对于高Si低Mn的试验钢,则由块状铁素体、贝氏体、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组成.高Si高Mn试验钢获得最高的综合力学性能,抗拉强度达1200 MPa以上,总伸长率为16%,强塑积接近20 GPa·%.分析认为,试验钢这种高强度和较高的塑性是由超细晶组织和TRIP效应共同决定的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92.23KB 文档页数:7
采用Deform模拟计算加热炉铸坯温度分布,并通过‘黑匣子’试验验证,当加热时间为70 min时,铸坯心部与表面温差约66℃,80 min时降到15℃.模拟计算轧制和水冷过程心部和表面温度曲线,并通过测温仪验证,得出准确的摩擦热、塑性变形热以及水冷换热系数模型.采用Fluent模拟计算风机的风场,使用手持测风仪验证,再建立盘条搭接点温度模型,计算出风冷线上强迫对流换热、自然换热和辐射换热系数以及相变潜热,使用热成像仪测温验证.模拟与试验结果十分吻合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48.6KB 文档页数:4
在轧制27SiMn液压支架用无缝钢管的过程中,管体出现局部开裂,对管体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检验,利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其进行微观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连铸坯中存在较多的非金属夹杂物,破坏了钢基体组织的连续性,在轧制过程中,该部位的金属受力不均产生显微裂纹.再加热过程的快速升温,增大钢管沿壁厚方向的温度梯度,外表面由于相变收缩而产生切向拉应力,显微裂纹进一步扩展从而导致局部开裂.对夹杂物做定性分析,找出其来源,并提出相应的技术改进措施
首页上页1819202122232425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294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