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2212)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03MB 文档页数:53
1. 掌握流感发病机制与病理改变、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 2. 熟悉病原学分型及其变异特性、流行规律、实验室检查方法; 3. 了解并发症、预后及预防方法。 难点: 1. 临床表现; 2. 病原学分型及其变异特性; 3. 治疗原则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57.5KB 文档页数:4
一、选择题(共 30 分) 1. 在单缝夫琅禾费衍射实验中波长为 λ 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到单缝上.对应于衍射角为 30° 的方向上,若单缝处波面可分成 3 个半波带,则缝宽度 a 等于( ) (A)λ. (B)1.5λ. (C)2λ. (D)3λ.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27.97KB 文档页数:6
采用现场调查、模拟实验、理论分析与现场监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圆梁山隧道岩溶突水特征及突水机理进行了系统研究,揭示了隧道岩溶突水是受岩溶充填物、水压与隧道围岩塑性区范围等因素影响的渐进破坏过程.针对圆梁山隧道揭露的5个岩溶,分别制定了有效防治岩溶突水的关键技术对策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05MB 文档页数:5
利用透射电镜研究了低碳微量铌钢过冷奥氏体形变过程中的碳氮化物析出,运用Gladman晶粒粗化机制讨论了析出相颗粒的平均直径、体积分数和铁素体晶粒尺寸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用钢中的微量Nb在1200℃时完全固溶,并在760℃变形前的冷却过程中无Nb(CN)析出.在形变过程中Nb(CN)的析出同样需要孕育期,但与等温过程相比大大提前.当变形量积累到一定值(本实验条件下ε=0.69)时,大量动态析出的Nb(CN)颗粒弥散分布在晶界以及位错线上.Nb(CN)析出随着应变量的增加而增加,但颗粒长大不明显,计算得到的铁素体晶粒平均截径与实际测得的铁素体晶粒吻合得较好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08.99KB 文档页数:5
使用Gleeble-1500热/力模拟机,对四种V-N微合金非调质钢和一种非V-N微合金化对比钢进行了静态再结晶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钢中C质量分数为0.33%时,V-N微合金钢的静态再结晶要比未V-N微合金化的对比钢有明显滞后,尤以820~880℃温度范围内最为明显,因此钢中V析出物对道次间再结晶过程影响很大.进一步研究表明,V-N微合金非调质钢道次间静态再结晶量受C含量的影响并不呈简单线性关系:在760~880℃温度范围内,道次间静态再结晶量在钢中C质量分数为0.33%时均为极大值,而940℃下所有五种实验钢均完成了静态再结晶;钢中V析出物对道次间静态再结晶的影响机制相当复杂,与其析出时机关系很大.在此C含量下且V和Ti量均近似相同的V-N微合金实验钢中,发现当N质量分数从140×10-6增加到210×10-6时,该温度范围内道次间静态再结晶量下降14%~19%,N含量增加有明显抑制道次间静态再结晶的作用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24KB 文档页数:11
一、目的要求 1. 了解队列研究的设计及需注意的问题; 2. 掌握相对危险度和归因危险度的意义、计算;熟悉相对危险度的假设检验与区间估计方法方法;熟悉M-H分层分析方法及趋势检验方法;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35.42KB 文档页数:6
讨论了异种金属连接的中间层介质选择原则,选择了适合连接不锈钢和铝的中间层介质,并进行了钢板和铝蜂窝芯板的液相扩散连接实验.通过分析结合界面结构和测试界面强度,研究了中间层介质的作用,同时讨论了工艺参数对结合界面区组织和扩散连接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间层介质具有良好的润湿和铺展性能,能使不锈钢和铝形成牢固的冶金结合.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24KB 文档页数:11
一、目的要求 1. 了解队列研究的设计及需注意的问题; 2. 掌握相对危险度和归因危险度的意义、计算;熟悉相对危险度的假设检验与区间估计方法方法;熟悉M-H分层分析方法及趋势检验方法; 3. 掌握人时发病率、发病概率和累计发病概率的意义、区别与计算方法;熟悉暴露人年的计算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61.66KB 文档页数:3
建立了毛细管气相色谱法、火焰光度检测器分析韭菜中的8种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程序升温所测定的8种有机磷农药,在色谱柱DB-608上分离良好,回收率在70%-119%之间;最低检测质量浓度分别为敌敌畏0.02μg·mL-1,甲胺磷0.01 μg·mL-1,乙酰甲胺磷0.02μg·mL-1,甲拌磷0.01 μg·mL-1,氧化乐果0.05μg·mL-1,乐果0.01μg·mL-1,甲基对硫磷0.01μg·mL-1,毒死蜱0.02μg·mL-1.该方法快速灵敏,符合实际应用的需要.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05.94KB 文档页数:4
对阳极氧化技术制备铝磁性膜进行了实验研究。用SEM,ESCA,RBS等表面分析手段对Al磁性膜的形貌、大小、厚度以及磁性膜中的元素分布作了分析,并测量了不同工艺条件下磁性膜的矩形比
首页上页208209210211212213214215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2212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