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2740)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41.59KB 文档页数:4
探讨了晶粒度为ASTM3~5级的细晶铸造IN718C合金的显微组织对持久性能的影响.通过分析细晶材料的持久断口和显微组织,发现该合金与普通铸造材料不同的是:细晶材料的持久断裂主要为沿晶断裂形式,其碳化物、Laves相和δ相主要分布在晶界:细晶材料在不同铸态枝晶组织中晶界上碳化物和Laves相都有降低材料持久性能的倾向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12.99KB 文档页数:4
采用粉末注射成形方法制备了钛合金坯体,利用溶剂脱脂和热脱脂方法脱除坯体中粘结剂,并在真空气氛下烧结致密钛合金样品.真空烧结后,经960℃和140MPa热等静压处理,在720~760℃进行1~1.5h退火处理获得的样品微观结构为均匀的双态组织,由许多等轴较小的α晶粒和少量尺寸较小的β晶粒组成.XRD分析结果表明,当退火温度高于800℃时,样品存在Ti3Al杂质相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02MB 文档页数:34
▪ 酸催化的羟醛缩合反应及其机理 ▪ 羟醛缩合反应在合成中的应用 ▪ a, b-不饱和醛酮的羟醛缩合(插烯效应) ▪ Michael加成反应及合成上应用 ▪ Robinson增环反应及合成上应用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81.96KB 文档页数:5
利用单辊快淬法制备了由硬磁相Pr2(Fe,Co)14B和软磁相α(Fe,CO),Pr2(Fe,Co)17组成的纳米晶复合永磁材料.用X射线衍射、室温磁性能测量和热磁分析等,研究了Pr7.5Dy1Fe80-xCox Nb1B4.5(x=10,15)合金快淬带在不同温度下不同时间退火后的组织和磁性能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快淬带在700℃退火6h后,永磁性能仍保持较高的水平,说明同时添加Co和Nb,有可能提高纳米晶复合永磁合金的热稳定性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715.5KB 文档页数:28
➢ 炔烃的几种制备方法 ➢ 炔烃的亲电加成(加成类型,加成取向),在合成中的应用 ➢ 炔烃的两种还原方法及在合成中的应用(顺、反烯烃的制备) ➢ 末端炔烃的特殊性质及在合成中的应用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45.5KB 文档页数:11
为了明确供水人和用水人在水的供应和使用中的权利和义务,根据《中华人民 共和国合同法》、《城市供水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经供、用水双方协 商,订立本合同,以便共同遵守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48.68KB 文档页数:6
以首钢生产的某X70管线钢成分为基础,利用Thermo-Calc软件计算了不同温度下钢中析出相的组成、相的析出温度及Nb元素的析出规律,研究了钢中Nb和C含量对Nb析出规律的影响,利用热模拟和扫描电镜等手段分析了钢中Nb合金相的析出温度.结果表明,平衡态下该X70管线钢中的析出相主要为Ti、Nb的碳氮化物、合金渗碳体、Ti4C2S2、MnS、AlN、M7C3和Mo碳化物.Nb析出相主要以Nb和C元素为主,其中固溶Ti和N元素.随Nb和C含量的增加,Nb合金相的析出温度升高,在同一温度下Nb的析出量增加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55.71KB 文档页数:4
采用自蔓延高温合成(SHS)技术制备钙钛矿(CaTiO3)固化体,通过多种现代分析技术研究了钙钛矿固化体的微观组织、浸出率以及其对高放废物的最大包容量。结果表明,固化体样品密度高,孔隙率小,浸出率低,对srO的包容量可达到35%(质量分数).自蔓延高温合成的钙钛矿人造岩石是固化锶核素的理想固化体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40.11KB 文档页数:3
以H2WO4和ZrOCl2·8H2O为原料,先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出前驱物,再加热合成出了ZrW2O8粉末.用X射线衍射(XRD)对合成粉末进行物相分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粉末形貌,用差热-热重分析确定合成温度.结果表明:溶液pH值控制在2~3范围内,溶液中Zr4+和WO42-能同时发生沉淀;所得前驱物在1200℃反应1h,所得产物相主要为ZrW2O8,其粒度在100nm左右,且分布均匀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12.12KB 文档页数:4
全氧高炉炼铁——生铁粒化脱碳——电炉炼钢——水平连铸4种技术的组合,形成了一个适用于小型钢铁厂的生产流程。全氧高炉炼铁工艺全面提高了小高炉生产指标并实现了以煤粉为炼铁主要能源。脱碳粒铁——电炉炼钢解决了高炉生铁小型化炼钢的难题。精密水平连铸则简化了轧钢工序并减少钢坯加热煤气消耗。另一方面全氧高炉提供的高质量煤气为建立高效自备电厂创造了条件,这就使小型钢铁联合企业有可能应用这一合理组合达到完善的企业内部能量平衡
首页上页209210211212213214215216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2740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