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2872)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82KB 文档页数:4
一、填空(本题25分) 1.把电压信号转换为电流输出的电路称 放大电路,A=1o/ 称 利用 放大电路可将电流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 其增益表达式为 2.晶体三极管的输出特性曲线一般分为三个区,即: ,要使三极管工作在放大区必须给发射 结加_ 、集电结加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34.67KB 文档页数:6
采用硫酸浸出-硫化沉铜-两段中和除铬-碳酸镍富集工艺,从电镀污泥中综合回收铜、铬和镍.考察了各工序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获得了最佳工艺条件:酸浸过程中反应时间为0.5 h,反应温度为50℃,硫酸加入量为理论量的0.8倍;沉铜过程中,沉铜剂加入量为理论量的1.2倍,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分别为1 h和85℃;采用两段除铬工序有效降低了沉淀过程中的镍损失.整个工艺中,铜、铬和镍的回收率分别达到98%、99%和94%以上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58.5KB 文档页数:11
1、动力滑台是组合机床上实现进给运动的一种通用部件,配上动力头和主轴箱后可以对工件完成各种孔加工、端面加工等工序。 2、液压动力滑台用液压缸驱动,它在电气和机械装置的配合下可以实现各种自动工作循环。 3、此液压系统需能实现如下自动循环: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29MB 文档页数:26
①掌握表面 Gibbs自由能和表面张力的概念;了解影响表面张力的因素。 ②理解弯曲表面附加压力产生的原因:掌握附加压力与曲率半径的关系;能够利用 Laplace公式进行计算。 ③了解弯曲液面上的蒸气压的特点:能够正确使用Km公式并能够解释常见的表面现象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43.46KB 文档页数:4
研究了在催化剂R存在下用空气直接氧化氢氧化锰制备高视密度初级化学二氧化锰的方法.该方法是在硫酸锰溶液中加入氨水后获得的锰水解物滤饼在碱性介质中进一步处理,获得的氢氧化锰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存在下用空气直接氧化,将二价锰氧化为四价锰.研究结果表明:氢氧化锰的氧化速度很慢,获得的初级产品中二氧化锰质量分数小于66%;催化剂R能加速氢氧化锰的氧化,且在催化剂R存在下温度、氢氧化锰颗粒大小等因素对其氧化速度有影响;在催化剂R存在和优化条件下,获得了视密度为1.7~1.8和二氧化锰质量分数大于83%的初级二氧化锰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36MB 文档页数:7
中碳钢温变形过程的组织演变包含铁素体动态回复、再结晶和渗碳体的析出球化等过程.采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初始组织形态对含碳0.48%(质量分数)的中碳钢在温变形中上述复杂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组织为珠光体+先共析铁素体的试样在温加工变形中渗碳体层片发生了扭折、溶断到逐渐球化的过程,在铁素体回复再结晶的同时伴随着细小弥散的渗碳体颗粒从过饱和铁素体中析出,得到微米级铁素体晶粒和颗粒状渗碳体弥散分布的复相组织,但等轴状铁素体晶粒与弥散的渗碳体颗粒沿变形方向呈带状不均匀分布.温加工变形促进初始组织为马氏体的中碳钢中渗碳体析出和铁素体回复与再结晶.由于初始条件下碳的分布在微观尺度下相对均匀,变形后获得细小等轴铁素体与均匀分布颗粒状渗碳体的组织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93KB 文档页数:39
数据由原始事件组成,经过加工从中获 得信息。加工前,需将数据组织起来, 数据库正是组织数据的有力工具。用户 可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从数据库中存取 所需信息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12MB 文档页数:331
第一章 原始社会(约二百万年前——前 2070 年) 第二章 夏商时期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前 2070——前 1046) 第三章 西周奴隶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前 1046——前 771 年) 第四章 春秋时期奴隶社会的瓦解(前 770 年——前 476 年) 第五章 战国时期封建制度的确立(前 475 年——前 221 年) 第六章 秦统一封建国家的建立和秦末农民大起义(前 221 年——前 207 年) 第七章 西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公元前二 O 七年——公元二五年) 第八章 东汉中央集权国家由统一走向分裂(25----220 年) 第九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社会进步与民族融合(189——581 年) 第十章 隋唐五代多民族国家的兴衰(581——959 年) 第十一章 宋、辽、夏、金时期各族联系的加强和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960——1279 年) 第十二章 元朝的大一统(1234——1368 年) 第十三章 明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和资本主义萌芽(1368——1644 年) 第十四章 清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1644----1840 年)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39.2KB 文档页数:5
采用耦合数值求解的方法,计算并分析了LF精炼炉盖内气体流动的速度分布状态以及液面附近惰性气体氩(Ar)的流动行为和分布.结果表明:露弧加热期和埋弧加热期炉盖的合理抽气压力分别为-200~-250 Pa和-120 Pa;底吹氩气量过小不能在液面上部弥散,而增大到20~50 m3·h-1,在液面附近弥散且流动分布状态相似,有利于液面附近惰性气氛的保持;液面距钢包上边缘的距离增大,氩气在液面上部回旋的区域扩大,可防止钢液增[N]或[O]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60.87KB 文档页数:5
为了给地源热泵U型管地下换热器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通过CFD数值软件对地源热泵U型管地下换热器系统中的流动和传热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地源热泵U型管地下换热器的换热效率随支管间距的增大而增加,随回填土材料热导率的增加而增大,而且支管间距和回填土材料热导率对换热器效率的影响是很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当钻孔深度超过80m时,两支管的温升比急剧增加,支管间的热损失加剧,建议在实际操作中钻孔深度不要太深
首页上页212213214215216217218219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2872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