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438)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27.57KB 文档页数:5
用一种新的擦伤电极装置来研究化学镀Ni-P合金在3.5%NaCl溶液中的再钝化行为。结果表明,Ni-P合金的再钝化动力学服从i(t)=A1exp(-C1t)+A2exp(-C2t)方程。在低电位区,Ni迅速氧化,并在表面形成稳定的氧化物NiOOH。氧化膜的生长服从高场离子传导机制;在高电位区,吸附过程迅速发生,界面上的单分子吸附膜使裸体表面电流很快衰减,吸附的H2PO2-有效地阻止了Ni位上的溶解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74.33KB 文档页数:5
运用变颈法解决密度测量过程中的表面张力影响问题,并且在一次测量中同时获得密度和表面张力两个重要的物理化学参数。文中首先推导出变颈法的计算公式,然后通过对乙醇水溶液以及丙三醇两个体系的测量,验证了本方法的正确性。对较高熔体密度的测量也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46MB 文档页数:6
采用阴极弧离子镀法在GH4169合金表面制备了TiAlSiN涂层,通过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分析了其表面和界面的形貌和能谱,用轮廓仪测试了涂层表面粗糙度.在往复式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进行了涂层摩擦与磨损实验,通过能谱仪分析了涂层表面磨损后点能谱和面能谱,考察了TiAlSiN涂层的摩擦因数和磨损性能,对其磨损机理进行了讨论.实验结果显示涂层表面组织结构较为致密,表面粗糙度为194.57 nm;涂层主要成分为Ti、Al、Si和N元素,Si原子细化了TiN和AlN晶粒;涂层结合界面发生了化学反应和成分的相互扩散,其结合形式为化学结合;涂层摩擦因数平均值为0.493,磨损形式为磨粒磨损;磨损痕迹面扫描结果表明,磨损后Al和Ti形成的氮化物减少,Si和N原子无明显的减少现象,涂层耐磨性增强主要依赖于Si和N形成的化合物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82KB 文档页数:4
1目的要求 (1)用溶液吸附法测定颗粒活性炭的比表面。 (2)了解溶液吸附法测定比表面的基本原理。 (3)了解721型分光光度计的基本原理并熟悉使用方法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81.45KB 文档页数:7
通过吸附量测试、纯矿物浮选和红外光谱分析,研究Cu2+和Ni2+离子在蛇纹石表面的吸附过程及对蛇纹石浮选的活化机理.Cu2+和Ni2+离子在蛇纹石表面的吸附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等温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吸附能够自发进行,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共同作用,Cu2+和Ni2+离子在蛇纹石表面的吸附量随p H值升高而增大.Cu2+和Ni2+离子在弱碱性条件下对蛇纹石具有活化作用,活化机理为铜镍的氢氧化物沉淀和羟基络合物作用于蛇纹石表面,形成活性位点,黄药在活性位点上吸附生成黄原酸铜或黄原酸镍,从而使蛇纹石表面疏水性增大,浮选受到活化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525.5KB 文档页数:15
一、电池电动势的产生机理 如果将金属浸入含有该金属离子的水溶液中,在固液 界面处也将形成双电层,只是当溶液中的金属离子更容 易获得电子时,金属表面带正电,而液相带负电。 金属-溶液界面上双电层的存在,阻止了金属离子进 一步向溶液中的溶入或向电极表面的沉积,最后达成平 衡,形成电势差,称为电极-溶液界面电势差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07KB 文档页数:8
一、吸附特点 固体在溶液中除了吸附溶质外还会对溶剂进行吸附,吸附规律比较复杂。 固体自溶液中的吸附要考虑三种作用力: a.在界面层上固体与溶质之间的作用力; b.固体与溶剂之间的作用力 c.溶液中溶质与溶剂之间的作用力。 溶液中的吸附是溶质与溶剂分子争夺固体表面的净结果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9KB 文档页数:2
一、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 1.确保燃烧热实验成功的关键有两点:(1)(2) 2.乙醇水溶液表面张力测定实验的数据处理过程中,为了得到表面剩余吸附量,应该以对作图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39MB 文档页数:22
• 理解附加压力的概念及其与表面张力的关系。 • 理解拉普拉斯公式及开尔文公式的应用。 • 理解亚稳状态与新相生成的关系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68.69KB 文档页数:4
一、选择题:A型题(每题1分,共40分) 1.人体生理学的任务是阐明 D.正常人体功能活动的规律E.人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人体细胞的功能 A.人体物理变化的规律B.人体化学变化的规律C 2.细胞膜脂质双分子层中,脂质分子的亲水端 A.均朝向细胞膜的内表面B.均朝向细胞膜的外表面C.面对面地朝向双分子层的中央 D.都在细胞膜的内外表面E.外层的朝向细胞膜的外表面,内层的朝向双分子层的中央
首页上页2021222324252627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438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