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323)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38.84KB 文档页数:4
通过对超低碳IF钢冷轧薄钢板拉伸过程中不同变形程度的测试与扫描电镜的观察,研究了其表面形貌及组织的变化规律.探讨了超低碳钢韧性断裂中内部孔洞形成机理,并指出超低碳钢中的微孔洞不是主要由夹杂物或第二相粒子产生,而是因为位错的滑移、集聚,在原有损伤处形成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39.6KB 文档页数:8
制备出P-型半导体超细氧化亚铜,并将其应用于光催化降解对硝基苯酚,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主要影响因素和水平后,利用响应曲面法(RSM)对超细氧化亚铜的光催化降解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优化.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建立了超细氧化亚铜光催化降解对硝基苯酚的二次多项数学模型,预测处理最佳实验条件为:对硝基苯酚溶液的质量浓度为30mg·L-1,H2O2滴加量为0.28mL,pH3.64,氧化亚铜投加量为0.11g.在最佳条件下进行验证实验,发现真实脱色率与预测脱色率具有良好一致性,相对误差仅为3.02%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76.76KB 文档页数:5
采用套管法(PET)制备Bi系高温超导带材,进行了冷压工艺的优化研究。试验结果表明,Bi系带材所能承受的压力有一个限值,若超过这个限值后,密度虽可提高,但晶粒破碎严重Jc值反而降低。带材优化的冷压工艺参数是838℃/60h+冷压+838℃/60h冷压+838℃/60h.第1次压力为2GPa,第2次2.5GPa;冷压压下速率为1.5×10-4mm/s.同时研究还表明冷压的主要作用是提高带材的致密度和晶粒取向度,最终改善了带材的超导性能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81.16KB 文档页数:9
本文列举了世界各国控制VOD过程的方法,指出使用氧浓差电池控制VOD过程的基本原理及其优点。论述了氧浓差电池的构造、安装及使用。在实验室条件下,运用热力学计算求得一定温度下氧浓差电势(E0)和氧浓度O2%的对应值。通过在大连钢厂应用氧浓差电池控制VOD过程的工业性实验,得出了各种正常冶炼和不正常冶炼的典型曲线。用氧浓差电池並辅以其他方法控制VOD过程,炼出了不锈钢、超低碳不锈钢、超纯工业纯铁及精密合金20多炉。超低碳不锈钢的成功率达100%,铬回收率超过96%。由于氧浓差电池在VOD过程控制上的应用在国内还是首次,要使它成为冶金自动化的工具,还要做大量工作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964.5KB 文档页数:15
第七章力法 7-1超静定结构概述 一、超静定结构是具有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二、结构的超静定次数=结构的多余约束数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51KB 文档页数:19
中国现代化的追赶模式 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大体体现为四种类型:一是现代化的先行 者;二是现代化的后来者;三是现代化的赶超者;四是始终未能进入现 代化、处于停滞甚至落后状态的国家。我们发现有几个大国是属于现代 化赶超类型的国家:首先是美国,在上个世纪下半叶开始加速工业化, 在上世纪与本世纪之交,迅速追赶上并超过了英国;其次是日本,从明 治维新以后开始发动工业化,特别是二次大战以后,日本实现经济起 ,迅速追赶美国;再次是亚洲的“四小龙”在60年代开始经济起 飞,迅速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成为新兴的工业化国家;第四是中 国,从1980年前后进入经济起飞阶段,显现出现代化追赶效应或追赶 模式的明显特征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03MB 文档页数:27
内容提要 一、WWW信息服务相关概念 1、浏览器、超链接、网页、主页 2、超文本传输协议 3、标准资源定位器 4、超文本标记语言 二、浏览器的使用 三、信息搜索 1、使用逻辑词辅助查找 2、使用双引号进行精确查找 3、使用加减号限定查找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1MB 文档页数:81
3.1 精密和超精密机床发展概况及典型机床简介 3.2 精密主轴部件 3.3 床身和精密导轨部件 3.4 进给驱动系统 3.5 微量进给装置 3.6 机床运动部件位移的激光在线检测系统 3.7 机床的稳定性和减振隔振 3.8 减少变形和恒温控制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1MB 文档页数:8
为探明超细全尾砂的浓密特性,开展量筒沉降实验,小型和半工业深锥动态浓密试验。结果表明,分子量1200万的非离子型絮凝剂最利于尾砂沉降,随絮凝剂单耗增加,溢流浊度降低,底流浓度基本不变。随固体通量增加,溢流浊度增加,底流浓度降低。固体通量0.4 t·m?2·h?1,给料固体质量分数12%,絮凝剂单耗50 g·t?1的最佳参数条件下,小型和半工业动态浓密试验的底流平均固体质量分数分别为62.8%和74.4%,泥层高度对底流浓度影响显著。深锥浓密机底流固体质量分数随泥层高度增加呈DoseResp函数增长,分为缓慢增长(泥层1~4 m)、快速增长(泥层4~7 m)和基本稳定(泥层超过7~8 m)3个阶段,这跟尾砂絮团在不同泥层高度下的压缩性能有关。可根据底流浓度与泥层高度的函数关系,调节泥层高度来满足井下充填所需底流浓度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02.5KB 文档页数:7
第一节1型超敏反应 第二节Ⅱ型超敏反应
首页上页2122232425262728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323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