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345)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66.69KB 文档页数:3
以恒应变速率凸轮压缩试验机得到的实验数据为基础,采用人工神经网络的方法建立了碳钢变形抗力与应变、应变速率及温度对应关系的预测模型,与多元非线性回归模型比较,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77MB 文档页数:10
矿用车辆无人驾驶是实现矿山无人化开采的关键技术, 而路径跟踪控制是无人驾驶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路径跟踪控制系统是多变量、多约束系统, 采用传统方法在多约束条件下存在执行器饱和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 本文引入模型预测控制方法, 通过考虑车辆的姿态与位置之间的关系, 以跟踪路径的横向偏差最小化和车辆的航向角偏差最小化为目标对预测控制的目标函数进行优化, 以获得车辆速度和铰接角度的最优控制量, 实现对多变量、多约束系统的求解.针对模型预测控制算法不能提前判断道路曲率突变而导致跟踪超调的问题, 提出基于预瞄距离的控制方法, 通过提前判断道路突变信息, 提高车辆路径跟踪精确性和稳定性.使用Matlab/Adams仿真软件进行对比仿真试验, 结果表明: 使用模型预测跟踪控制器能够解决多变量、多约束系统控制问题, 有效防止执行器饱和; 而使用基于预瞄距离的模型预测跟踪控制器能够使车辆的横向位置偏差保持在±0.04 m, 航向角偏差保持在±1.8°范围内, 相较于改进前的控制器, 其横向位置偏差减少了80.9%, 航向角偏差减少了59.1%, 证明改进后的控制器具有更好的横向稳定性和精确性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48KB 文档页数:8
一、概念 经济预测报告是指在对经济活动的历史和现状的调查基础上,运用科学分析的方法进行预计测算,推断未来经济的发展变化趋势而写成的书面报告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80.86KB 文档页数:4
根据我国大气腐蚀网站积累的环境数据和材料腐蚀数据,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碳钢及低合金钢在大气条件下,腐蚀率与金属腐蚀暴露时间对应关系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大气环境下不同的金属存在着不同的网络;相同金属在不同的大气环境下存在着不同网络;BP算法的形式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83.08KB 文档页数:5
对于那些无法用数学方程式表述的复杂生产过程,提出一种基于模式识别原理的智能自动化新方法.该方法的基本点在于:从信息的角度出发,采用特征变量来描述过程工况,再用时间序列分析法建立预测模型,从而实现工艺最优化.还介绍了专门为此目的研制的红外线CCD热成像装置,并给出了建立预测模型的神经网络算法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72.5KB 文档页数:26
决策树修剪的主要任务是抛弃一个或更多 的子树,并用叶替代这些子树,使决策树 简单化。 问题是修剪后的结果能达到我们期望算法 降低预测误差率来提高分类器的质量,但 误差率计算并不简单。 评价预测误差的一个可行方法是用另外一 个新的有效检验样本,或用第四章中讲述 的交叉确认法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08MB 文档页数:8
与行驶速度较高的其他无人驾驶工况相比, 自动泊车时参考路径的曲率较大, 因此车辆转向轮转角速度的限制等系统约束条件会严重影响自动泊车路径跟踪控制器的性能.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提出了基于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的自动泊车路径跟踪控制器, 并在MATLAB/Simulink和PreScan联合仿真环境中将该控制器与基于线性时变模型预测控制的控制器进行了对比. 仿真结果表明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器可以实现多约束条件下的自动泊车, 泊车完成后车辆航向与车位中线的夹角为0.0189 rad, 车辆后桥中点与车位中线的距离为0.1045 m, 仅为车身宽度的5.56%. 相比线性时变模型预测控制器, 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器具有泊车精度更高、安全裕度更大、泊车耗时更少等优势. 在实时性方面, 该控制器也能够满足自动泊车的需求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68KB 文档页数:55
心理学的研究通常要达到以下一些目的:1、 描述,对所要究问题的表象予以翔实的陈述 或记录,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2、解释, 根据究资料分析发现各因素间的相关关系或 因果关系,籍以解释问题表象背后的真相;3 、预测,根据对问题原因的相关关系或因果关 系的了解,预测将来在同类情境下问题重复发 生的可能性;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41.13KB 文档页数:6
根据磁致伸缩效应和受力变形中磁的各向异性特征,利用特殊研制的磁探测器和信号处理系统,研究材料疲劳过程中磁信号变化的特点,在一定程度时,观察的疲劳磁信号出现突变,该突变点与材料疲劳过程中一定的塑性变形量相对应。将此方法加以系统和标准化后,可对工程应用中的材料和构件的疲劳寿命进行动态预测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74.48KB 文档页数:4
通过对采空区渗流场的数值模拟,得到采空区渗流速度及氧气体积分数的分布.结合实验测得的煤自燃发火期和自燃临界参数,对采空区\三带\进行划分,并得到了采空区不自燃的工作面最小推进度.该方法计算量比模拟采空区煤自燃全过程少得多,预测精度却能够满足实际防灭火需要
首页上页2122232425262728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345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