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2478)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27.96KB 文档页数:7
碘化铅是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关键原料, 其使用方法为溶解在二甲基甲酰胺(DMF)中然后制成膜.碘化铅在DMF中的溶解性对电池器件的性能有重要影响.本文经实验判断, 造成碘化铅在DMF中溶解性差的原因是H2O、PbO、PbO2等氧化物在碘化铅晶体表面形成氧化物薄膜, 阻碍其溶解.在一定范围内, 碘化铅在DMF中溶解性取决于碘化铅合成过程中反应溶液的pH值.经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分析检测, 确定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用碘化铅最佳合成pH值为2;且在一定范围内反应溶液pH值、滴速和溶液浓度不会影响碘化铅的微观形貌及其在DMF中的溶解性; 同时发现重结晶、热反应以及慢滴速反应条件会使碘化铅样品在(001)面择优生长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46MB 文档页数:10
为消除陡脉冲带来的干扰,分析了陡脉冲干扰的特点,建立了陡脉冲噪声数学模型,提出了基于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 VMD)的心电信号滤波算法,提取叠加在心电信号中陡脉冲干扰分量、识别陡脉冲干扰分量并剔除陡脉冲干扰分量;为减少VMD分解层数、提高实时性并减少内存消耗,提出了心电信号预处理算法;针对医疗环境中的随机噪声伴随陡脉冲出现的情况,分析了VMD后子信号中随机噪声的特点,提出了基于VMD子信号能量估计的阈值去噪算法;利用变分模态分解的带通滤波器组特性,提出了基于变分模态分解子信号重组的QRS波群检测算法,配合滤波算法以提高心电信号特征检测精度。以添加了高斯白噪声和模拟陡脉冲干扰的MIT?BIH数据库心电信号和医疗环境中采集的心电信号为实验对象,分别实现对滤波算法和QRS波群检测算法的定量对比分析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82.14KB 文档页数:7
借鉴流体黏性的表征方式,引入粉体颗粒表观黏度的概念表征粉体颗粒间的相互作用力,基于能量耗散原理,利用旋转黏度计测定了含SiO2纳米添加剂的Fe2O3颗粒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表观黏度.实验结果表明,Fe2O3颗粒表观黏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纳米SiO2的加入使颗粒表观黏度明显降低,主要原因是纳米SiO2对Fe2O3颗粒形成了包覆,抑制了颗粒间的团聚和烧结.此外,本研究利用微型流化床研究了含纳米SiO2的Fe2O3颗粒在流化还原过程中发生黏结失流的过程,进一步验证了纳米SiO2对Fe2O3颗粒表观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纳米SiO2显著提高了还原样品的金属化率,延长了还原过程中的黏结时间;扫描电镜分析表明纳米SiO2有效包覆在Fe2O3颗粒表面,降低了铁原子的扩散活性,并充分阻隔新鲜铁之间的接触,抑制新鲜铁的烧结,从而导致Fe2O3颗粒之间难以形成黏结点,由此证明纳米SiO2对流化床内Fe2O3颗粒的还原过程中的黏结失流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45KB 文档页数:15
近年来,重组DNA技术(基因工程)已开始由实验室走向工业生产,走向实 用。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极为有效的菌种改良技术和手段,也为攻克医学上的 疑难杂症—癌、遗传病及艾滋病的深入研究和最后的治愈提供了可能;为农业的 第三次革命提供了基础;为深入探索生命的奥秘提供了有力的手段。现在由工程菌 产生的珍稀药物,如胰岛素、干扰素、人生长激素、乙肝表面抗原等等部已先后面 市,基因工程不仅保证了这些药物的来源,而且可使成本大大下降。但是从许多研 究中发现,工程菌在保存过程中及发酵生产过程中表现出不稳定性,因而工程菌不 稳定性的解决已日益受到重视并成为基因工程这一高技术成就转化为生产力的关键 之一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59.5KB 文档页数:6
一、中医药实验研究为什么要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 1.一些不同的认识 (1)中医是宏观的,讲整体的,讲辨证的,讲阴阳平衡的。微观的分子生物学是没 有办法来研究中医的,不能研究中医的 (2)担心采用现代技术研究中医,中医会被西医吃掉 (3)中医的灵魂在临床 于是一些人对此技术格格不入,学不进去。 这里就有这样一些疑问,持这些观点的人是否真正了解中医药的发展历史,是否了 解分子生物学及其技术,是否了解当今医学研究发展的现状?回答大多是否定的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52MB 文档页数:187
麦克斯韦最先注意到(也可以从十分简单的计算得出), 当两个点A,B一起移动而不带动附近的以太时,光线从点 A走到点B再返回点A所需的时间一定会不同.当然,这个 差值是个二阶量,但是用灵敏的干涉方法已经足以检测出来。 迈克尔逊于1881年做了这样的实验他的仪器是一种 干涉仪,有两个长度相等并互相垂直的水平臂P和Q.两東 互相干涉的光线,一束沿P臂往返,另一束沿Q臂往返。整个 仪器包括光源和观察装置,可以绕竖直轴转动.当P臂或Q 臂尽可能与地球运动方向相同时的两个位置值得特别考虑 根据菲涅尔理论可以预言,当仪器从一个主位置转到另一个 主位置时,千涉条纹应发生位移 但是,取决于光传播时间改变的这种位移(为简单起见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2.79MB 文档页数:645
本书对元素化学作了较全面的论述。现在已知有107种元 素①,但并不都存在于自然界。从氢到铀的9和元素中,除了锝和 钷以外,全都能在地球上找到。已经探测到在某些恒星中有锝。除 了上述元素之外,在实验室中采用人工核合成的方法又增添了15 和元素。在自然界为什么只有90种元素?它们为什么具有所观察 到的丰度,以及它们的各种同位素为什么以所观絮到的这种特定 相对丰度存在?确实,我们还必须问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49MB 文档页数:20
田少煦 等著,《数字色彩构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ISBN 7-302-13167-7,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 第一章 色彩的体系 第一节 色彩的形成 第二节 显色系统 第三节 混色系统 一、混色系统CIE 二、CIE 1960均匀色度标尺图 三、CIE 1964均匀颜色空间 第四节 数字色彩系统 第二章 数字色彩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 数字色彩及其表达 第二节 数字色彩与图形 第三节 各种数字色彩域的比较 第四节 绘图软件中的数字色彩使用方法 第三章 色彩的生理与心理 第一节 色彩生理实验 第二节 色彩的主观三属性与客观三属性 第三节 色彩的心理感应 第四章 数字色彩构成 I ――以色相为主的配色 第一节 数字色彩的配色工具 第二节 不同色相的配色 第三节 主色调的形成 第五章 数字色彩构成 II――以明度、饱和度为主的配色 第一节 纯色系的配色 第二节 浊(灰)色系的配色 第三节 暗色系的配色 第四节 无彩色系色调的魅力 第六章 数字色彩构成 III ――综合配色 第一节 两组色彩之间的配色 第二节 三组色彩之间的配色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52MB 文档页数:8
(In, Co)共掺的ZnO薄膜(ICZO薄膜)在100 ℃下通过射频(RF)溅射沉积至玻璃基板上。沉积过程采用In、Co、Zn三靶共溅射。通过调节靶功率,获得了不同In含量的ICZO薄膜。研究了不同In含量下薄膜电学性质和磁学性质的变化。分别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原子力显微镜(AFM)、电子探针扫描(EPMA)、X射线衍射仪(XRD)、霍尔测试(Hall measurement)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薄膜的成分、形貌、结构、电学特性和磁学特性进行了表征和分析。详细分析了薄膜中载流子浓度对磁学性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薄膜中In含量的提高,薄膜中载流子浓度显著提高,薄膜的导电性得到优化。所有的薄膜均表现出室温下的铁磁特性。与此同时,束缚磁极化子(BMP)模型与交换耦合效应两种不同的机制作用于ICZO半导体材料,致使薄膜的饱和磁化强度随载流子浓度发生改变,并呈现在三个不同的区域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83MB 文档页数:7
构建管流式冲刷腐蚀实验装置研究γ预辐照对铍在一号电火花加工油(EDM-1)中腐蚀性能的影响,研究铍试样质量变化,进行表面形貌及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铍在EDM-1管流冲刷条件下受冲刷腐蚀和化学腐蚀的共同作用,前者主要受试样表面形态影响,后者主要受γ预辐照剂量、杂质元素、EDM-1中含硫有机物等的影响.辐照前后,试样质量均呈现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趋势,腐蚀速率基本随辐照剂量的升高而增大.γ预辐照促进了铍试样在EDM-1中点蚀核和蚀孔的产生,腐蚀2880 h后,未接受预辐照试样仅产生较为明显点蚀核,而接受200和100 kGy预辐照试样中的部分点蚀核发展成为蚀孔,前者直径约为后者2倍.点蚀核和蚀孔区域出现Al、Si、Fe、Cr、Ti等杂质元素及S元素,杂质元素为诱导产生点蚀的重要因素,含S有机物发生化学反应分别生成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于蚀孔内部的SO2和SOx,促进蚀孔的形成及扩展
首页上页241242243244245246247248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2478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