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615)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59MB 文档页数:100
§10—1 螺纹参数 §10—2 螺旋副的受力分析、效率和自锁 §10—3 机械制造常用螺纹 §10—4 螺纹联接的基本类型及螺纹紧固件 §10—5 螺纹联接的预紧和防松 §10—6 螺纹联接的强度计算 §10—7 螺纹的材料和许用应力 §10—9 螺旋传动(不讲) §10—8 提高螺纹联接强度的措施 §10—10 滚动螺旋简介(不讲) §10—11 键联接和花键联接 §10—12 销联接(简介)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473KB 文档页数:26
19-1螺纹 19-2螺纹联接的类型和预紧、防松 19-3螺栓组联接的设计 19-4单个螺栓联接的强度计算 19-5提高螺栓联接强度的措施 19-6螺旋传动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77MB 文档页数:17
了解扭转的概念,薄壁圆筒的扭转 熟悉扭矩、扭矩图,圆轴扭转时的应力, 圆轴扭转时的强度计算掌握圆轴扭转时的 变形和刚度计算,提高圆轴扭转强度和刚 度的措施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6MB 文档页数:63
§10-1 螺纹参数 §10-2 螺旋副的受力分析、效率和自锁 §10-3 机械制造常用螺纹 §10-4 螺纹联接的基本类型及螺纹紧固件 §10-5 螺纹联接的预紧和防松 §10-6 螺栓联接的强度计算 §10-7 螺栓的材料和许用应力 §10-8 提高螺栓联接强度的措施 §10-9 键联接和花键联接 §10-10 销联接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34MB 文档页数:62
§11-1 轮齿的失效形式 §11-2 齿轮材料及热处理 §11-3 齿轮传动的精度 §11-4 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作用力及计算载荷 §11-5 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齿面接触强度计算 §11-6 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轮齿弯曲强度计算 §11-7 斜齿圆柱齿轮传动 §11-8 直齿圆锥齿轮传动 §11-9 齿轮的构造 §11-10 齿轮传动的润滑和效率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29MB 文档页数:43
第13章齿轮传动 13-1轮齿传动的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 13-2齿轮材料及热处理 13-3齿轮传动的精度 13-4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作用力及计算载荷 13-5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 13-6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 13-7齿轮的结构、齿轮传动的润滑和效率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6.1MB 文档页数:75
第12章联接 12-1螺纹的形成及主要参数 122螺旋副的受力分析、效率和自锁 12-3机械制造中的常用螺纹 12-4螺纹联接的基本类型及螺纹紧固件 12-5螺纹联接的预紧和防松 12-6螺纹联接的强度计算 12-7提高螺栓联接强度的措施 12-8键联接和花键联接 12-9销联接 12-10螺旋传动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92.5KB 文档页数:5
一、选择填空(本题共14分,每小题2分) 1.在进行疲劳强度计算时,其极限应力应为材料的 (1)屈服点(2)疲劳极限(3)强度极限(4)弹性极限 2.两圆柱体相接触,接触面为矩形,接触面宽度中线处最大接触应力m与载荷F的关系为 H max (1)F (2)F2(3)F3(4)F2 3.两相对滑动的接触表面,依靠吸附的油膜进行润滑的状态称为 (1)液体摩擦(2)干摩擦(3)混合摩擦4边界摩擦 4.润滑油的又称为绝对粘度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03MB 文档页数:13
表面结冰给通讯、电力等工业领域带来巨大损失,电加热和喷洒乙二醇等主动除冰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但在能源、人力、环境方面需付出较高代价。为解决这一问题,低成本、低能耗的被动式防/除冰表面被寄予厚望。防/除冰表面主要分为延长结冰时间的防冰表面和低冰粘附强度的除冰表面。由于实际工况的复杂性,除冰表面比防冰表面更具有可实现性。除冰表面主要与低表面能、界面滑动和裂纹产生相关,低冰粘附强度表面按实现机理可分为化学改性低表面能表面、润滑表面、界面滑动表面和裂纹源表面。本文对不同类型低冰粘附表面的低冰粘附强度产生的原因和表面的制备方法进行总结。同时,对冰粘附强度的测量标准进行了说明和讨论,以解释不同的测试方法对防/除冰性能测试结果造成的差异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38.71KB 文档页数:6
设计了一种低碳Mn-Mo-Nb-Cu-B系超高强度工程机械结构用钢,研究了在同种成分条件下TMCP(thermo-mechan-ical control-process)+回火与控轧+直接淬火+回火两种工艺对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对比分析了热处理前后钢板各项力学性能和组织的变化.结果表明,两种工艺条件下钢的屈服强度和冲击性能的变化趋势相似,经500~620℃回火1h后钢的屈服强度均有大幅度提高.控轧+直接淬火+回火得到的钢板综合性能明显优于TMCP+回火,前者在600℃回火后屈服强度仍达到1000MPa以上,同时延伸率达到18%,-40℃冲击功大于30J,而后者塑性较好但强度稍低;随回火温度的升高,控轧+直接淬火+回火工艺条件下的组织演化速度要快于TMCP+回火工艺
首页上页2223242526272829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615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