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555)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85.5KB 文档页数:8
学习各种常用分离和富集方法的原理、特点及应用,掌握复杂体系的分离与分析;分离法的选择、无机和有机成分的分离与分析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29MB 文档页数:83
5.1 概述(Brief introduction) 5.2 沉淀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5.3 沉淀的类型和形成 5.4 影响沉淀纯净的因素(自学) 5.5 沉淀条件的选择 5.6 有机沉淀剂(自学) 5.7 重量分析结果的计算 5.8 沉淀滴定法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14MB 文档页数:8
以番茄酱加工废水为培养基质,以SBR反应器的运行模式探讨颗粒化过程中的颗粒污泥粒径变化及对COD、N、P的去除能力;并分析颗粒污泥和絮体污泥以不同比例共存时的污泥特性、出水水质、有机污染物降解能力和混合污泥系统的污泥最佳比例。颗粒污泥的优势粒径范围在0.45~3 mm之间,对COD、${{\\rm{NH}}_{4}^{+}} $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54.5KB 文档页数:10
一、 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物理化学课程是化工类专业和分析化学专业的一门主干课,是 学生在具备了必要的数学、物理、无机、有机化学等基础知识之后 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物理化学主要学习内容是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的基础知 识。物理化学属理科和工科的交叉学科,它是解决化工过程应用问 题的理论基础,本课程强调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注重抽象概念 的具体应用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25MB 文档页数:7
目前,通过多孔高导热载体与相变材料复合的方式提升有机复合相变材料综合性能的方法得到广泛应用。多孔碳作为负载能力强,导热性能良好的载体材料成为研究的热点,但如何绿色、廉价、简易地制备出该类载体仍是研究的难点。本文以天然生物质材料松木和竹木为碳源,在梯度温度和氮气气氛下热处理,使生物质材料碳化并进一步发生石墨化转变,制备出生物质天然孔道结构的多孔高导热碳基载体材料。采用真空熔融浸渍法将有机相变材料石蜡和多孔碳基载体材料进行高效复合,制备得到生物质多孔碳/石蜡复合相变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仪(FTIR)、同步热分析仪(TGA)、X射线衍射仪(XRD)、拉曼光谱仪(Raman)、压汞分析仪(MIP)、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激光导热仪对载体材料及复合相变材料进行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生物质多孔碳载体材料孔道结构保存完好,石墨化转变明显,保证了有机相变芯材的高效稳定负载。传热效率上,相比于纯石蜡芯材,以松木和竹木为碳源制得的多孔碳/石蜡复合相变材料热导率分别提高了100%和216%,达到了0.48 W·m?1·K?1和0.76 W·m?1·K?1。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比松木和竹木为原料制得的复合相变材料的芯材负载量,相变焓值,热导率的变化,进一步探讨了生物质结构对复合相变材料性能的影响机制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9.47KB 文档页数:11
一. 共沉淀 本身不能单独析出沉淀的物质能随同另一种 沉淀析出的现象 表面有剩余电荷,吸附 构晶离子,形成初级吸附 层,再吸附相反电荷离子 (称抗衡离子),形成次级 吸附层,组成了双电层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62.5KB 文档页数:30
一、国民经济及国民经济统计的概念 (一)国民经济国民经济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全部经济活动的总和,是一个纵横交错、相互联系又极其复杂的经济活动的有机整体。 (二)国民经济统计通过建立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丛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方面客观反映国民经济程,揭示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各部门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06MB 文档页数:35
1.立体化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理解 2.旋光性与分子结构的关系——理解 3.手性分子的分类及情况分析——掌握 4.旋光异构体的性质与不对称合成——理解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48.5KB 文档页数:14
从分析的对象来看,质谱法(mass spectrometry)可分为原子质谱法(atomic mass spectrometry)和分子质谱法(molecular mass spectrometry),本章我们仅讨 论质谱法在无机元素分析中的应用,有关在有机分析中的应用,将留待第 13 章 讨论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2.52KB 文档页数:3
1范围 1.1主题内容 本方法用碱性过硫酸钾在120~124C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测定水中总氮 1.2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地面水、地下水的测定。本法可测定水中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无机铵 盐、溶解态氨及大部分有机含氮化合物中氮的总和
首页上页2223242526272829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555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