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5681)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29.34KB 文档页数:8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对采用真空感应熔炼和保护气氛电渣重熔双联工艺生产的617B合金电渣锭进行组织分析、析出相和元素偏析情况研究.依据残余偏析指数模型通过Dictra热力学软件计算提出七种不同的均匀化制度,并结合均匀化后的组织分析和热模拟压缩试验,确定了617B合金的最终均匀化制度.结果表明:经双联工艺生产的617B合金电渣锭中存在枝晶和元素偏析,其中Mo和Ti是主要的偏析元素;电渣锭组织的晶内存在较多的块状碳化物,表现为多种碳化物共生生长.经过1210℃保温48h均匀化处理后,枝晶和元素偏析基本消除,晶内的块状碳化物部分溶解,且均匀化后的合金表现出良好的塑性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43MB 文档页数:7
对在700℃,迭加压力过载峰Sp=-196MPa的复杂波形载荷作用下,试样的显微断口形貌进行了分析。由于Sp的作用使得疲劳条纹呈现有规律性的半圆弧形宽间距条纹,借助于它,测得疲劳裂纹扩展速率da/dN与ΔK的关系服从Paris公式;疲劳裂纹Ⅱ阶段与Ⅰ阶段扩展交替出现的形貌证实了:在大应力条件下,裂纹的扩展并不是长裂纹的延伸,而是短裂纹的\超前开动\及\跃迁式\连接过程。由于Sp的作用,断口上出现了三种不同形貌的\台阶\结构及宽条纹上的\挤入\、\挤出\、\二次裂纹\形貌,证实了疲劳条纹形成的滑移机制及形成上述形貌的晶体学位向关系。裂纹的疲劳蠕变混合形貌反映了高温下交互作用的影响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57MB 文档页数:7
研究了镍基高温合金在1123K,392MPa下周期持久断裂过程中晶界针状碳化物的析出过程。分析了它的形成原因,实验采用二种热处理工艺,得到二种不同的晶界状态:直晶和弯晶。透射电镜分析结果表明,无论何种晶界状态,晶界碳化物都有一个由颗粒状碳化物向针状碳化物转化的过程。而弯晶处理的合金,首先发生由弯晶向平直晶界的转变,即尺寸较大且不规则状的晶界碳化物逐渐断裂成颗粒状排列的晶界碳化物,该过程所需时间较长,这就解释了弯晶合金比如直晶合金针状碳化物量少的原因。提出了一个由颗粒状碳化物向针状碳化物转化的模型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2MB 文档页数:7
本文研究了NdFeB三元系永磁合金在恒温(773~1023K)回火过程中组织结构与性能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回火初期(1~3min)矫顽力较快地提高,达到峰值后矫顽力又降低。回火温度越低,矫顽力达到峰值所需的时间越长,与烧结态相比,回火后矫顽力可提高1倍。回火前后合金的基体相没有变化,都是单相的,没有缺陷。回火过程仅是晶界,特别是晶界交隅处发生晶化与共晶转变。回火后矫顽力的提高与晶界的变化有关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99MB 文档页数:6
利用电子显微镜研究了近等原子比TiNi合金及Fe-Ni-V-C合金中的位移型相变。研究表明:应力(包括内应力)明显地影响点阵的稳定性。张应力有利于与R相及马氏体相形核有关的软模。证实了电子衍射谱上漫散射条纹的出现是由于具有〈111〉极化的声子模软化。R相形核于Ti11Ni14处,其规则外形是畸变能与界面能的综合效果。Fe-Ni-V-C合金中的特殊位错组态-在长环形位错内塞积着较高密度的短位错列-是蝶状马氏体的核胚。此类位错组态提供了马氏体相变所必需的二次切变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08MB 文档页数:5
采用合适的冶炼及形变热处理工艺获得了具有x-Ti+Ti2Co金属间化合物双相超细组织的Ti-12Co-5Al合金板材。该合金呈现出优异的高速低温超塑性,在700℃的较低温度和3×10-2s-1的高应变速率条件下获得了延伸率为1550%的超塑性。微观组织研究表明,超塑变形促进了Ti2Co粒子的长大和形状变化,且在延伸率达500%时试样中仍无孔洞产生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55.48KB 文档页数:6
在紫外光激发下,(La1-xGdx)OBr:Tb0.0075,Cey中Gd5+、Ce3+、Tb3+可各自吸收激发能。Ce3+和Tb3+发光,Ge3+不发光,但可将能量传递给Ce3+和Tb3+发光。Ce3+和Tb3+之间可能有可逆的能量传递。Gd的存在改变晶场分布,使Ce3+激发带长波端红移,有利于Tb3+5D3→Ce3+→Tb3+5D4的能量传递,敏化人眼敏感的绿光发射,也有利于Tb3+和Ce3+发光的温度稳定性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83.34KB 文档页数:6
经解剖中间罐水口堵塞样品,查清堵塞原因主要是高溶点的树枝状Al2O3,铁尖晶石夹杂粘附在水口壁上并聚集长大。经在钢包中喂入直径13.5mm CaSi芯线,喂速120~130m/min,1t钢喂入量0.26~0.86kg,使原有高熔点夹杂变为低熔点的复合氧化物,不再堵塞中间罐水口,夹杂球化,而且很细小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67.64KB 文档页数:10
介绍了全球的钒资源的主要分布、储量情况及其市场供需与应用状况。从中心结构、有效基团与空间效应、离子交换协同萃取三个方面综述了机磷(膦)类萃取剂的萃钒机理及其近年来萃钒的新型磷(膦)类萃取剂的研发与应用进展,指出了新型磷(膦)类型萃取剂的研发、新工艺的应用以及协同萃取是目前磷(膦)类萃取剂萃钒的主要研究方向。分析了酸性磷(膦)类萃取剂萃钒、中性磷类萃取剂萃钒和其他新型磷(膦)类萃取剂萃钒的不同萃取体系的萃钒机制。分析认为有机相的损失,萃取和反萃钒的步骤,萃取和分离时间较长,出现乳化现象等是当前萃取钒体系普遍存在的难点。因此需要不断开发新型高效萃取剂,发展清洁绿色萃取技术,在原萃取剂的基础上利用协同效应,探索新的萃取剂组合方式,更好地推进中国钒工业的发展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02MB 文档页数:16
介绍了以膏体+多介质协同充填、同步充填和功能性充填为代表的新兴充填理念。系统阐述了以流变力学和固体力学为主体的矿山充填力学架构,剖析了原位多场多因素扰动作用,并介绍了最新研发的充填体多场耦合监测系统。总结了全尾砂深度浓密、固液混合搅拌以及长距离浆体输送等充填核心环节的发展特点及研究进展。分析了充填智能化发展的必要性,梳理了充填领域涉及的智能化算法,提出了充填智能化未来发展思路。通过对矿山固废充填发展趋势分析,认为未来矿山固废充填需要深度拓展绿色发展内涵,进一步探索模块化、规模化和智能化之路,积极融入并服务深地开采需求,充填采矿法或将成为深部采矿和绿色采矿未来可期的唯一解决方案
首页上页252253254255256257258259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5681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