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561)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08MB 文档页数:215
一、专业课程 1《力学》 2《热学》 3《普通物理实验 1》 4《电磁学》 5《光学》 6《普通物理实验 2》 7《数学物理方法》 8《原子物理学》 9《理论力学》 10《电动力学 1》 11《热力学与统计物理》 12《中学物理课程与教学论》 13《量子力学 1》 14《近代物理实验》 15《信息化教学》 16《中学物理教学法实验》 17《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 18《教师职业技能及训练》 19《固体物理学》 20《计算物理学》 二、个性化发展课程 1《“互联网+”创新创业基础与实践》 2《现代物理简介》 3《软件设计与应用基础》 4《教育哲学》 5《中外教育简史》 6《中学生科技制作》 7《物理学史教育》 8《线上教学模式研究》 9《结构和物性》 10《电子线路基础》 11《半导体物理与器件》 12《专业英语》 13《量子力学 2》 14《电动力学 2》 15《LED 和太阳能电池的原理与应用》 16《凝聚态物理》 17《等离子体物理》 18《综合物理实验》 19《普通物理专题》 20《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 三、实践教学环节 1《专业调研》 2《普通话》 3《汉字规范书写》 4《教育研习》 5《教具制作》 6《数字媒体设计与实践》 7《教育见习》 8《教育实习》 9《毕业论文(设计)》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399.5KB 文档页数:22
在航空、机械及材料研究领域中,零件的强度是一个很重要问题。研究强度问题的途径之一便是实验应力分析。本课程设计便是利用实验应力分析中的电测法来测定弹性元件等强度悬臂梁在力的作用下产生的应变。具体方法是通过在悬臂梁上粘贴三个应变片,它们均分布在悬臂梁的上表面上,其中一应变片位于纵向轴的中心线上,其余两个应变片分别位于轴中心线的两侧等距离处,且靠近变动端;然后通过增减砝码的个数改变所加的力,利用数字万用表记录、读取数据。为了减小实验误差,本实验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并对实验数据利用Excel进行了拟合,作出了应变片的电阻变化值与载荷之间的关系图,再根据有关公式,最终得出在弹性限度内悬臂梁的应变与它所受到的外力大小成线性关系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2.45MB 文档页数:1006
地球科学概论实验 地质学基础 B实验 结晶学与矿物学 A实验 结晶学与矿物学 B实验 晶体光学及光性矿物学实验 岩石学 AI实验 岩石学 AⅡ实验 岩石学 AⅢ实验 构造地质学 A实验 构造地质学 B实验 古生物学及地层学 A()实验 古生物学及地层学 B()实验 地球化学 A实验 地质学基础 AI(矿物部分)实验 地质学基础 AI(岩石学部分)实验 地质学基础 AII实验 地球化学通论实验 中国地质学实验 岩石学 B实验 遥感地质学 A实验 宝石资源地质学实验 区域地质调查方法与技术实验 沉积环境与沉积相实验 理论古生物学()实验 门类古生物学实验 地球演化Ⅱ实验 中国区域地层()实验 地理信息系统 A实验 地理信息系统导论实验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 A实验 砂岩中的地质流体记录实验 地球化学理论与应用()实验 火成岩成因研究方法与实例实验 变质作用研究方法与实例实验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实验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 B实验 矿床学 B实验 石油地质学 A实验 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实验 自然地理学 A实验 地层学基础()实验 构造解析实验 区域构造分析实验 成矿构造分析实验 第四纪地质与环境实验 构造地质学研究方法实验 电子探针分析方法及在地质中的应用实验 现代同位素分析方法及在地学中的应用实验 地质力学实验 数字地质科学概论实验 矿田构造学实验 地图学 A实验 三维地质建模与可视化实验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 A实验 地学计算与可视化实验 空间数据库原理实验 矿产勘查学()实验 矿床学 A实验 矿山地质学实验 采矿学概论实验 选矿学概论实验 矿石学实验 矿相学()实验 矿业权评估概论实验 流体包裹体实验 重砂测量与分析实验 中外含油气盆地()实验 不动产估价实验 土地利用规划实验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实验 土地信息系统实验 土壤学()实验 气候与气象学实验 遥感技术及应用 A实验 显微构造学()实验 现代沉积学实验 现代地貌学实验 油层物理学实验 GIS 设计与开发实验 地质认识实习 地质教学实习 地质教学实习(地理科学专业) 地质学基础教学实习 A 地质学基础教学实习 B 地质学专业专业实习 A 土地资源调查与测量教学实习 地质学专业生产实习 A 地质学专业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 A 实践技能培训 学科基础主干课程综合研修 地理科学专业“3S”技术综合运用实习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石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38KB 文档页数:2
可以说,误差分析是计算方法研究的无底洞,所以大家既 要提得起,也要放得下。提得起,就是基本概念,思想,方法 要领会得了;放得下,就是不主张钻牛角尖。 本章的基本概念有:截断误差,舍入误差,绝对误差,相 对误差,误差限,有效数字等。 四则运算的误差估计仅理解几个重要结论即可;利用微分 估算误差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用价值,应当牢记;有效数字 与相对误差的关系在一般的教科书中都很重要,我并不这样认 为:既没有理论价值,程序设计也几乎不会用到它们;本次礼 包给了几个典型例题,都不难,应当没有问题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03MB 文档页数:10
对蛋盒型结构的等效刚度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实现了蛋盒型结构参数的优化设计.首先以蛋盒型结构的单胞为研究对象,基于渐进变分法,得到了蛋盒型结构等效刚度特性的数值计算方法.随后用该方法计算蛋盒型结构不同参数情况下的等效刚度特性,并以结构参数为自变量,等效刚度特性为因变量进行拟合.最后应用拟合公式在限定泊松比或等效刚度的情况下,分别以最大化结构的屈曲载荷和最大化单位质量吸能能力的优化为例,对蛋盒型结构参数进行了量纲为一的优化设计.计算结果表明:蛋盒型结构拉伸刚度降低,弯曲刚度升高;蛋盒型结构的刚度特性与结构参数之间呈现非线性的特点,结构表现出负泊松比的特性;在给定优化目标和限定条件时应用拟合公式可以快速实现蛋盒型结构参数的主动优化设计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49.23KB 文档页数:6
以某厂镀锡板连退机组双机架HCM平整机为研究对象,理论分析结合有限元仿真和现场实验,对硬质薄规格镀锡板的平整轧制变形行为进行了研究,揭示了硬质薄规格镀锡板平整时轧制力偏大、实际延伸率达不到设定目标延伸率以及实物板形质量较差的原因,确定了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技术思路.在此基础上,运用基于有限元仿真的辊形设计方法和软件,研制了新的中间辊端部辊形.生产应用结果表明,该中间辊端部辊形能够有效地减轻压靠、稳定实现设定的目标延伸率且实际平整轧制力降低10%~20%,而且还可以根据需要在正常平整轧制力下使实际延伸率增加0.1%~0.2%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24.96KB 文档页数:7
以Cl-浓度、pH值和温度为三因素,通过均匀设计试验方法,采用动电位扫描技术研究了这三个环境因素对X120管线钢在HCO3-+Cl-介质中点蚀电化学行为的交互影响.结果表明:Cl-浓度、pH值和温度三因素对X120管线钢在HCO3-+Cl-溶液中的腐蚀和钝化行为影响都较大,对其点蚀敏感性影响依次为Cl-浓度>pH值>温度,且Cl-浓度与温度间存在交互作用,该交互作用对X120管线钢点蚀敏感性的影响程度介于Cl-浓度和pH值之间;在Cl-浓度为0mol·L-1、pH8.5、温度0℃的HCO3-+Cl-溶液中,X120管线钢的点蚀敏感性最小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63KB 文档页数:12
本文是美国政治学家、公共行政学家和新制度主义政治经济学家埃莉 诺·奥斯特罗姆和其合作者有关水资源问题研究的重要论文之一。该文的特色 是运用博弈模型和实证研究方法,以灌溉系统为例,探讨在公共池塘资源使用 者相互不对称条件下,何种自主治理制度能够使公共池塘资源能够得以持续开 发和发展。作者最后指出,外部力量的干预,往往因为改变了使用者之间的博 弈地位,以及由于其缺乏地方知识,难以设计适用的制度规则,而使得情形更 糟。中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灌溉系统往往由于缺乏适当的制度结构而难 以可持续地得以开发和发展。许多地方都在为争水而械斗,而这都与分水缺乏 合理且有效的制度规则结构相关;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02MB 文档页数:7
利用振动台进行了在地震激励下冻土、可液化砂土与钢管桩之间的相互作用模拟试验研究.试验设计柔性模型箱装填土体以模拟边界影响,通过配比试验制备混凝土砂浆模拟上覆冻土层,采用饱和砂土作为液化土,利用顶部附加集中质量的方法模拟钢管桩的惯性荷载.试验过程中选取调幅地震波模拟地震激励,通过实时测量桩的应变、桩/冻土位移和砂土内的孔隙水压力等方面的数据,分析冻土层覆盖下砂土的液化情况和与之对应的桩基动力反应情况.试验结果显示:在地基液化发生前,冻土层可以给桩基提供一定的侧向约束,有利于提高其承载力并抑制其侧向变形;然而一旦出现液化,冻土层则可能增强地基液化的趋势,导致桩基承载性能下降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03MB 文档页数:13
表面结冰给通讯、电力等工业领域带来巨大损失,电加热和喷洒乙二醇等主动除冰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但在能源、人力、环境方面需付出较高代价。为解决这一问题,低成本、低能耗的被动式防/除冰表面被寄予厚望。防/除冰表面主要分为延长结冰时间的防冰表面和低冰粘附强度的除冰表面。由于实际工况的复杂性,除冰表面比防冰表面更具有可实现性。除冰表面主要与低表面能、界面滑动和裂纹产生相关,低冰粘附强度表面按实现机理可分为化学改性低表面能表面、润滑表面、界面滑动表面和裂纹源表面。本文对不同类型低冰粘附表面的低冰粘附强度产生的原因和表面的制备方法进行总结。同时,对冰粘附强度的测量标准进行了说明和讨论,以解释不同的测试方法对防/除冰性能测试结果造成的差异
首页上页2324252627282930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561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