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2666)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92MB 文档页数:244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会计的概念 第二节 会计对象与会计要素 第三节 会计职能及其属性 第四节 会计学及其学科体系 第五节 会计方法体系与会计核算方法 第二章 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 第一节 会计科目 第二节 会计账户 第三章 复式记账法 第一节 记账方法概述 第二节 借贷记账法 第四章 工业企业主要经营过程核算 第一节 工业企业主要经营过程核算的内容和目的 第二节 筹资业务的核算 第三节 供应业务的核算 第四节 生产业务的核算 第五节 销售业务的核算 第六节 财务成果业务的核算 第五章 会计凭往 第一节 会计凭证的概念和作用 第二节 会计凭证的种类 第三节 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第四节 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 第六章 账户分类 第一节 账户概述 第二节 账户按经济内容的分类 第三节 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 第四节 账户的其他分类 第七章 会计账簿 第一节 会计账簿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会计账簿的设置与登记 第三节 会计账簿的使用规则 第四节 对账与结账 第八章 账务处理程序 第一节 会计核算程序概述 第二节 记账凭证会计核算程序 第三节 科目汇总表会计核算程序 第四节 汇总记账凭证核算程序 第五节 多栏式日记账会计核算程序 第九章 财产清查 第一节 财产清查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财产清查的方法 第三节 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 第十章 会计报表 第一节 会计报表的作用 第二节 会计报表的种类 第三节 会计报表编写说明 第四节 会计报表的报送和汇总 第十一章 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 第一节 会计准则概述 第二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第三节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第四节 企业会计制度 第十二章 会计工作的组织 第一节 会计工作组织的意义和要求 第二节 会计机构 第三节 会计人员 第四节 会计规范体系 第五节 会计档案 附录:国际会计准则简介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598KB 文档页数:67
实验一 水分含量的测定.3 实验二 水分活度值的测定.7 实验三 食品中还原糖的测定. 11 实验四 食品中蔗糖的测定. 14 实验五 食品淀粉的测定. 18 实验六 方便食品中淀粉 α-化程度的测定. 21 实验七 淀粉糊化度、老化度的测定. 23 实验八 粗纤维素的测定. 26 实验九 食物中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测定. 28 实验十 脂肪酸值的测定. 31 实验十一 面包酸度的测定. 33 实验十二 挂面酸值的测定. 34 实验十三 固态食品比容的测定. 35 实验十四 油脂透明度的检验. 37 实验十五 油脂色泽的检验. 37 实验十六 油脂气味、滋味检验. 40 实验十七 油脂的比重测定. 41 实验十八 油脂折光指数的测定. 45 实验十九 油脂熔点的测定. 47 实验二十 脂肪酸凝固点的测定. 48 实验二十一 油脂粘度的测定. 49 实验二十二 油脂水份及挥发物的测定. 51 实验二十三 油脂杂质含量的测定. 53 实验二十四 油脂酸价的测定. 55 实验二十五 油脂加热试验. 57 实验二十六 油脂碘价的测定. 58 实验二十七 油脂皂化价的测定. 61 实验二十八 油脂不皂化物的测定. 62 实验二十九 油脂含皂量的测定. 64 实验三十 油脂过氧化值的测定. 65 实验三十一 油脂磷脂含量的测定. 67 实验三十二 油脂酸败定性试验. 71 实验三十三 氨基酸总量的测定(甲醛法). 71 实验三十四 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 73 实验三十五 粗脂肪含量的测定. 77 实验三十六 多酚类物质总量测定. 80 实验三十七 维生素 C 含量的测定. 81 实验三十八 食品中灰分的测定. 83 实验三十九 铁的测定. 86 实验四十 淀粉酶活力的测定. 88 实验四十一 蛋白酶活力的测定. 93 实验四十二 果胶酶活力的测定. 96 实验四十三 酶制剂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研究试验. 98 实验四十四 食品酶促褐变的控制. 99 实验四十五 单宁含量的测定(滴定法). 100 实验四十六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比色法). 101 实验四十七 总胡萝卜素的测定(比色法). 102 实验四十八 软饮料中可溶性固形物的测定(折光计法) 104 实验四十九 绿色蔬菜的护绿试验. 108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85MB 文档页数:343
第一节 概述 • 一、玉米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 • (一)玉米是高产的粮食作物 • (二)玉米营养价值高是食品加工的原料 • (三)玉米是高产优质的饲料 • (四)玉米是重要的工业和医药原料 • 二、玉米的起源、传播及分类 • (一)玉米的起源 • (二)玉米的传播 • (三)玉米的分类 • 三、玉米的分布及区划 • (一)世界玉米生产概况 • (二)中国玉米生产概况 • (三)内蒙古玉米生产概况 第二节 玉米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 一、玉米的生育进程 • (一)玉米的一生 • (二)玉米的生育期和生育时期 • (三)玉米的三个生育阶段 • 二、玉米器官的形态特征与功能 • (一)根 • (二)茎 • (三)叶 • (四)雄穗和雌穗的形态特征与分化过程 • (五)种子的构造与形成 • 三、玉米生长发育与光温条件 • (一)玉米对光照的要求 • (二) 玉米对温度的要求 • 四、玉米的物质生产与产量形成 • (一) 光能利用及其限制因素 • (二) 玉米光合特性与物质生产 • (三)源、库、流与产量形成 第三节 玉米栽培技术 • 一、玉米对土壤的要求与整地技术 • (一)高产玉米对土壤条件的要求 • (二)玉米整地技术 • 二、玉米种子准备与播种技术 • (一)种子准备 • (二)播种技术 • 三、玉米的群体结构与合理密植技术 • (一)玉米群体结构与光能利用 • (二)玉米群体结构与光分布 • (三)玉米种植密度与产量构成 • (四)合理密植的原则及种植方式 • 四、玉米的需肥特性与施肥技术 • (一)玉米必需的矿质元素 • (二)施肥量 • (三)玉米各生育时期对氮磷钾的吸收 • (四)玉米施肥技术 • 五、玉米的需水特性与灌水技术 • (一) 玉米的需水量 • (二) 玉米的需水规律 • (三) 玉米灌溉的指标 • (四) 玉米的灌溉技术 • 六、玉米的田间管理 • (一)苗期管理 • (二)穗期管理 • (三)花粒期管理 • 七、旱作玉米栽培技术 • (一)干旱对玉米的影响 • (二)提高旱作玉米田水分利用率的途径 • (三)旱作玉米抗旱耕作方法 • 八、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 (一)地膜覆盖栽培的生态效应 • (二)地膜覆盖栽培的生物学效应 • (三)玉米地膜覆盖栽培的主要技术环节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72MB 文档页数:224
第一章 绪论 1-1 本课程的重要性和内容 1-2 能源概况 1-3 能源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1-4 燃烧学的发展史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 燃料 2-1 煤 2-2 液态燃料 2-3 气态燃料 第三章 燃烧过程的热工计算 3-1 燃料燃烧所需的空气量 3-2 完全燃烧产物生成量、成分和密度 3-3 不完全燃烧产物及燃烧过程的质量检测 3-4 空气消耗系数及运行时的风量调整 3-5 燃烧温度计算 第四章 燃烧化学动力学基础 4-1 化学反应速率 4-2 阿累尼乌斯定律 4-3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4-4 链锁反应 第五章 着火过程 5-1 热自燃理论 5-2 强迫着火 5-3 熄火 第六章 火焰传播和火焰稳定 6-1 层流火焰传播速度 6-2 影响层流火焰传播速度的因素、火焰传播界限及淬熄距离 6-3 湍流火焰传播速度 6-4 本生灯燃烧过程及其火焰稳定 6-5 高速混气流中火焰稳定原理及稳焰方法 第七章 气体燃料燃烧 7-1 扩散燃烧与动力燃烧 7-2 射流流动 7-3 扩散火焰结构 7-4 预混火焰结构 7-5 引射式大气燃烧器 7-6 鼓风式燃烧器 7-7 燃烧器的适应性 7-8 新型气体燃料燃烧器 第八章 液体燃料燃烧 8-1 液体燃料的燃烧过程 8-2 燃油雾化过程 8-3 燃油雾化装置——喷嘴 8-4 燃油喷嘴的雾化特性 8-5 油珠的蒸发与燃烧 8-6 油雾燃烧 8-7 乳化油及其燃烧 8-8 典型液体燃料燃烧装置简介 第九章 固体燃料燃烧 9-1 煤的燃烧过程 9-2 固体碳粒的燃烧 9-3 碳粒燃烧的化学反应 9-4 多孔性碳粒的燃烧 9-5 二次反应对碳粒燃烧的影响 9-6 扩散与动力控制的碳粒表面燃烧 9-7 灰分对碳燃烧的影响 9-8 固体燃料的燃烧方式和燃烧装置 9-9 水煤浆燃烧 9-10 煤的气化 第十章 燃料燃烧引起的污染及其防治 10-1 燃料燃烧对空气污染的影响 10-2 碳黑与飞灰的形成与防治 10-3 硫氧化物的形成与防治 10-4 氮氧化物的形成与防治 附录 燃烧物理学基本方程 1 分子输运基本定律 2 基本守恒方程 3 二维边界层守恒方程 4 泽尔多维奇转换和广义雷诺比拟 5 斯蒂芬(Stefan)流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25MB 文档页数:408
1 数学之美 系列一 — 统计语言模型 系列二 — 谈谈中文分词 系列三 — 隐含马尔可夫模型在语言处理中的应用 系列四 — 怎样度量信息? 系列五 — 简单之美:布尔代数和搜索引擎的索引 系列六 — 图论和网络爬虫 (Web Crawlers) 系列七 — 信息论在信息处理中的应用 系列八 — 贾里尼克的故事和现代语言处理 系列九 — 如何确定网页和查询的相关性 系列十 — 有限状态机和地址识别 系列十一 — Google 阿卡 47 的制造者阿米特.辛格博士 系列十二 — 余弦定理和新闻的分类 系列十三 — 信息指纹及其应用 系列十四 — 谈谈数学模型的重要性 系列十五 — 繁与简 自然语言处理的几位精英 系列十六(上)—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谈谈最大熵模型 系列十六(下)— 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最大熵模型. 系列十七 — 闪光的不一定是金子 -- 谈谈搜索引擎作弊问题 (Search Engine Anti-SPAM) 系列十八 — 矩阵运算和文本处理中的分类问题 系列十九 — 马尔可夫链的扩展 贝叶斯网络 (Bayesian Networks) 系列二十 — 自然语言处理的教父 -- 马库斯 系列二十一 — 布隆过滤器(Bloom Filter) 系列二十二 — 由电视剧《暗算》所想到的-谈谈密码学的数学原理 系列二十三 — 输入一个汉字需要敲多少个键-谈谈香农第一定律 系列二十四 — 从全球导航到输入法-谈谈动态规划 2 浪潮之巅 2.1 第一章 — 帝国的余辉(AT&T) 2.5 第二章 — 蓝色巨人(IBM) 2.11 第三章 — “水果”公司的复兴 (乔布斯和苹果公司) 2.15 第四章 — 计算机工业的生态链 2.18 第五章 — 奔腾的芯(英特尔—Intel) 2.23 第六章 — 互联网的金门大桥(思科) 2.27 第七章 — 硅谷的见证人(惠普公司) 2.32 第八章 — 没落的贵族—摩托罗拉 2.38 第九章 — 硅谷的另一面 2.43 第十章 — 短暂的春秋——与机会失之交臂的公司 2.49 第十一章 — 幕后的英雄—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 2.55 第十二章 — 信息产业的规律性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67.69KB 文档页数:13
利用氧气吹炼镍锍直接得金属镍,其关键在于去锍保镍。本文利用选择性氧化原理,提出氧化转化温度的概念。热力学分析指出,去硫保镍的条件是:1、镍锍熔体用O2开吹的温度必须超过该组成硫、镍氧化的转化温度;对含硅20-25%的镍硫,其开吹温度不能低于1350-1400℃。2、随着熔体中硫含量的减少,相应地硫、镍氧化的转化温度随之增高。吹炼操作必须迅速进行,以保证熔池温度上升的速度永远高于转化温度增高的速度。硫、镍氧化的转化温度可用一步法按下列反应[S]+2NiO(s)=2[Ni]+SO2进行计算。热力学分析又指出:1.镍锍内含铜全部留在熔体之内,在吹炼过程中不被氧化。2.镍锍中的铁最易被氧化,但当降低到0.8—1.0%后即不能被氧化而以残铁留在熔体之内。3.镍铳含钴如小于1%也将留在熔体之内。通过在卡尔多斜吹旋转炉进行的半工业吹炼实验,在采用上列热力学推论得出的去硫保镍条件下,硫能顺利地降到1—2%,充分地证明了理论成功地指导了实践,克服在初期探索性试验中遇到大量镍氧化的困难。在吹炼末期,由于熔体中硫的扩散速度减减慢,熔池表面逐渐有NiO层累积。采用不吹氧空转还原,可进一步去硫而提高镍的回收率。镍的直接回收率大于90%,而总回收率大于95%。镍的主要损失来自高温下镍及其氧化物的挥发熔体中残铜、残铁及残钻的存在也通过实验予以证实。动力学分析指出,熔体中硫的扩散是脱硫反应的控制性环节。硫的传质系数β及扩散系数D与温度T的关系式分别为:\\[\\begin{array}{l}{\\rm{\\beta = 8}}{\\rm{.30e \\times p(}}\\frac{{{\\rm{ - 25000}}}}{{{\\rm{RT}}}}{\\rm{)}}\\\\{\\rm{D = 8}}{\\rm{.30 \\times 1}}{{\\rm{0}}^{{\\rm{ - 2}}}}{\\rm{e \\times P(}}\\frac{{{\\rm{ - 25000}}}}{{{\\rm{RT}}}}{\\rm{)}}\\end{array}\\]镍锍是火法冶金提镍的中间产物。从镍锍提制金属镍通常采用两种方法:(1)直接电解;(2)
首页上页260261262263264265266267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2666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